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告虽是以实用为目的和追求明确的功利价值的文化形式,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美学属性,并且这种美学属性也要与时俱进地受到新的历史语境的影响,比如后现代美学的影响,但在现行的广告文化研究中后现代美学对广告的影响的研究却比较薄弱。在后现代美学中,环境美学、媒介美学、文本美学对广告文化的影响更为直接,它们最大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互文美学"的广告应用,具体表现可概括为:与世界互文、与符号或意象互文、情节化叙事互文、与既有文艺作品互文、与字词谐音互文等。广告的"互文化"还涉及到更为复杂、广阔的意识形态批评等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消费文化”对传统文艺学、美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面对社会转型特别是文化转型,“日常生活审美化”、“图像挤压文字”等诸多现象,引发了学界与大众对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审美焦虑,从而呼唤传统美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本文围绕“文化转型”、“生活审美化”、“文字与图像的紧张”等相关问题展开必要的言说与回应。  相似文献   

3.
审美现代性作为一种以反思性、异质性为自身立场的文化力量,始终与启蒙现代性处于一种不可调和的张力之中,并将现代性变成一个变动不居的未完成的过程。从这一视阈考察的话,所谓后现代状况,只是对审美现代性作为一种异质性的文化力量的极端强调。它将审美现代性的异质性立场扩张为一种后现代社会生活的本质,将后者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权威的质疑作为理解社会生活的一个独特的视角。与此同时,后现代状况中的审美现代性还存有另一种可能性:所谓异质性立场的扩张,未必一定就是艺术承担其救赎功能的新起点,因为任何形式的质疑在消费社会中都有可能变成一种不切实际的幻象。  相似文献   

4.
手机短信铺天盖地,内容丰富多彩,雅俗共赏,不但丰富了现代人的闲暇娱乐生活,同时也体现出了独特的后现代审美色彩。本文试从平等自由性、解构颠覆性、游戏戏谑性、复制平面化四个方面来阐释手机短信的后现代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5.
西方理论话语“空间转向”的出现将空间提升至显性的地位,逐渐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主要表征形式。空间的崛起颠覆了一直以时间性为主导的生存方式,人对空间的迷失感正在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对空间的审美需求。与古代以自然空间为审美对象不同,由于人的生产性实践的介入,自然空间变成了被生产的空间,作为审美对象的意象自我演化成以视觉为基础的生产性空间。但后现代中的空间体验与古代自然空间中审美体验的契合点在于空间美感的生成要求主体性的参与。正是这种主体性的复归,才完成了空间审美体验的后现代的蜕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指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合理配置是中国电视文化现代化的逻辑内核.以此为基础,作者提出了一个比较性的、动态的"中国电视文化现代化"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艺术继续并超越于现代艺术而兴起。它以多变和新导而引人注目。后现代主义追求纯粹客观性的美感个性,它更多 视线投向审美客体方面,追求“无感情”,“无个性”为内涵的所谓“极端客观性”;后现代艺术对生活的关注和远离生活的矛盾二重性;后现代艺术带东方特征的空无、无界限境界的审美意向;后现代艺术作品充分地估计、认识到了参观者的创造性,创作中引入观众的参与,或者每个参观者都成了作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后现代艺术关注人的因素,注重特定的历史文脉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在多种文化相互冲突的背景中,任何广告都不可能仅仅是商业运作,它在传达商品信息的时候,也同时负有文化传播的使命.考察广告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仅仅停留在它的经济行为的物化形态上,还应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予以考察并揭示出广告文化的哲学基础极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当代国民的文化心态.从本来的意义上说,广告人应该是一群超凡脱俗、知识渊博的文化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下文化与后现代性的关系是近年来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尽管中国的现代性实践尚未获得充分发展,普遍而言尚不存在实践性的后现代社会文化现实,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我们已经面临技术-经济层面的后现代现状以及改变了的文化语境,不可能重蹈"现代-后现代"的线性发展路数.中国当下文化实践策略应当且必然是:负有现代性使命的后现代性实践.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方兴未艾,后现代性就粉墨登场,宏观上使中国文化的语义场呈现出多维并存、竞相博弈的奇异景观,衍生出文化选择、文化认同上的困境;微观上带来了文化个性缺失、文化支撑力弱化、文化虚无主义泛滥等病症。要走出这些困境,我国的当代文化建设应站在宽容"他者"文化的立场上,本着反对文化虚无主义的精神,提升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推动文化对话模式的转换,并展开对文化内容的透彻反思。  相似文献   

11.
论作为审美对象的电视广告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和广告的结盟可称是20世纪最具创造性、最富历史意义的文化现象之一。电视广告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属性,内容美是电视广告魅力的核心。电视广告形式构成诸要素按一定法则组合而体现出来的审美特征,能在激发审美愉悦感中激起消费者的欲望。  相似文献   

12.
广告是商战成功的法宝.英语广告的撰写者和翻译者在修辞艺术方面力求匠心独运,以便广告能够出奇制胜.文章着重从审美角度探讨了广告英译中的常见修辞特征,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审美倾向,旨在更好地揭示和体现广告的文化内涵及其美感功能.  相似文献   

13.
论审美文化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文化控制是主体对审美文化进行自觉调节,使之适应主体需要的审美文化活动。审美文化控制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审美文化控制能够整合和发展审美文化,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的社会作用。审美文化控制的主体是国家,社会集团和文化界,它们分别控制着审美文化的物质文化层(物质价值)、现实文化层(现实价值)和审美超越层(审美价值)。审美文化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审美文化控制具有多层次性、间接性、动态性和宽容性。与审美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审美文化控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趋势:1.由少数人控制转向多数人和全体人民参与控制;2.由消极控制日益转向积极控制;3.由偏重意识形态转向偏重审美;4.控制主体日趋多元化,控制导向日趋多向化。  相似文献   

14.
继承传统广告核心理论,结合计算主义思想提出了计算广告学的界定。在进一步分析计算广告的技术系统的基础上,归纳了计算广告的三种典型形式:文本分析型、用户分析型和用户参与型。从美学的视角分析计算广告强烈的逻辑计算特性所彰显的不同于传统广告的审美特征,具体研究计算广告表征在朴素美、数学美以及和谐美三方面的审美特征,试图为计算广告的技术创意与审美接受之间的融合提供几点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学是整个社会文化功能的使者,肩负着传承文化、融合文化、研究文化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因此,大学最根本的象征就是文化,而大学文化的本质属性是审美属性.在大众审美文化的影响下,要构建大学审美文化,就应先给大学审美文化定位,克服大学审美文化的感性、零散性、模糊性、盲存性,使其理性化、系统性、明晰化、自主化.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中国广告文化弊端的微观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文化作为广告活动中许多文化要素构成的复合整体,其结构体系包括广告文化的物质层、组织制度层、观念层三个层次。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国广告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中国现阶段广告文化凸显出一系列的弊端,从微观方面来说,具体表现在广告文化观念需要更新、广告组织制度文化层有待完善、广告物质文化层次存在诸多漏洞。透视广告文化存在的这些弊端,可以为我国广告业的健康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7.
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是人的类特性决定的,审美需要也是人的“生理—心理”机制的内在要求,尤其是我们所处的消费社会,是一个大众审美自觉的时代,因此,企业文化的审美价值取向,不仅是应然亦是必然的选择。笔者认为,无论是企业的内蕴文化,还是外显文化,在审美价值的维度和向度上,均应立足于对功利性和物性的超越,指归于人的生命意义的生成和人类诗性生存空间的开拓。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青海各民族为求取生存,在与自然的抗争及和谐共生中,创造了大量形态各异的审美文化,各种审美生存智慧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其中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则是最突出的审美生存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青海审美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其发展受到自然、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着重从伦理、民俗文化对青海审美文化的影响作一探讨,旨在对青海审美文化的深层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