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的起点之一,处于中国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地位。专家认为,这一地区作为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在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分工协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将带动中国西部大开发及东北振兴,对于解决中国经济南北差距,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特殊作用。当前,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大展活力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尤其是京津冀北地区,面临着“起飞契机”。本期“战略思维”栏继续把环渤海地区的研究作为重点,刊发了安虎森、朱妍、刘刚、周立群、卢嘉瑞、刘洪滨等专家学者的文章,分别就环渤海的京津冀比“长三角”、“珠三角”缺什么,环渤海地区能否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如何依托环渤海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发人深省,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振兴环渤海地区:破解21世纪中国发展的新密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渤海地区的振兴关系到近5亿人的福祉,如何振兴环渤海地区,是本刊近期着力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期“战略思维”专栏刊发的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教授的这篇文章提出,作为和东南沿海地区齐列为中国经济核心和门户的环渤海地区,它的振兴应当成为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本文高屋建瓴,见解独到,论据充分,论证严谨。相信杨教授对振兴环渤海地区战略方向应坚持“三个基本定位”的系统阐述一定会使您深受启发。另外,本栏其他几篇文章对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分工经济落后的原因等问题也作出了解答。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继续为环渤海地区的振兴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20多个大中城市、数千家大型企业、60多个大小港口,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工业、港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然而同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环渤海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较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滞后,还没有形成适合于区域特点的发展模式。如果环渤海经济圈不能突破行政区限制,在城市之间形成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的产业体系和公共设施体系,将会被边缘化。因此,加强本地区整体的协调发展,不断地推进体制创新,促进地区间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本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单介绍了环渤海经济圈的概念,并结合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特别是环渤海区域发展的现状,分析揭示了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其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希望其能够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枢纽位置,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可以预见,作为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能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打造出强力的区域引擎,使之上升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区域;能够为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注入强大的区域动力,使之成长为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极;能够为完善全国海洋经济开发布局起到承上启下的区域联动作用,使之作为新版块与东部、西部、东北、中部一起纳入国家区域开发的总体战略;能够改变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南重北轻"的亚健康格局,使之为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做出新贡献。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所释放出的区域价值,能够促成一个牵动东北综合经济区、辐射环渤海经济圈,完善国家海洋经济开发布局,进而达到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战略高地,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实现"通江达海"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6.
环渤海经济圈人才配置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经济第三个区域增长极。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改革开放后,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圈内出现了大批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为外向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成长和壮大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近年来,数千家大中型企业在这里虎踞龙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然而,这里虽然有中国最有实力的企业群、最雄厚的老工业基地,这些外部条件仿佛并没有吸引来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十几年来,在长三角、珠三角蓬勃发展的同时,环渤海地区却日渐冷清,人才资源配置不当无疑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河北作为沿海大省,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优势。“一线两厢”作为总体战略布局,为河北“两环开放带动战略”在区域空间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上作了进一步的安排,对河北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战略指导意义,确立了河北内外联合开发的完整空间开发模式。“一线两厢”战略与河北环渤海发展战略:协同效应河北实现“三步走,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必须有重点区域、重点部门、重点产业支撑,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8.
潘秀廷 《管理评论》2004,16(10):8-11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域——“京津冀经济圈”正在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专家预测,“京津冀经济圈”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2003年9月.经济学家提出了“京津塘科技新干线”的概念,即以北京、天津双子星为依托,以河北为腹地,打造一条从西山山脉到环渤海、从科技源头到产业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科技新干线,使之成为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的龙头和主干。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热起来,与整个国家的开放格局有关。我国的改革开放先是在4个经济特区起步,后来紧接着开放14个城市。按照当时的思路,在中国未来开放的进程中,将有三个重要的经济支撑: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环渤海将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但是一个经济圈的形成主要有三条标准:区域内产业间有基本的分工与协调;共享基础设施;不同地区能围绕一个或几个共同的综合目标发展,而不是各行其是。按照这个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是对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并结合与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的对比,揭示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圈内部区域间产业分工协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旨在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找到解决方法以期实现其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们已习惯于将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统称为我国三大区域经济体。但资料表明,环渤海地区较之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无论整体实力、经济活力、发展速度,还是区域合作和经济融合,都还有相当的差距。尽管多年来,山东在环渤海地区一马当先,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就,但仍难改变环渤海区域整体发展不足的尴尬局面。有数据显示,2006年,环渤  相似文献   

12.
当前,环渤海区域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地处环渤海地区中心位置的天津滨海新区被纳人国家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与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国家又进一步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功能和定位,提出要把天津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这对于促进环渤海区域合作、加快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思维”栏目继续关注环渤海经济圈的有关问题,本期的特点是紧密围绕河北实际开展研究。这篇文章就是以大量的图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河北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优势与结构劣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经济圈概念是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自这个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围绕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的  相似文献   

15.
天津港位于渤海湾上的海河人海口,处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环渤海港口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近的港口,是首都北京和天津市的海上门户,也是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选取环渤海经济圈内主要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青岛、沈阳、大连和上海、广州市在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运总量、常住人口、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等方面9个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与长三角、珠三角进行量化比较,从而对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天津和北京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圈,总量指标已超过珠江三角洲,并正在不断缩小与长江三解洲的差距。天津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和手机三大生产基地之一,扮演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制造基地的角色。“十五”期间,以移动通讯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始终保持着天津市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成为拉动天津经济近年来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推动器。天津汇集了摩托罗拉、三星、三洋等手机厂商,极大地促进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目前,天津为摩托罗拉、三星等企业加工配套的企业已有300多家,配套产品400…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经济圈无论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还是发展潜力,都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区域。然而,这一经济区域的形成离不开现代化铁路交通网络的建没。现代化铁路交通网络对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与发展的大趋势。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圈.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城市经济圈,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的火车头。武汉市与周边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九个城市,基本上都在以武汉为圆心、100公里为半径的圈层内,城市密集度高,经  相似文献   

20.
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渤海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前景充满期望,认为环渤海地区将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而从环渤海地区拥有的发展潜力看,该地区确实具备成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的条件和实力。这些条件和实力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