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诗经》是一部集诗、歌、乐、舞为一体的大成之作,其中的每篇诗章都是一幅完美的乐舞画面,表现为诗、歌之韵律,乐、舞之节奏合为一体。广义上的乐舞为六代乐舞之名;狭义上的乐舞则专指具体的舞名。在乐舞的形式上,又可将乐舞分为文舞和武舞。文舞通过人体肢体的动作而表达寓意;武舞则通过持兵器之舞而传达威武之意。《诗经》中乐舞的作用,主要为统治者祭祀、祭祖而歌功颂德,也通过乐舞教化民众以移风易俗。乐舞文化展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尚舞的社会之风。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文化开放勃发的时代,而乐舞壁画更是极具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本文从出土的唐代乐舞壁画入手,对唐代乐舞进行了归纳、类比和文化层面上的发掘与解读.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阐明北朝及隋唐乐舞大部分来源于西部乐舞而非中原乐舞 ,正是北朝新的审美模式的出现 ,给后来的隋唐乐舞输入新鲜血液 ,带来蓬勃的朝气。因此隋唐乐舞的真正源头是北朝西部乐舞。  相似文献   

4.
李倩 《江汉论坛》2002,(12):49-52
本文具体论析了楚乐舞的种类、功能、形态特征和创新意识以及它对汉、唐乐舞的深刻影响.文章认为,在中国上古时代,楚人的乐舞可谓占尽了风流,楚人以其浪漫气质和超卓才华创造了风格奇特的乐舞艺术.通过对楚乐舞内容与形式的演变的考察,获得对民族乐舞艺术的新识.  相似文献   

5.
陈高华 《学术探索》2005,(6):124-129
宫廷乐舞是中国古代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的宫廷乐舞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元代的宫廷乐舞有雅乐和燕乐之分。雅乐基本上是前代的延续,燕乐则具有多种民族文化成分,反映出时代特色。元朝宫廷乐舞的建立,与忽必烈推行汉法有密切关系,是汉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杜鹃 《兰州学刊》2006,(3):60-62
较之于西汉,东汉的祭祀乐舞体系更系统化、规范化。东汉建立乐舞伊始就以复古为总的指导方针,但它是以王莽元始改制时所建立的制度为蓝本。单就体制而言,东汉祭祀乐舞分为郊祀乐舞、祭祖乐舞和其他祭祀乐舞三大类。郊祀乐舞大体与西汉元始时期相同。祭祖乐舞,东汉历代帝王有所兴作。由于东汉提倡节俭,故东汉各皇帝的庙乐制度与西汉大不相同。关于其他祭祀乐舞的记载并不很多,我们只知其有乐舞,不确知为何。从总体来看,东汉祭祀乐舞的建设分为光武帝草创时期和明帝之后的完善期,其中,汉明帝时期是东汉礼乐制度建立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7.
佛教所倡导的极乐世界同人世间一样,都需要歌舞,极乐世界尤其少不了音乐,乐舞遂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佛教乐舞传入中国在适应本土化的过程中,为了自身发展吸收了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乐舞。须弥山石窟中的乐伎雕刻展现了佛教乐舞对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华乐舞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赵喜惠 《船山学刊》2015,(2):95-101
西域乐舞大量传入唐朝,乐舞作品主要有《胡旋舞》、《胡腾舞》等,乐器有羯鼓、筚篥、鸡娄鼓等。此外,大量西域乐人也纷纷东来,他们也把西域乐舞艺术带入了中原。这些进入中原的西域乐舞对唐代乐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乐舞诗的创作兴起于南朝,较其他题材的诗歌略晚.南朝时,乐舞诗兴起,萧梁时代出现小规模的创作高峰.乐舞诗在这个时期兴起,是受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即前代的音乐赋、六朝时期的咏物诗和宫体诗的影响以及南朝时期的政治、文化尤其是乐舞文化的新变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西域乐舞传入中原,其发展脉络体现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隋唐时期西域乐舞逐渐吸收了中原乐舞元素,进而成为九部伎、十部伎等中原宫廷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靡一时。西域乐舞流变过程是一部商贸互通、政权统一,民族融合的历史。分析北周安伽墓,安阳、固原黄釉瓷扁壶等考古图像,可考察出其流变过程中具体形态的变化,对于梳理其发展脉络,认识乐舞形态之细节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冬梅 《学术论坛》2006,(3):170-174
张祜的乐舞诗创作一枝独秀别具特色,是对大唐乐舞文化的诗化咏叹,故其成为唐乐舞诗的集大成者之一。从旋律悠扬的演奏到声情并茂的演唱,从美妙动听的乐曲到婀娜优美的舞姿,经过诗人惟妙惟肖的渲染和细腻传神的刻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唐乐舞文化的繁荣景象和迷人风采,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代时期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鼎盛的时期.由于当时内外往来的频繁、贸易空前的繁荣,从而带动了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发展.突出的表现是唐朝乐舞对兄弟民族及外国舞蹈的广采博取、融汇吸收以及唐朝乐舞对兄弟民族及外国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舞蹈界应当借鉴历史经验,解放思想,摆脱羁绊,放开脚步,扩大交流,以促进我国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田青 《云梦学刊》2008,29(3):61-63
《全唐诗》作为诗词艺术,丰富了唐代乐舞艺术的内涵,提高了唐代乐舞艺术的审美情趣与艺术境界,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代艺术空前繁荣,在开放的社会氛围和特定历史条件下,西域乐舞广泛传播,盛行朝野,并汇入到中华民族艺术中.唐代诗书画乐舞竞相争艳,相映成辉,西域乐舞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留下浓书重笔,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艺术长河中,中原地区戏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西域少数民族戏剧,尤其是胡文化中的乐舞戏剧,为其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文以时间为线索,以输入中原的西域胡文化中的乐舞戏剧为依据,梳理了汉代、南北朝、隋唐以及元各个时代西域胡文化之乐舞戏剧在中原的发展、呈现。通过此种阐述以期对异域文化中的戏剧因素有所认识,进一步了解我国中原戏剧发展的过程和脉络。  相似文献   

16.
曾玲玲 《西域研究》2004,(2):94-100
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 ,收集正史、诗文、笔记小说中四例凉州胡人乐伎的相关史料 ,剖析其中所蕴涵的地域因素及文化信息 ,借以说明该类胡人对唐代胡乐东传之贡献。本文认为 ,唐代凉州胡人乐伎所展现的凉州乐舞文化 ,虽渊源于西域乐舞 ,但个中的创新既反映中西乐舞的融合 ,也证明西域乐舞传入中国以后发生了变异 ,对此凉州胡人乐伎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利用文献资料,再参之以考古资料,考述了来自于中亚西域的哪乐舞,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再流传到新罗的情况.认为竖箜篌、筚篥、五弦琵琶、义觜笛、齐鼓、担鼓等乐器以及<柘枝舞>、<春莺啭>、<大面>、<倾杯乐>等乐舞,都流传到了新罗,并对新罗乐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又指出这些乐器与乐舞传到朝鲜半岛后,经过了当地人民的改造,与当地文化相融合,有的已发展成为其"乡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藏族历史上的吐蕃乐舞,由于其独具特色的舞赋与音律以及门类齐全的综合性艺术体系,在藏族乐舞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吐蕃乐舞,不仅仅是歌、舞、乐的组合,其中也包含了民间说唱及杂艺百技,从而构成了其综合性艺术特点。民间说唱及杂艺百技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基础,其浓郁的本土文化色彩和通俗易懂的表现方式,不仅成为吐蕃乐舞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广大民众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本文从吐蕃乐舞综合性艺术特点的角度出发,对吐蕃乐舞的体系结构与艺术风格、说唱艺术和杂艺百技的艺术特点、说唱艺术和杂艺百技在吐蕃乐舞中的重要意义、说唱艺术和杂艺百技与吐蕃乐舞的构成关系,以及在吐蕃时期发展状况等展开探讨,以阐明吐蕃乐舞所具有的多类型、多品种、多形式的综合性艺术特点,使我们对历史上的吐蕃乐舞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龙文玲 《学术论坛》2007,(3):143-146
汉武帝何时立乐府是中国乐府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经考证,汉武帝在建元六年至元光元年间已赋予乐府搜集管理地方乐舞的职能,并组织专人为郊祀典礼制作乐歌,其立乐府的时间,应在元光二年前。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非常密切,来自西域的乐舞,更是以其独特的文化气质影响了盛唐的诗歌创作。西域乐舞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与盛唐诗人崇尚自然、直抒胸臆的审美风尚有着天然的联系。西域乐舞的大气磅礴,与盛唐诗歌的英雄色彩也很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