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逻辑学,是从西方移植而来的。在晚清西学东渐的大潮推动下,清末民初翻译来的西方逻辑学译本主要有两类:一是从英文直接翻译而来的译本,多将Logic译为辨学、名学、理则学;二是从日文翻译而来的日本学者编著的译本,多将Logic翻译为论理学。这些以“名学”“辨学”“理则学”“论理学”为译名的西方逻辑学译本的翻译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逻辑学开始发轫并成形。在译介西方传统逻辑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博采众长,编译出各种逻辑学讲义,以适合中国读者及清末新式学堂教学之用。随着晚清新式学堂的普遍建立,逻辑学以“论理学”或“名学”的名义,在新学制中占有一席之地,列入师范学校及高等学堂日常教学设置中。新式学堂课程日益完善,从西方移植来的逻辑学,亦随之在中国逐渐成长为一门独立的现代新学科。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陆军军官学校,北洋武备学堂开辟了晚清军事教育早期现代化的新领域,在法规制度、教育训练等方面为各省武备学堂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成法。北洋武备学堂因应了晚清军事早期现代化变革的要求,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军事人才,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军事素质,并为袁世凯所重用,在清末新军编练和军事教育中发挥了重用作用,进而成为北洋集团的骨干班底,对清末民初历史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3.
书院改学堂是清末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一改革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晚清社会变革是书院改学堂的根本动因,书院自身积弊丛生是内在动因,而新式学堂的出现则是重要的外部动因。这对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给我们教育改革留下了诸多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学制转型中,经学的学科定位与中国现代学科体系的形成密切相关。在传统的书院及各级官学中,经学占据重要地位,但在晚清西学东渐之后,经学地位有所下降。尽管张之洞在拟定新学制时予经学以崇高地位,但因其无法适应新式学堂讲授及学科整合的需要,难以在现代学科体系中找到对应的位置。在现代学科体系观照下,经学及其所属之庞大的经部典籍如何纳入现代知识体系中,遂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四部分类法之经部被拆散归并于文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现代学科体系中,经学难以在现代学科体系中找到生存空间,逐渐趋于消亡。  相似文献   

5.
法政大学是清末培养中国法政人才最多的日本学校,在国人留日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法政大学速成科因中国留学生而起,亦因之而衰.其毕业生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近代法政教育的知识人群体.他们不仅遍布清末的政、法界,在教育界同样广泛存在,对清末各法政学堂的创建以及法政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贡献良多,是清末法政教育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毕苑 《人文杂志》2007,16(2):141-149
经学教育的发展是近代文化变迁历程的一条重要线索。从晚清教育改革开始,经学教育的地位发生了动摇,学术中心开始游移变动。这一变动对于中国文化教育所关甚大,不仅思想界风气为之一变,近代新学堂为载体的知识体系也随之发生转换位移。  相似文献   

7.
薛文彦 《阴山学刊》2007,20(3):65-68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907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建立了男女有别、自成独立体系的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系统。女子学校教育正式列入了清政府的学制系统,为女子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法制上的保障。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主流观念直接决定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和特点。清末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为女性群体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实业教育的萌芽发端于洋务运动中实业学堂的举办,并得力于甲午战后维新运动的推动。实业学堂由最初的只限于军事技术学堂扩大到农、工、商、矿各方面。至清末《壬寅学制》颁布,实业教育始列入学制,并开始了初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末实业教育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前身,其发展与晚清教育改革进程相伴随,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部分。实业教育制度在清末癸卵学制推行以后得以确立。晚清实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包含政府、士绅和商人等多种力量。人为推动使实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并且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需要。师资力量不足是晚清实业教育发展的障碍之一,而经济力量不是主要推动力,这从根本上制约着实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与清末新学制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细珠 《河北学刊》2002,22(6):125-129
教育体制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 ,在此过程中 ,张之洞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张之洞在湖北学制的基础上 ,仿照日本学制 ,制定了一个全国性的新学制 ,即“癸卯学制” ,以此开启了中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现代学术形成的标志是学科化和专业化,以及由此建立起的制度性基础.作为一门外来学科,美学在中国现代学术体制中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晚清的壬寅-癸卯学制中.在蔡元培主持下的壬子-癸丑学制,废止经学科,使得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得以确立.在民初学制颁布至“五四”运动之前这段时期,大学学科中出现了美学课程和美学教授,出现了美学类的期刊以及学会,美学也进入了中国现代学术分科体系.至此,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现代学术体系中完成了制度化的过程,其学科地位得到了最终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俞祖华 《中州学刊》2004,1(1):102-105
晚清赴日外交官、清末政治流亡者与近代留日学者,对中日民族性格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比较,指出了中国保守而日本喜新、中国排外而日本善于学习外来文化、中国崇文而日本尚武、中国人不认真而日本人认真等特点,构成了近代中日比较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陈澧是晚清著名学者,所著《东塾读书记》,蜚声海内,享誉艺林。在晚清学术纷纭变幻,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他秉承乾嘉学术优良传统,立足于汉学立场,以古文经学为主,融合宋学及其他,兼收并蓄,独树一帜,提倡一种“新学风”。这种“新学风”因具有近代科学的精神,对清末民初的学界有重要影响。陈澧被公认为汉宋调和的主将和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4.
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踊跃投考军事学堂,积极应征新军招募,热烈参与军事留学,掀起一股从军热潮。这一现象的发生,对晚清军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改变了清末军队社会成分来源,使晚清军队建设呈现出新的风貌,有力地推动了军事近代化的发展。同时,还对晚清社会结构、传统军事文化观念、近代民主政治产生了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5.
清末五大臣对欧美、日本的政治考察是晚清政局中的大事。在晚清十年的“新政”和立宪运动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它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应变历程中是一个重要步骤。五大臣出国政治考察,既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徒览异国风光”,而是富有积极成果的。  相似文献   

16.
清末《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看中国近代学制的诞生,而近代中国师范教育在此之前即已初现端倪,其在该章程颁布前后的具体发展状况如何?学界较少述及.本文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师范教育发展状况及原因进行探析,以期对当下中国师范教育改革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癸卯学制》系统(《奏定学堂章程》)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影响《癸卯学制》系统(《奏定学堂章程》)是随着“清末新政”制度的产生而颁布的。所谓“清末新政”是1901年清朝政府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推行反动统治,清王朝不得不打着求富求强的旗号宣布实行所谓的新政。其主要内容是编练新军,淘汰绿营,废八股,废科举,兴学校,选派留学生,设立学部(教育部)管理教育,颁布学堂章程等。“清末新政”虽是清朝统治者被迫实施的,而且其中有些部分还带有欺骗性,但它毕竟把戊戌维新等有关内容都基本上付诸实施了,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标志…  相似文献   

18.
北洋医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但是其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沿革相对模糊.笔者运用相关历史文献,认为北洋医学堂起源于1881年的北洋医学馆,1893年更名为北洋医学堂,1912年或1913年更名为北洋医学校.其后呈现“一树两支”的发展,一支历经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河北大学医科、河北省立医学院、河北医学院等数次更名...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被称为清末第一通晓学务之人。清末“新政”时期有关教育的每一项重大兴革,都与他密不可分。张之洞把“体操课”纳入学校教育当中,并积极构建“体操”的教学内容,努力将其制度化,从德、智、体三方面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张之洞主持制订的癸卯学制系中国近代首项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其中关于体操科目的规定,标志着近代体育教育第一次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它开创了近代中国学校教育设置体育课程的先河,也标志着近代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制度已初步建立。随着新式学堂的兴起,癸卯学制规定的体育教育以学校为基地逐渐扩展到整个社会,对我国近代体育的全面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70年代以后,清朝个别学校开始设置游戏一科,洋务派新式军事学堂开设兵式体操,到1903年癸卯学制的颁布,学校体育教育制度化.学校体育教育制度的建立既是晚清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东西文化融合、学习西方的结晶.它的建立不仅是教育目标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而且促进了体育科学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