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尔斯和马克思分别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正义论的典型代表人物,二者的正义观的区别在于:一是在正义的逻辑起点上,前者立足于原初状态中的"抽象的人",后者则立足于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二是在正义问题上,前者认为正义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域的自由和平等以及分配领域的正义,后者则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领域的自由和平等是很难实现的,正义问题应放在经济领域中去考察,主要是生产资料的占有正义和分配正义;三是在正义的实现途径上,前者企图在不改变私有制的前提下,通过领域划分和社会制度的调节来实现,后者则秉承历史和发展的观点,认为消灭私有制和消除不合理的社会分工是解决正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之前的传统自然法正义观,包括了古典"特权"正义和古典自由主义"平权"正义,它们均属于"权利正义观"范畴,其实质均是维护一种"非正义"的社会统治.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革命性地提出:社会生产决定社会正义.相比较,罗尔斯的正义论虽吸取了马克思的批判性意见,但由于其理论根源依然是社会契约论和抽象人性论,注定了其只能是对传统自由主义正义的改良.马克思与罗尔斯之所以会走上两种不同的"正义之路",是起始于唯物史观和社会契约论的"源头"迥异.  相似文献   

3.
正义的张力:马克思和罗尔斯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和罗尔斯在探讨社会政治问题之时有共同的出发点,即现实的社会环境。探讨正义的基准包含两个问题:一是谁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二是他们在哪些方面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马克思和罗尔斯都表达了关于自由和平等的理想,但二者对自由的接受程度不同、对平等的理解不同。正义与社会制度所体现的政治价值相关。在当代中国,从制度方面探讨正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现象,马克思和罗尔斯均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方式.马克思提出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将生产资料集中在大多数人民手中,从而改变分配方式的社会革命道路.罗尔斯则提出,首先应该保障个人在基本自由和权利上的平等,然后通过收入再分配来照顾社会弱势群体,缓和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改良道路.此二人对正义的理解方式虽然不同,但是却殊途同归,都是想要通过改变社会底层民众疾苦来创建和谐社会.探讨马克思的公平观和罗尔斯的正义论,对我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姜丽 《北方论丛》2014,(2):112-117
马克思和麦金太尔虽没阐述系统严谨的正义理论,但他们对社会正义问题都有深切的关照和深入的思考。马克思和麦金太尔在探讨社会正义问题时有共同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通过对正义的首要对象、正义的逻辑起点、正义实现的途径以及正义的旨向等方面进行比较,从理论上厘清马克思与麦金太尔在正义观上的紧密联系和不同的学术见解,可为我们社会正义观培育与建构提供多元视角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与诺齐克关于正义理论的分歧实质是传统的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与以卢梭为代表的平等主义价值理念之争。除了两者正义观的差异之外,两者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两者的正义观在逻辑基点上强调个人主义;两者的正义观在价值层面上都属于自由主义的范畴;两者的正义观都属于义务论,并坚决反对功利主义;两者正义观共有的论证方式是诉诸直觉;两者的正义观在理论架构上都不可避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的正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正义理念既有对"形下"的不正义现象的现实批判,设想了实现正义的现实之路,又有对正义的"形上"研究,探寻正义的人性前提,论证正义原则的形上根据,设想正义的"形上"境界;包含于马克思政治观点中的正义理论,作为马克思在现实层面批判资本主义的武器,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正义的意识形态性,而且体现了马克思正义观的根本性特质.就根本而言,如何看待人就会看待正义;正义的原则只能在历史中寻找,不存在任何永恒不变的正义原则;共产主义社会是真正实现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统一的正义社会.  相似文献   

8.
政治正义的哲学传统与马克思的正义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苏格拉底开启的古典政治哲学,以探究德性(arete)为主题,思考正义的社会秩序问题,然而,在马基雅维里那里,政治哲学蜕变为政治术,霍布斯更是强化了政治的科学性,置权力于优先地位,把权力作为政治哲学的核心,由此形成了政治哲学的两大传统.这两种政治哲学传统又都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从人类解放的视角去思考和构建现实的伦理生活,从而实现了对传统政治正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以来,以边沁、密尔为代表的古典功利主义的正义观在英美国家占支配性地位,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功利主义正义观的主旨是满足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尽管功利主义得到了休谟、亚当·斯密、边沁、密尔、西季维克等著名学者的支持,但其存在的缺陷是深刻的。其缺陷主要表现在:功利主义幸福人生目的的不确定性;功利主义社会道德原则对个人权利存在侵犯;功利主义的个人原则向社会原则扩展具有任意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罗尔斯(Rawls)看起来对正义持十分不同的观点.马克思声称,正义观念在意识形态领域起着作用,它代表着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生产方式所要求的行为.罗尔斯认为,正义乃是一个社会的首要美德,所有社会成员遵守正义原则,公平地、理性地精心处理社会合作的责任和利益的公平分配问题.我认为,虽然马克思和罗尔斯对正义持不同观点,但这种不同能够得以协调.虽然黑格尔和康德对马克思和罗尔斯有着不同的影响,他们的观点有相通之处.在提出一个明确的关于正义的政治观念时,罗尔斯认为可接受的正义原则必须是在社会制度中可实现的,这样他的"康德建构主义"思想接近于黑格尔学派的思想.也正是通过依靠黑格尔思想马克思建立了他的反对普遍的、社会的正义优越性原则.我认为马克思和罗尔斯都在致力于寻求一个能够实现公平的正义原则的社会制度.然而,他们的观点存在二个重要差别.首先,马克思似乎在构想一个休谟和罗尔斯特别提到的"公平环境"的社会.而对于罗尔斯来说,一个超越公平环境的社会就是乌托邦①.其次,马克思认为市场关系应该被看作是社会的根基,因为市场关系内在地包含在劳动者同社会的生产过程和劳动者同他们的社会劳动产品的异化中.然而,在一个充满公平环境的社会中,市场的消除是可能的.罗尔斯声称,在任何一个需要公平解决竞争要求的社会里,市场的消除是不可能的.我想,只要我们把马克思反对市场看作是本质上反对"商品拜物主义",马克思和罗尔斯的观点是能够被和解的.总之,我认为,除了马克思的未来无阶级社会观念有些乌托邦色彩外,马克思和罗尔斯对资本主义及其市场的正义的观点应该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11.
社会正义——罗尔斯与诺奇克之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百年来,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一直是自由主义。现代西方社会流行的政治观念是由自由主义价值观确定的,目前通行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按照自由主义理想建立起来的。在某些西方学者(如弗朗西斯·福山)看来,自法国大革命起,社会的基本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就一劳永逸地确定...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基于其正义原则,选择了社会契约的路径,人们应建立的国家可以说是一种“再分配国家”。诺齐克高扬起“自由”、“权利”的大旗,采取了非契约性的路径,认为人们应建立“最弱意义的国家”。虽然二人的学说矛盾十分尖锐,但实质上是产生于一个共同母体之上的,只不过是不同社会现实的政治表达而已。  相似文献   

13.
正义的原始概念很简单:"让每个人得到他当得的"即为正义.显然,每个人应当得到什么、又如何决定每个人应当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对这个问题,构成了政治思想史的一条发展主线.以公平为特征的正义,与按照德性、功绩、能力或者其它特色为待遇标准的正义概念,当然大异其趣;与按照神意、天道、利害、势力为着眼点所建立的正义概念,也大不相同.罗尔斯(john RaDls)的正义二原则为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开创了新的视野和资源.  相似文献   

14.
孙咏 《南京社会科学》2007,34(10):43-48
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的大交流.罗尔斯和哈贝马斯关于正义的理念同样对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指导思想发生很大影响.文章以马克思正义观为指导,分析批判罗尔斯的实质正义和哈贝马斯的程序正义的内涵和实质,进一步探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王起奎 《东岳论丛》2000,21(1):85-88
多年来 ,理论界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误区。最突出的表现是 ,有相当多的论者都正面引用马克思那段流传很广的关于自由的著名论述 :“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每个人所能进行的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界限是由法律规定的 ,正像地界是由界标确定的一样。”认为这是马克思的观点 ,并以此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按照这种理解 ,任何法律等社会关系都是自由的保障 ,要想获得自由 ,就只能在现存的社会行为规范限定的范围内行动。这是把现存的社会行为规范无条件的合理化神圣化了 ,是在为现存的世界盲目唱颂歌 ,其后果只能是封闭自由的发展之路。其实 ,这与马克思的自由观不但相去甚远 ,而且完全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冉文伟 《学术论坛》2007,2(3):33-36
哈耶克与罗尔斯提出了不同的正义观。在正义的应用对象是社会制度还是个人行为、正义的核心内涵是程序正义还是实质正义、正义的制度要求是多元民主社会还是资本主义、正义的税收政策是累进税制还是比例税制等问题上,二人都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产生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分别选择了社会契约论和自生自发秩序论作为理论基础。二人的正义观启示我们,实现社会正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制度正义和个人行为正义、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法治与德治、公民权利和责任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西方思想史上,斯密率先把社会正义问题的探讨置于经济学语境中,并以交换正义论作为规范社会的来源。李嘉图社会主义则从劳动价值论出发,通过诉求劳动者应得"公平的份额",从而致力于分配正义论的建构。但由于李嘉图社会主义更多地聚焦于财富的分配领域,显然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结果使社会主义沦为乌托邦。马克思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根据"生产正义"而想象的,它奠基于对生产关系合理性建构。社会主义作为劳动的共同体,代表了人类共同生活的新精神。在今天,重温正义观念的历史变迁,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正义论,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和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秀华 《北方论丛》2015,(4):113-118
在贸易和资本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相隔一个半世纪的莱布尼茨与马克思都热切地关注过中国,由于中国和欧洲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致使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评价有巨大差别:身处启蒙早期的莱布尼茨几乎把中国当成审美对象,拥有积极和肯定的中国观,指认文化中国的存在及其在哲学与政治、道德实践上可学习和效法的成就;时逢两次鸦片战争的马克思,在总体性思维下看到的则是封闭保守、积贫积弱、生产方式落后并被殖民者蹂躏的天朝帝国———既是道义上值得同情的对象,按照历史逻辑又是必然被瓦解并借助革命运动终将迎来曙光的国度,因而他克服了启蒙后期否定的中国观而走向辩证的中国观。然而,二者对中国的观照又有一致性:都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秉持人类主义的普遍立场,把中国看成世界的一部分,力图使中国世界化,构建各自进步主义的发展模式;都各为所用地把希望目光投向中国,探寻摆脱生存危机的文明之路,以期开显或拯救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基于其正义原则,选择了社会契约的路径,人们应建立的国家可以说是一种"再分配国家".诺齐克高扬起"自由"、"权利"的大旗,采取了非契约性的路径,认为人们应建立"最弱意义的国家".虽然二人的学说矛盾十分尖锐,但实质上是产生于一个共同母体之上的,只不过是不同社会现实的政治表达而已.  相似文献   

20.
池忠军 《中州学刊》2004,(1):143-145
罗尔斯在与批驳者的辩答中,修正他在<正义论>中发展出的公正理念并给定其哲学基础,认为在现代民主社会里,社会稳定基于正义的政治理念,并引中出万民法,使之普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