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瑾 《东南学术》2003,(6):33-37
今天的全球化与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市场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马克思对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世界市场对落后国家的影响、保护关税和自由贸易以及世界市场发展趋势等问题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闫婧 《社会科学》2023,(9):25-34
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存在着对民族国家的扬弃。通过对古典经济学自由贸易思想的批判,马克思形成了其从属于资本主义历史意义的世界市场理论,从理论上揭示了民族国家在生产条件及社会发展上的差异,对建构世界市场的基础性意义;通过对世界市场拓展进程的历史分析,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市场如何助推传统民族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并展现了民族国家可以借助不同的贸易政策来建构并巩固国际分工秩序,进而发展为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可能性。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传统构想了世界市场超越民族国家的可能性,初步论证了非西方国家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来获得其国家及民族的独立,并利用世界市场实现其国家及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的原则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世界市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原理的进一步发展。了解和掌握邓小平世界市场思想的原则特点,对于我们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意...  相似文献   

4.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构想,以实现内生发展动力转型并打破世界经济僵局,这要求我们深入认识世界市场本质,亟需系统回顾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是对古典经济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批判性继承,既蕴含了马克思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与智慧结晶,又符合现实时代背景、满足人类社会进程的具体发展要求。该理论从根本原因、外在条件、内在动力、基本规律、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等六个方面予以深刻阐释世界市场之内涵,对新时代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新时代,我们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则,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为全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20余年前吴于廑先生提出把地理大发现作为世界市场形成和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的观点后,史学界对世界市场如何形成和何时形成的问题关注不多。一个被忽略的重要问题即在于世界市场有广度和密度两方面的规定性。通过地理大发现、地区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发展、运输工具的发展以及那些参与建构世界市场国家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完全形成等阶段,直到工业革命完成,世界市场才最后形成。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世界市场理论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市场理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市场理论是邓小平世界市场理论产生的理论来源 ;社会主义国家脱离世界市场搞建设导致长期落后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市场理论产生的认识来源 ;当今世界所凸现出的全球化进程和态势是邓小平世界市场理论的实践来源 ;在世界市场上创造比资本主义更为优越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是邓小平世界市场理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世界市场包括互相关联的两个方面:国际商品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前者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各种劳务),后者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史是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前提。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理论 ,把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世界市场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一年斯大林同志在写给《经济问题讨论会》有关的经济问题的意见中,提出统一的世界市场的瓦解与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形成问题。从那时起,两个对立的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社会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论研究在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里广泛流行。斯大林的这一观点在理论上是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在实践上也已证明不是实事求是的。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飞跃前进的时代,两个世界市场对立的观点既不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争取加快发展经济的要求。对我国来说,过去随声附和一面倒,是长期以来受斯大林观点的影响,对西方国家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从而推迟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本文试对斯大林的世界市场观点,从理论上作一探讨性的研究。 一、关于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提出 斯大林同志关于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是这样提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经济影响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结果,应当认为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紧瓦解。这个情况决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中国和其他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却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和苏联一起形成了统一的和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而与资本主义阵营相对立。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整体运动规律成为各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共性和各国宏观调控共同面对的困境。世界市场的成熟不仅加剧我国宏观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而且加剧宏观调控的外部协调困难。我国的宏观调控应在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指导下,坚持和强化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建立有效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加强市场规制,克服市场行为的无序性;强化劳动者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拓宽宏观调控的渠道;完善宏观调控的组织管理,提高宏观经济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 ,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但是 ,自二战之后 ,当代资本主义仍处于一个发展过程 ,如何正确认识这一问题 ,是我们急需研究与回答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由郭宝宏同志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是一部研究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内在联系的专著 ,它从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的内在联系来探讨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些重要问题力图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答 ,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该书的显著特点是 :第一 ,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剖…  相似文献   

12.
释启鹏 《社会科学》2024,(2):93-109
世界秩序关乎所有国家的发展命运,然而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一方面忽视了世界秩序得以形成的“过程性结构”,另一方面将世界秩序的变迁简单理解为霸权的此消彼长。针对这一认知偏差,文章以世界市场与政治思潮的错综交互为基础,为世界政治体系的演进提供了四种概念化类型,即新秩序形成、霸权更迭、新方案失败以及旧秩序延续。其中,世界市场构成了世界秩序变迁的“底层逻辑”。1500年之前,世界市场有着多个中心,不同文明的国家处于相对平等的世界秩序之中,但随着以追求无限积累为目标的资本主义不断扩张,包容性、多中心的世界市场被等级制、单中心的世界体系所取代,战争、剥削与压迫成为世界秩序近五百年来最显著的特征。在这一体系中,霸权转移的基础源自世界市场主导权的转移。在21世纪之后,世界市场浮现多中心趋势,作为世界市场重要中心之一的中国,凭借其文明传统为世界秩序提供了新的蓝图。世界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今之天下,一通商之天下”及“中外通商有益”论等命题的问世是洋务时期中国人世界市场意识形成的基本表征.洋务时期中国人世界市场意识的基调是:振兴国内商务、参与国际竞争.围绕着国内市场的振兴,洋务时期的中国人在参照国际市场体制的基础上畅言机器生产拓利源、号召集聚资金兴工商、呼吁重商护商求富强,并提出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建设性措施.与此同时,洋务时期的中国人也积极鼓动开展出洋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并在多方面揭橥了商人素质近代化这一时代课题.世界市场意识是洋务时期中国人世界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力推动了以求强、求富为中心的洋务自强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金融业步入世界市场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在内的中国金融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步入国际金融市场,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中国即将加入WTO,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业要注意研究步入世界市场的总体策略和分类策略.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世界舞台的竞争从政治竞争、军事竞争转向经济竞争、在九十年代复杂的世界市场条件下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国即将加入GATT,就有必要认真研究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而忽视世界市场条件的变化,就失去了研究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因此,本文试图分析九十年代世界市场条件进而说明选择何种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 一、战后发展中国家实行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取向  相似文献   

16.
刘新华 《广西社会科学》2001,(3):164-164,157
《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一书,是从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互关联的独特视角探讨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学术专著。全书共有九章,25万字,2001年1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与近年来研究资本主义的著作不同,这部书不是各种学派不同观点的拼凑或学术资料的简单堆集,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对资本主义进程的一种系统化的研究。全书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论及世界市场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危机、挣扎、生命力的延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世界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状况、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演化的关系,以简略的…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援引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进行全球化问题研究时,往往停留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或"世界市场"的现象性描述,而未能从剩余价值实现方式的理论原理上来看全球化对资本主义的意义。其原因在于我们对剩余价值实现条件理解上的欠缺和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误解。而卢森堡及柄谷行人则在对马克思的批评中提出了富有意义的新理解,前者在政治经济学层面上提出了世界市场对于剩余价值实现的意义,后者则为卢森堡的这一阐释提供了哲学方法论上的支持。马克思所强调的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的存在条件,全球化则意味着资本主义殖民化的全面完成,以及全球资本主义获取剩余价值的国家地区间差别性优势的逐步减弱。一旦由于全球化的资本主义不再有能力通过国家地区间的差别性优势获取超额剩余价值来缓解社会矛盾,则资本主义的总危机时代就要无可避免地到来。全球化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其终局。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笔记”只是马克思晚年众多笔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代表他晚年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理论空间。将马克思晚年笔记称为“人类学笔记”掩盖了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真实动机,甚至导致了晚年笔记与《资本论》写作无关乃至对立的论点。实际上,马克思晚年的大量笔记完全是为了从世界市场视角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孕育、萌芽、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建构一种空间上覆盖世界各国、时间上包括世界历史各个时代和各种形态的全球史观,从而完成《资本论》体系的后半部分———“国家-国际贸易-世界市场”。因此,马克思的晚年笔记与《资本论》在逻辑上是完全一致的,那种中断、甚至放弃《资本论》写作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王淼 《东岳论丛》2011,32(11):94-98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消费予以了深入地分析与批判。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消费是服从于资本统治的消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质上是一种具有异化性质的消费,并且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随着世界市场的出现在全球蔓延开来。马克思的这些观点,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壮大 ,改变着国际竞争的性质和形式 ,推动着发达国家放宽反垄断限制 ,使世界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顺应全球化潮流 ,改革政府产业组织管制模式 ,实施产业整合 ,允许并鼓励适度市场垄断的兼并 ,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是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