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陆伟 《江淮论坛》2023,(5):186-192
中国民间音乐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审美、记忆、教育和产业等多维价值。随着社会快速变迁和文化多元发展,民间音乐资源面临生态环境的破坏、艺术特质的流失、传承方式的脆弱、文化内涵的缺失等多重挑战。为使其传承发展符合当前社会实际与接受期待,可从专业化、社会化、情景化和生活化四个方面探讨民间音乐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路向,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实现其多维价值的转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对现代室内乐作品<和>的解读,结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和"的理论,通过作品<和>反过来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古代"和"、"中和"、"谐和"等音乐美学思想的高深.使之在新的理论层面上升华,面对全球一体化,东西方文化新一轮的碰撞,世界格局东移的今天,"和"之思想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峡 《学术探索》2012,(10):171-173
唱歌教学具有对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文化认知的音乐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学科特点,通过对音乐与语言各类歌唱艺术作品与形式的体验,完成情感表达与审美行为的过程,达成音乐培养的实践意义,提升其文化承传素养的作用,完善音乐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任务,传统音乐文化无疑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探究中国传统声乐之具体艺术形式——中国说唱音乐的专承、发展、创新,在梳理中国说唱音乐发展历史轨迹的基础上,对其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思考,并延伸至音乐教育视域,思索当代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实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应然思路及实然问题,寻求其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的嬗变——论当前民族声乐的审美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声乐是大众音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而不同类型民族声乐作品的普及与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大众对于民族声乐的欣赏取向。我国当前的民族声乐形式,既有前所未有的良好社会环境作为发展背景,又受到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以"土洋之争"、"原生态之争"作为切入点,通过"争鸣"来回顾建国以来民族声乐审美的转变;其次,通过阐述当前流行音乐文化对于民族声乐各个艺术层面的良性影响,试论当前民族声乐所包含的多元化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252-256
民族声乐与原生民歌一脉相承,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伴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程,不断地发展并与外来音乐文化不断接轨,随着人们艺术水准地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大众的审美要求,二者都在不断地寻求突破性的发展。一直以来,原生民歌都被认为是民族声乐发展的根,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原生民歌逐渐濒临消亡。本文试图通过民族声乐对原生民歌的传承与挖掘来寻求民族声乐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以期在对原生民歌传承保护的同时发展民族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7.
由于功利性教育和"三俗"娱乐节目的影响,中国革命音乐文化传承出现"代际消减"现象。传承中国革命音乐文化应遵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的逻辑体系,增强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升文化软实力。传承中国革命音乐文化,要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的教育与传播手段,增强媒体对革命音乐的关注度和传播力。中央与地方政府应积极参与并鼓励社会发起专项基金,支持革命音乐的传播,培养革命音乐文化传承人才。  相似文献   

8.
作为最具冲击力、最具有时代意义的音乐流派,中国当代大众音乐蕴含着独特的审美趋向与审美价值,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主流音乐,在大众文化的整体架构上占得了一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作为一种新生的音乐文化形式、他也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中国当代大众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吸取其中至真、至善、至美的部分,摈弃其低俗、肤浅的部分。建议:加强对中国当代大众音乐的理论研究;要高度重视其社会效应;不可忽视其某些方面的负面影响;学校音乐教育要主动地将其引入校园。  相似文献   

9.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葫芦丝音乐虽然是民族音乐的沧海一粟,但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葫芦丝乐曲的艺术表现形式日益丰富,葫芦丝音乐教育日益普及,葫芦丝音乐活动日益频繁,葫芦丝音乐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现象,成为社会音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葫芦丝音乐的功能不断拓展到礼仪、文化传承、文化交流、审美教育、审美娱乐、医疗保健、环境重塑、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是世界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多元文化构建中的重要内容。我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的构建和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学校音乐教育在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在教学中树立以民间传统音乐教育为本的教学主流思想,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改革,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向着世界整体人类音乐文化的回归发展。  相似文献   

11.
精彩纷呈的音乐艺术需要通过人们良好的音乐感知、认知能力才能达到感染人的精神世界、激发人的情感的目的。树立以拓展音乐思维能力与音乐感觉素质为先导的聆听理念,从对比性音乐作品感性体验向音乐文化艺术、作曲技术层面理性思维拓展,对于全面提升学生感知、认知、表现音乐的综合能力素养,促使学生获得音乐艺术的审美感悟具有重要意义。而强化音乐艺术实践环节,提高学生音乐艺术实践能力则是提高学生乐感水平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皖北地处中原,位于南北方的分界线上,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绽放着耀眼的光辉,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组织参观学习,激发青少年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高校艺术俱乐部"是作为传播非遗文化——皖北剪纸的最佳载体,趁"安徽省体育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之机,将高校中不同专业、地域、民族、文化而共同喜爱"镂空艺术"的剪纸爱好者聚集在一起,通过"观、摩、思、创、评、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教师示范、作品临摹、调研思考、传承创新、师生互评、作品展览中,提升青年对皖北剪纸的审美素养和传承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高校艺术俱乐部"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兴起了地方国际文化艺术节热,有文化的、艺术的、民俗的、名产的,还有体育的、旅游特色的,可谓百花纷呈。在国内外影响大的,当推潍坊国际风筝会、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乐山国际龙舟交易会、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等。各个地方国际文化艺术节发掘本地文化优势,一层恢宏灿烂的传统文化艺术风采及多元的经济市场,能够满足国内外来宾求新求奇求美的心理需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大多地方国际文化艺术节大体形成了举办的固定时间,具有民俗性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国内外观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4.
李俊国 《江汉论坛》2005,5(10):118-122
中国现代审美文化批评,自它形成之初,一直受到西方近现代艺术哲学,特别是康德、叔本华,以及博克、布洛、克罗齐、谷鲁斯等审美经验主义和艺术形式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在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的审美文学批评,又受到中国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多重语义制约,逐渐形成"中国式"的文学审美论.文章认为,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学理特色在于文学审美的大众普适性,文学审美的超功利机制、文学审美的潜在社会功能.进而,在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中,评析了审美救世在政治革命、思想启蒙这两种文化思潮之外的多种文化意义,并结合20世纪人类技术文明时代艺术"自为"的全球性文化语境,评析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功能悖论.  相似文献   

15.
赵阳 《天府新论》2012,(6):119-124
当代视觉文化是在一种既令人忧虑又蕴含着潜在的提升希望的张力中生存和发展的。从积极的角度和理想的状态来看,视觉文化在两个向度上超越了带有精英性质的印刷文化:一是以感性愉悦颠覆理性沉思,将长期被理性和形而上追求压抑的感性和身体解放出来,肯定世俗欲念和日常生活,强调文化娱乐功能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为在快节奏生活中身心俱疲的当代人提供精神上的放松,令人类的精神生活更人性化;二是以大众趣味解构精英话语,结束了精英操控下的中心化、等级制文化格局,认同大众的多元价值选择,使文化生活更具开放性、交流性、更多样化,开辟了更为公平民主的文化共享空间。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整体进步。但是,这种"即享即扔"视觉文化的投入式审美是瞬间的、当下的,造成审美的泛化、审美经验的浅表化。因而,在视觉文化时代重塑审美理想,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问题日益明显。文化是形成群体文化认同的核心,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都表达和建构了群体的文化认同。本文通过分析文化中的艺术和审美实践等文化形式在塑造群体文化认同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以艺术和审美为基础的审美认同是地方性艺术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群体成员在生产带有明显身份特征的艺术和审美实践的过程中,群体的审美经验是实现审美认同的基础,艺术生产和审美实践只有真实地表达该群体的审美经验,才能真正起到表征该群体文化认同的作用,也才能在全球化的多元文化舞台上发出本群体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 《课标》)提出"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1]"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研究人员,应致力于从地方音乐文化视角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形成教材式文本,带领一线音乐教师探究基础教育课堂传承地方特色音乐的方式方法.感受本土音乐魅力,提升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相似文献   

18.
高校审美文化教育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是整个社会文化功能的使者,肩负着传承、融合、研究及创造文化等诸多功能,因此,高校最根本的象征就是文化,而高校文化的本质属性是审美属性。在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背景及影响下,要构建好高校审美文化,不能亦步亦趋而丧失高等教育的宗旨,应找到与大众审美文化的切合点;不能使高校审美文化感性、零散、模糊及盲目,应使高校审美文化理性化、系统化、明晰化及自主化,明确好高校审美文化教育的定位,从而使之成为能够迎合青年学生接受心理的审美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邹赞 《新疆社科论坛》2010,(6):73-76,83
对维吾尔族宗教影响下的禁忌习俗、饮食文化和色彩意识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维吾尔族审美文化传统呈现出以下特征:自然美在维吾尔族审美文化传统中占据中心位置;维吾尔族审美文化传统表现出"美是和谐"、"美在完善"的理念;维吾尔族审美文化传统具有多元融合的特点,其民族特色鲜明,又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加快了大众化步伐。  相似文献   

20.
艺术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下的嬗变与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下,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此从共时的角度,分析了当今艺术的嬗变,论述了构成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旋律审美文化、高雅审美文化、大众通俗审美文化的各自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大众文化的飞速发展,审美文化向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成为当今审美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