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河北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加快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富裕劳动力就业,对于保证全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和谐河北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大面积向城市转移就业过程中却出现了劳动力“回流”现象,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真正转移不回流,稳定就业和良好的心理适应是必备的重要条件,而和谐劳动关系对其条件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细致分析劳动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基础上,从社会环境营造、企业职责界定及政府功能发挥等方面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  相似文献   

3.
马海涯 《兰州学刊》2010,(12):221-224
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农村。只有真正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对加速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于平凉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及流动状况地深入分析,阐述了制约平凉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了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转变过程中,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因非农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农民创业和劳作的意识较弱,因而还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冬眠劳动力。加强县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使冬眠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以及培育冬眠劳动力的创业意识等,不仅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冬眠劳动力,使冬眠劳动力不因气候的影响而赋闲在家,而且可以扩大非农产业就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例,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快和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作用。明确目标任务;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序;完善制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就业市场已经进入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阶段,其中持续而稳定的新成长劳动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是农村新增劳动力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且呈总体下降趋势.为了推动农村新成长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需要根据农村新成长劳动力的特性进行相关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事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在借鉴欧盟国家实施灵活保障就业制度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弱势群体就业及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保障性的现状,提出促进吉林省弱势群体就业的若干保障性政策建议,包括:适当限制就业过度“灵活化”;采取措施保障弱势群体就业“安全性”;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和消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有机结合;强化失业保险功能,构建弱势群体就业援助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对话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使其能顺利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城市生产方式转变,这是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力图从社会风险的视角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途径,建立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以期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9.
城市就业压力下的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阶段正面临着沉重的城市就业压力,农村人口城市化处于该进难进的两难困境,维持整个社会的就业稳定应适当控制农村人口城市化和致力于实施城市再就业工程,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应从扩大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教育来降低劳动力供给、深化农业内部就业来增加劳动需求、引导乡镇企业聚集和加强农村地区城镇化建设来促使劳动力向农外和乡外转移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农村打工妹与她们的社会网络资本--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江西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分析了初级社会网络和新的社会网络的建立对打工妹的影响,以及这种网络资本对社会稳定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由过去单纯的体力型向现在的专业型、技术技能型转变的变化需求,提高全区农村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在城镇稳定就业、转岗就业的要求,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正经历一个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和快速的转移就业引发了重构我国社会政策体系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政策的主要议题,提出了在首先解决当前已经凸现的严重问题的同时,应该将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社会政策总体模式和长期规划问题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同时,本文分析了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政策的基本模式选择问题,提出并简要论证了从长期政策发展目标上看,应该选择构建统一的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模式。  相似文献   

13.
浅析云南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及时有序转移,既是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要求,也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以“富民为本”,积极寻找和开辟新的就业途径,创造更多的就业领域或行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农村劳动力年均有效工时作为考察劳动力利用程度的基本计量单位,根据抽样调查数据,对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农村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状况及其对农民家庭收入,劳动力的社会流动,劳动力个人的社会地位,婚姻、家庭关系,社区刑事犯罪状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检验了文化程度、性别与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区域农村社区存在着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平原、丘陵、山区具有明显的差异;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程度与其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呈负相关;不充分就业是导致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经济驱动力;劳动力的就业程度与其家庭、婚姻关系稳定与否无关,对农村社区的刑事犯罪亦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女性是促进劳动力转移首先要争取的人群:如果妇女的稳定就业能解决,夫妻双方都挣工资,农民家庭转移的动力就会增强.因此,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对妇女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帮助,通过提高农村妇女的劳动力素质,帮助她们解决就业问题.只有夫妻双方都能拥有正当、稳定的职业.农村家庭才有转移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我国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有关就业的各项政策,其中包括:维持劳动力城乡结构的相对稳定,通过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就地“消化”农业过剩劳动力;大力扶植和发展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广开就业门路;创建各种类型的劳动服务公司,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造成“不就业便就学”或“边就业边就学”的局面。实践证明,这些政策是及时的、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人口老龄化研究:趋势、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程度并不相同,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市。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批迁移就业,农村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和家庭保障模式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加快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劳动力市场上针对农民工就业的不合理制度,增加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农村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葛金田 《东岳论丛》2004,25(2):80-83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滞后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下岗职工再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矛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问题 ;要彻底清除限制农民工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歧视性政策和规定 ,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9.
"技工荒"视野的职业教育需求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同时存在"技工荒"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偏大两种现象。从人力资本供需角度看,"技工荒"的根源是技能型人力资本的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即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受到抑制,缺乏知识技能,导致难以实现稳定就业。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解决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农民对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矛盾,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发展所追求的四大主要目标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分析研究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和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可以发现: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与托达罗模型的背景极为相似,即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涌入城市,与城市失业现象并存.因此,在现阶段,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的潜力,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和农村内部就业,是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