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哲学萌芽于古代社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人本主义是文化哲学形成的标志;二十世纪初以后,文化哲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文化哲学逐步演变为世界哲学的主流。“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同西方现代文化哲学的斗争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西学传播这一运动贯穿于整个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西方的文化,思想也渐渐输入中国。然而,截至二十世纪初中国大量派出留学生之前,译书一直是西学传播的主要媒介。戊戌维新时期,虽然中国出现了报刊,学堂、学会等三种新型的西学传播媒介,但是译书仍在当时的西学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唐五代士子文化心态的嬗变及其在小说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国赋 《学术研究》2003,(3):121-124
唐五代小说散发着浓郁的主观色彩 ,透过小说文本 ,可以触摸到作家微妙而复杂的创作心理。有唐一代 ,士子的文化心态存在着嬗变的轨迹。从小说作品来看 ,初、盛唐时期 ,士子表现出乐观、自信、自豪的心态 ;到了中、晚唐 ,归隐心态、怀旧心态、空幻心态以及避祸心态在小说作品中有充分体现 ;唐末五代 ,文士希冀侠义之士扶持正义、铲除邪恶 ,于是小说中的侠客形象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前资本主义在广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两次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某种意义上,这两次运动都可以说是从广东发源并以广东作为重要舞台的。因此,探讨一下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在广东发展的情况,有助于更好地研究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也有助于了解这个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一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广东,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这可以从外贸额迅速增长的情况得到反映。1875年,广东全年进出口货值不到二千四百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蒲松龄研究这一国际汉学研究的显学三百年来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百年历史作了较为具体、系统的总结回顾、分析和评述。本文认为 ,三百年来的蒲松龄研究 ,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自十七世纪六七十年代至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大约一百年 ;第二个时期自此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第三个时期是二十世纪初至今近百年的研究 ,这是斯学的全面化展开、三度繁荣并成为国际性显学的重要时期。本文着重对这一时期斯学在国内外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成就作了回顾和评述 ,并概览了斯学在国内外的学术阵容和发展态势 ,提出了斯学研究面临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化思想领域兴起了一股强大的新潮流,即“人道主义”和“个性解放”的潮流.而“个性解放”作为反对封建专制的最直接的思想武器,有着特别伟大的意义.(-)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要求“个性解放”,是小资产阶级最明显的特征,因此,“个性解放”要形成一个社会性的文化思潮,也只有在小资产阶级的队伍增大到一定规模时.而中国的五四时期,正是小资产阶级队伍增大到相当规模的时期.我们可以说,“五四”时代是中国小资产阶级的时代,那时活跃在社会舞台上并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的是他们.中国中上层资产阶级的队伍一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时期。为了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如饥似渴地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梁启超语)。大量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包括史学理论和方法,被介绍引进中国。在这些新的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下,二十世纪初,形成了一股新的史学思潮,猛烈冲击着旧的传统史学。在新史学思潮的推动下,中国史学开始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经济、政治、阶级和国际条件等问题,很多文章和著述均已论及。然而,其产生的文化条件,似乎很少有人问津。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政治派别,既是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结晶,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还是五四新文化时期中国意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的输入与中国文艺﹃范畴论﹄的确立李怡段从学越是到了今天,我们越是能够深深地感到,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进入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它清晰地凸现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人的复杂心态,满足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进程中实际存在着的种种复杂的...  相似文献   

10.
进化论在近代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与此相适应,在近代思想史上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这就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由传入到传播,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这个时期哲学思潮的主流。探讨这个时期进化论得以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原因,将会加深我们对中国近代社会和启蒙哲学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 “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声呐喊,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命运。诚然,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其豪迈的雄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当世界上各个著名的古代文化系统相继衰落的时候,它独以旺盛的生命力日新而日日新。中国传统文化是幸运的。然而,清朝中期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急转直下,出现了空前的萧条与危机。这,正是曾经幸运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幸命运的开始。1840年以后,伴随着列强的炮声,西方文化象潮水一般涌入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强烈地冲击着传统文化的长堤。昨日黄花不禁风雨,传统文化向何处去?已成了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非其人不成其事。所以官方的操纵、包办,从守旧的顽固派到半开明的洋务派再到比较开明的维新派,均以失败而告终。二十世纪初,复古逆流和民族危机的加重交织在一起,迫使人们对这个问题重新作出抉择。经过痛苦的思索,人们终于看清了问题的实质,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封建主义,从而拉开了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帷幕。  相似文献   

12.
宋南渡初年存在着继承与延续北宋中原文脉的社会文化心态,士人们通过追缅伊洛风流、重塑故家典型、整理渡江文献等方式,希望在新的政治、文化格局下重建南宋文化版图,这既是一种心理补偿,也被看作是实现中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崔薇圃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队伍形成于何时?有的认为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的则认为在二十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前夕。笔者认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队伍形成于甲午战后的戊戌维新时期,到二十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前夕已发展成一支可观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初,当“义和团”以祖传的神功来抵抗外来侵略时,也排斥着外国先进的文明。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传统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旧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决战。“义和团”的失败是必然的,但它又反映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促动一个世纪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华而奋争。中国人不情愿地,甚至屈辱地认可了自己的落后,但同时也坚信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可以摆脱落后。  相似文献   

15.
近代西方地理学东渐与传统夷夏观念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双林 《中州学刊》2001,(2):136-141
中国人的夷夏观念产生于西周初年,经过长期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完整的理论,并内化为一种民族心理.近代随着西方地理学知识的东传,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过程,始于鸦片战争前后,到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基本完成.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传统夷夏观的变异,一种新的、仰慕西方文化的民族自卑心态也开始抬头.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从它传入到传播,大体经历了两个时期: 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维新运动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改良派在向西方学习时接触到社会主义;革命派在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的过程中介绍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二、一九一九年前后,五四爱国运动时期。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思潮,在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其他赞成社会主义的人们为主的介绍下,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并开始运用  相似文献   

17.
青年毛泽东先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继而受到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和孙中山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1920年下半年,毛泽东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变化,由爱国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由主观唯心主义转向辩证唯物主义。毛泽东实现世界观的转变,具有如下历史特点。 一、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为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提供了现实的客观基础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随之而来的是北洋军阀把持政权,帝国主义支持军阀混战,从中渔利。“由于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8.
近期国内文化哲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人求 《学术界》2001,(3):260-267
文化哲学是二十世纪初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 ,自 1910年文德尔班提出这一概念到八十年代 ,文化哲学逐渐成为当代世界哲学关注的焦点。在我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文化热”潮 ,九十年代的“人文精神”、“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大讨论 ,无不凸现出文化哲学的时代主题。八十年代以来 ,中国文化哲学的研究以其对中国社会实践的理性关注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反思 ,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对近期国内文化哲学思潮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作一历史性回顾 ,对于中国文化哲学理论的深化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文化哲学的…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文化急剧变化的时期。在这一剧烈动荡的政治、文化场域里,中国知识分子遭遇了从国家、民族、文化到自我的种种身份认同危机,必须重新定位并建构新的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的重新定位与建构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现代文学翻译的形态与特征,从而完成了中国文学翻译向现代翻译规范的转型。而翻译主体不同的身份结构、身份认识与定位、文化立场与心态等身份认同问题,也决定了现代文学翻译规范的形成与形态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中国婚恋文学中出现了大量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并因其内在深层意蕴的不同而形成了各异的人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人物谱系。其主体意识结构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每一谱系人物各自婚恋的悲喜结局,进而展露出国人内在灵魂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艰难历程,从中透视着道德理性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更迭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