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坛,与现代派分庭抗礼的是乡土派文学。由尉天聪、陈映真等创办的《文学季刊》,对六十年代文学的现代主义和现实感的丧失进行了批评,并表现出描写台湾现实的志向。其理论与吴浊流、钟肇政等人的创作相呼应。到了七十年代,乡土派成为文坛主流。乡土派作品从台湾本土人民的现实生活出家,以台湾现实生活为题材,以民族主义为统帅,主张文学的民族性与社会性。主要作家还有王拓、李乔、黄天  相似文献   

2.
白先勇是当代华语文学界不能忽视的重要作家,从坚持十多年的《现代文学》杂志到创作《台北人》《纽约客》《孽子》等文学佳品,其中的现代艺术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特别是对海峡两岸政治离散中的乱离时世的人文关怀,造就了他的早期文学的高峰,而晚年对昆曲艺术的关心,对传统艺术进行的一种唯美意义上的追求,让他再次达到了自身文学艺术的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3.
吕周聚的新作《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1、8)是一部全面研究 1919年——— 194 9年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的研究专著 ,本书集中论述了西方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作家和作品的影响 ,以及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艺术上的主要特征 ,并侧重从思想、文化变迁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文学是审美现代性对现实世界的否定甚至抗议。它以一种深刻的精神的真实来否定和超越已经日益变得虚假的生活世界。为此,现代主义文学要把现实世界想象为离散的、碎片的、非中心、非和谐的等否定性的形式和意象,并以此来抗议现实世界的独裁。东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分别通过对"孤独而恐惧的人"和"性的人"与"政治的人"的描写,为现代主义文学的想象力提供了新的领域。现代主义文学的想象力倾力于内向性领域,它将悖谬、梦幻、怪诞、反讽、变形等技巧与意向纳入自己的"领地",从而扭转了文学想象力拘泥于客体的"现实化"取向。现代主义者真正洞察到了现代文学想象力的自由价值。  相似文献   

5.
朱天文、朱天心是台湾文坛瞩目的两株文学姊妹花,都著有多部小说集。本文从主题、人物、艺术特色三方面对朱氏姐妹的小说集《世纪末的华丽》、《威尼斯之死》进行了评析,认为她们的两部小说集具有独特的视角、强烈的女性意识、苍凉的艺术风格,真实地反映了台湾社会的变迁、文学思潮的变化,是台湾后现代社会和女性真我的展现,包含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所运用的现代主义这一概念不仅包括现代主义文学前后两个发展阶段中的各种文学流派,也包括现代主义文学赖以产生的思想基础——现代主义哲学及其前奏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伴随着西方文学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以影响的是西方的社会思想与哲学思想。而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小说最初的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是现代哲学思潮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思想,并不是现代主义文学文本。虽然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初期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我们这里借用已有的对1917年-1927年文坛小说译、著状况的调查,及其结论:“‘新小说’家的译作比创作更偏离传统小说叙事模式,五四小说家则反之。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代,台湾文坛的主流是现代派。现代派主要由两部份人组成,一部份来自社会,尤多来自军队,一部份来自学院。前者以《现代诗》、《蓝星》、《创世纪》三诗社为代表,提倡“横的移植”,反对“纵的继承”,后者则以《笔汇》、《文学杂志》和《现代文学》为主要阵地。现代派主要作家,小说方面有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等  相似文献   

8.
莽原社的“奔走最力者”二十年代活跃在北京文坛的《狂飙社》的主要成员高长虹,在湮没半个世纪后,近年来又为人们所忆起。1981年以来,《新文学史料》、《晋阳学刊》、《山西文学》等刊物,相继发表了一些回忆、介绍高长虹的文章,扩大了现代文学的研究领域。高长虹是在“五四”退潮时期,带着满身创伤,含着血泪“闯入”现代文坛的。1924年,他离开政治黑暗的山西,到了北京。他没有机会进大学,学习科学与艺术,又不能忍受精神的寂寞与痛苦,遂在困境中,联络友人,从事文学“狂飙运动”,并有幸得到了鲁迅的关怀培养。他积极协助鲁迅筹办《莽原》周刊,每期几乎都有他的作品。他奔走、呐喊,或孤军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作家苏尔塔拉图以他的艺术才华跻身于当代科尔沁文学的行列。白七十年代以来,先后为文坛奉献出《额尔德尼与索布坦》、《不幸的青春》两部中篇小说,及散文集《金丝鸟的歌声》,长篇小说《科尔沁春秋》的第一部《严冬》(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科尔沁春秋》是一个历史长卷,它将从科尔沁遥远的过去,追溯到她的此时与未来,《严冬》是它的第一部,这个象征形象所关系的对象,将是科尔沁冬天般寒冷的过去。 那么,作家是怎样将这一幅历史画卷,通过巧妙的艺术建构,呈现给读者的呢? 首先,他将无比丰富的艺术“建材”进行了高度的集中。作家意图艺术地反映科尔沁人一九四四年那冬天般的生活。但他以艺术家的眼光洞察到,世界给人们的安排并不公平,因  相似文献   

10.
<正> 1987年6月10日至13日,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在济南召开了第三次年会,这次会议主要研讨了山东现代著名作家王统照、李广田的文学业绩。一、王统照研究(一)小说研究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从前期对“爱”与“美”的抒写到后期《山雨》中对现实人生的刻画,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如何评价他前期创  相似文献   

11.
事实与共识     
这几年,台湾文学界出现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有的作家、评论家在谈论台湾文学时,总是不适当地强调所谓“独立性”、“自主性”,而否认“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988年,羊子乔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我们自己来》的文章,对我的《台湾现代文学简述》一书提出“质疑”。他认为:“台湾文学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性”,在台湾,“中国、日本文学是台湾文学的一部分”,而我却站在“有利于‘中国统一’的立场,来从事台湾文学的研究”,“视台湾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视台湾文学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因而是“大中国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12.
曹禺在他的《雷雨》、《原野》、《北京人》等几部剧作中 ,表现了对人生的困惑和命运的恐惧 ,表现了对传统与现代文明的质疑。这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表现人生的迷惘 ,宇宙的神秘、生命的冲动以及对理性的挑战 ,这与尼采的非道德反传统、张扬强力意志 ,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现代主义精神 ,都是基本相通的。这种相通 ,是成就曹禺话剧创作超越同时代人而成为中国现代话剧发展高峰和里程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在现代主义小说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20世纪的俄罗斯现代主义小说表现出一种"多元文化立体融合"的文学特质,即它以现代主义思想和现代主义艺术特征为主要内涵,同时又包容着现实主义主题和现实主义艺术特色,不管是在文学内容方面还是在创作艺术上,它都追随着西方现代文学的大胆创新,同时又继承着俄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传统性与现代性、俄国性与西方性的完美融合,构成了20世纪俄罗斯现代主义小说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4.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因其自身的际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在其文学创作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精髓,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气质的文学风格。而有着“台湾的良心”美誉的另外一位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则是以他作品中强烈的社会现实意识而得名。陈映真通过文学这种特殊的形式作为切入点来探究现实中台湾普通百姓生存境况,从而引发出对社会的一系列思考。白先勇和陈映真用各自独特的笔触描绘着自己眼中的世界,关注着不同人物的命运,对人性有着深层次的思索。  相似文献   

15.
陈映真是当代台湾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在《现代主义之再开发》一文中说:“文艺是先天上离不开现实的,……定根在现实,从现实中吸取了养分的文艺才是有生命的文艺。”他还明确地指出:台湾应该出现一种新文学,这种新文学“首先要给予举凡失丧的、被侮辱的、被践踏的、被忽视的人们以温暖的安慰,以奋斗的勇气。”因此,他极力推崇代表这种新文学的台湾乡土文学,并以“一个文艺家必定是一个思想家”的明确观念,勇于去思考、探索、反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巴金多次表示:“我意外地‘闯进’文坛,探索了五十多年,在结束文学生活之前,我应当记下我对艺术和人生的一些看法,我个人的独特的看法。” (《<随想录>日译本序》,《巴金论创作》171页)巴金在过去写的大量的序、跋、前言、后记和有关作家作品的评介文章中,曾发表过对艺术的种种见解;近几年来,他在许多文章中更是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巴金的艺术观是他艺术实践的结晶。探讨和研究他的艺术观,对理解他的创作倾向和特色,提高当前文学创作的水平,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7.
在回顾南通现代文学运动的历程时,我们不能遗忘了活跃在海峡彼岸的一群南通作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抛井离乡,寓居台湾,但仍然是南通人民的儿女,他们与故乡仍然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之情,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自然也应当纳入南通文学研究者的视野。学术界评价台湾文学的现状,大抵以为散文创作的成就高于小说。而就南通籍台湾作家的创作看,我认为,倒是小说成就更为可观。在我们知悉的近十位作家中,起码有半数以上侧重于小说创作,他们不仅以自己丰产的作品崛起于台湾文坛,而且各具艺术成就,获得文坛的佳评,既为自已赢取了声名,也扩大了南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30年代的短短几年间,纽约知识分子的热情从最初的无产阶级文学转向了现代主义文学.这种转向并不表示他们原先谋求“激进传统与现代文学传统之间的和谐”的理想是错了,相反,他们只是针对动荡的政治局势作了逐步的调整,将自己与现代主义连在了一起:尽管捍卫现代主义文学,但他们还是要求一定程度地参与政治.后来,由于文学运动内部问题与矛盾的出现以及日后知识分子不可避免的机构化进程,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学运动到20世纪50年代逐渐走向衰微.文章以《党派评论》主编菲利普·拉夫为主线透视这一段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9.
王天慧 《东岳论丛》2019,40(1):96-101
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产生了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新感觉派。1924年10月,年轻的作家横光利一与川端康成、片冈铁兵、今东光等人共同创立刊物《文艺时代》。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头与腹》《新生活新文艺(代创刊辞)》。至此,日本文坛上便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新感觉派的文学运动。这一流派不仅明确地提出了文学目标与理论,而且坚持不懈进行文学实践,为世人留下许多修辞新颖、脍炙人口的小说。作为一个现代艺术派的文学流派,新感觉派有意识、自觉地有系统地引进了西欧小说的新方法,在日本创造出了新文学,一直引领着战前日本现代文学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20.
<正> 从事历史学研究的学者,同时又以散文创作饮誉文坛的,在大陆有吴晗、翦伯赞,台湾也有这样一位学者兼散文家——许达然。迄今为止,许达然先后出版了《远方》、《含泪的微笑》、《土》、《水边》、《吐》、《人行道》、《防风林》七本散文集,诗集《违章建筑》也问世了。许达然的散文,曾被选入台湾的各种散文集,有的一连数版,风靡文坛,有的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国的文字介绍到国外。近来,花城出版社正在出一本台湾散文集,主编就是旅美台湾著名作家聂华苓女士推荐的许达然先生。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对许达然散文艺术的欣然认可。事实上,许达然在散文艺术一的追寻和探索,的确是卓有成效的。他在散文艺术上的成功经验,对内地沉闷的散文界,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