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军扶贫"是贵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创新之举,智慧之举。它团结调动了宣传媒体、科教文卫系统等各行各业的"文军"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全员参与,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推进贫困地区人口脱贫,取得显著成效。文章通过"文军扶贫"的具体实践和典型案例分析,梳理了"文军扶贫"的主要方式方法,探讨了文军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实践路径,以期为脱贫工作提供新路径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到后半程,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自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比较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群率先实现贫困摘帽,但在脱贫攻坚的最后时期,剩余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脱贫难度更大。脱贫攻坚是为了实现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与减贫存在内在理论逻辑关联。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扶贫政策的优化和调整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3.
脱贫攻坚正引领贫困地区发生历史性转变,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扶贫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反贫困取得历史性胜利。但由于贫困是一个客观现象,不仅相对贫困问题没有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需要及早谋划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后的战略思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调整优化现有的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扶贫、兜底保障扶贫等相关扶贫政策,推动政策、责任、帮扶、监管统筹接续,夯实防止返贫的基础,构建长效脱贫机制。  相似文献   

4.
苑仲达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0):194-200
为了深刻总结中国扶贫脱贫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突出贡献,我们需要明确回答中国何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其中,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是一个重要因素.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的理论逻辑揭示了贫困理论、反贫困理论和贫困治理理论的研究进路,制度逻辑体现为制度理念、制度设计与制度整合三个方面,实践逻辑回答了"兜住谁""兜什么""怎样兜"等基本问题.对上述三重逻辑的系统梳理和深刻把握,有助于深化关于中国扶贫脱贫的研究工作,优化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功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5.
苑仲达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0):194-200
为了深刻总结中国扶贫脱贫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突出贡献,我们需要明确回答中国何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其中,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是一个重要因素.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的理论逻辑揭示了贫困理论、反贫困理论和贫困治理理论的研究进路,制度逻辑体现为制度理念、制度设计与制度整合三个方面,实践逻辑回答了"兜住谁""兜什么""怎样兜"等基本问题.对上述三重逻辑的系统梳理和深刻把握,有助于深化关于中国扶贫脱贫的研究工作,优化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功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6.
激发贫困治理共同体内生动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总书记内源扶贫重要论述包含激励贫困者"弱鸟先飞"、培养贫困者能力和共享扶贫政策红利三个核心主题,为新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重庆市巫山、彭水、开州、涪陵、江津、荣昌6个代表性区县的贫困治理,依然存在基础条件不优、致富底气不足、造血功能不强、输血通道不畅等影响激发贫困治理共同体内生动力的因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贫困治理质量,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要聚焦贫困治理共同体内生动力,在教育上弘扬美德,增强脱贫主动性;在培育上倾斜资源,增强脱贫行动力;在组织上夯实基础,增强脱贫自发力;在产业上科学规划,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在长远发展上,增强脱贫持续力.建立健全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脱贫体制机制,切实摆脱"意识贫困""能力贫困""治理贫困"和"机会贫困".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新时期精准扶贫战略下农村贫困地区如何实现脱真贫、真脱贫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优势视角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理论视角,主要着眼于服务对象自身的优势力量,强调挖掘服务对象自身的资源,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建构"社工+"扶贫模式,通过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评估,制定合理有效的扶贫方案;借助专业方法进行教育与产业扶贫,提升服务对象自身的能力建设;通过链接各方资源,为贫困地区建立完备的网络支持系统,从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以及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优雅》2021,(3):70-75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乡村书屋"工程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已遍布全国.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全国各地乡村书屋结合本地实际,针对性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精神加油站".部分地区的乡村书屋因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了"网红打卡地",促进当地村民增收,真正让书屋变成了"黄金屋".  相似文献   

9.
李根生 《南方论刊》2023,(7):84-85+88
广东省委的政治巡视是广东提前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根本保障。总结政治巡视保障脱贫攻坚胜利的成功做法,将其运用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进而推动新时代巡视监察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广东省委的巡视抓住了脱贫攻坚的核心:政治巡视是根本。具体做法有三:一是问题导向,聚焦主体责任;二是上下联动巡视全覆盖,确保扶贫攻坚方针落实;三是认真整改,强化脱贫成果运用。  相似文献   

10.
面对宏伟壮阔的脱贫攻坚图景,当代文学工作者深入脱贫攻坚主战场,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塑造脱贫攻坚典型,记录脱贫攻坚实践,全面总结脱贫攻坚的中国经验,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以文学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助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主题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生产传播机制:一方面,中国的扶贫实践催生了脱贫攻坚主题文学,出现了一批时代新人形象;另一方面,脱贫攻坚主题文学又呼应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询唤,激发人们脱贫攻坚的斗志,把文学的审美特性与政治功用有机结合起来,为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提供新的材料与言说空间.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出了贡献。习近平扶贫思想是脱贫攻坚的根本遵循,是脱贫攻坚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一成果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形成过程、时代背景、理论渊源、丰富内涵、精神实质、思维方法、实践创新、国际价值、历史贡献九个方面,梳理、阐述了学习、研究、领会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初步体会,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习近平扶贫思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海南州藏区集中了青海藏区所有贫困的类型、特点和困难,藏族人口在全省六个自治州中占比最高,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生态地位、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其整体脱贫对于推动青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青海藏区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海南州藏区特殊类型扶贫攻坚要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创新机制、精准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总要求,通过理念创新、政策整合、特色产业培育、拓展完善扶贫开发方式、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教育培训扶贫力度、强化工作责任制等举措推进整体脱贫。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的脱贫攻坚阶段,金融作为扶贫开发的支撑和抓手已成为脱贫攻坚战的"重头戏"。金融扶贫有其优势,但也面临交易成本过高的障碍和政府干预过度的风险。针对金融扶贫的障碍和风险,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并取得初步成效。宁夏回族自治区认真落实中央有关部署,积极探索地方实践模式,取得了可持续的扶贫成效。国家的顶层设计与地方性的实践,形成了政治与政策语境下的金融扶贫话语,不仅拓展了金融扶贫的道路与模式,也积累了金融扶贫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有广西特色的扶贫道路可概括为 :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攻坚相结合 ;自我脱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 ;经济扶贫与科教扶贫相结合 ;就地扶贫开发与异地扶贫开发相结合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扶贫管理与扶贫攻坚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共享发展理念是破解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均衡等扶贫开发难题,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增进贫困人口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如期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实践指南。增强对扶贫脱贫重要性的认识,把握共享发展与扶贫脱贫的内在联系,以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为引领,有利于解决脱贫攻坚的关键性问题,激发扶贫脱贫的动力、增强扶贫脱贫的活力、凝聚扶贫脱贫的合力、提升扶贫脱贫的效力。坚持共享发展,实施精准方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运用科学思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20年的临近,我国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越来越大,深度贫困地区是当前扶贫攻坚的工作重点。当前我国深度贫困攻坚的难点在于,自然条件恶劣带来的扶贫工作困难、深度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困难、贫困人口的结构变化造成的工作困难、脱贫人口容易返贫的难点、边疆地区肩负安全稳定和脱贫致富双重任务的难点。针对攻坚深度贫困的难点,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加强社会参与和环境保护。2020年后扶贫开发的战略方向则要放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筑牢脱贫基础;注重精神扶贫,加强社会参与;实现生态扶贫与绿色发展相协调,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整体注入到精准扶贫过程中,让生态环境优势通过科学的产业开发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等具有生态经济价值的发展成果,进而带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返贫是当前影响我国扶贫攻坚的突出难题。本文从自然灾害、基础设施、脱贫户观念、扶贫政策、贫困地区优惠政策、扶贫主体行为、社会保障、农民负担等八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返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村扶贫攻坚面临着新的问题和矛盾: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不易;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使扶贫难度加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贫困地区产生诸多矛盾,影响其发展速度;农产品与农用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影响脱贫步伐;贫困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与贫困程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制约着脱贫进程;政府推动型的扶贫方法具有局限性;返贫现象突出,加大了扶贫任务;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扶贫脱贫只能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我国贫困治理的基本方略,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我国精准扶贫的脱贫成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三个维度的评估结果显示:全国扶贫成效显著,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扶贫资源边际效应递减,扶贫政策未能覆盖全部农户。贫困群体个体层面的自主脱贫能力不足,政府层面的扶贫政策、主体、方式碎片化,扶贫资源瞄准偏离和绩效考核动态机制不完善是扶贫绩效弱化的重要原因。应构建整体性贫困治理模式,完善扶贫绩效动态监测和考核机制,加大贫困群体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培育等方面的优化路径,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绩效。  相似文献   

20.
产业兴则百业兴。发展产业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不仅是促进贫困人口脱贫的根本手段,更是推进产业振兴的关键所在。当前,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进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适时总结脱贫攻坚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产业扶贫经验对促进产业振兴异常重要。乡村产业的良性运行不仅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保障,更是推进产业振兴的重要基础。有鉴于此,对A县产业发展逻辑进行总结,发现政府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应提供制度供给、政策供给和服务供给等,而市场应提供生产原料、价格指导和产品供给等,只有明确政府与市场在产业发展中的责任与边界,才能促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A县的产业扶贫实践为有效促进产业振兴提供了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