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20年12月到1924年7月,周恩来在旅欧期间,深入考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人运动,“推求比较”马克思主义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积极参加留法勤工俭学的革命斗争,最终确立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成为旅欧共青团和旅欧国民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前后,超过1600名中国青年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他们在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等地通过各种形式"勤于作工,俭以求学"。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列主义,成立了各种革命团体和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领导了勤工俭学生和华侨、华人的反帝爱国民族民主运动。还有一些同志,通过其他途径参加了中共旅欧支部的工作。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中共旅欧支部,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和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革命领袖。他们先后回国,投身于伟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3.
王晓莉 《中华魂》2012,(18):13-15
在57位开国上将中,傅钟的战功并不显赫,知名度也并不是很高,但他却是资历最老的。傅钟在1921年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入党时间最早的开国上将,其他较早的上将如乌兰夫、阎红彦则是1925年入的党。傅钟曾连任两届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书记,其他担任此职务的是赵世炎、周恩来、刘伯坚、李富春等老资格的共产党人,由此可见傅钟当时的党内地位。他还曾任红军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逝世后,解放军总政治部称他为“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相似文献   

4.
革命先烈赵世炎同志,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九日,赵世炎同志英勇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赵世炎同志对党,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鼓舞我们前进.  相似文献   

5.
巫育章 《源流》2023,(11):56-57
<正>20世纪初,数千名中国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广东清远县潖江(现属佛冈县)下岳村人、后曾任惠州特别党支部书记的朱祺便是其中的一员。1923年,时年27岁的朱祺加入由赵世炎、周恩来等领导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中共旅欧支部按照党中央指示,于1924年底派遣蔡畅、朱祺等人前往苏联接受军事政治训练。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后,广东成为大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6.
四川青年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轫于 2 0世纪初 ,结束于 192 5年前后。在这期间 ,共有 2 0 0 0名青年远涉重洋 ,赴法工读。四川在中国近代史上以交通困难 ,经济衰败 ,战乱频繁而闻名于全国 ,然而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却在此开展得深入而又广泛 ,单是赴法勤工俭学的人数即达 5 38人 ,为全国之冠。本文回顾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四川兴起和发展历史 ,分析了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成因及其特点 ,评价了四川留法勤工俭学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蔡和森受新民学会委托,组织湖南学生留法勤工俭学事宜,有力地推进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蔡和森以猛看猛译的"蛮霸"精神,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成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锋.在他的影响下,很多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和国内外新民学会会员,都转变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另外,蔡和森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实际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与运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以及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代初期在法国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在我党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周恩来同志是旅欧支部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这期间从事的革命活动,为我党创建初期的理论建设和组织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世界语(Esperanto)传入中国。在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鲁迅、陈独秀等人大力支持倡导下,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为中国世界语运动的重要基地。中国知识界数次开展关于世界语是否应取代汉语的论争。值得探究的是,中国世界语运动发轫于法国巴黎,与同盟会成员组织的旅欧教育运动关系密切,并在1930年代广州得以复兴发展。其中,同盟会核心成员、里昂中法大学创始人与部分师生积极促成世界语从法国到广东的传播,里昂中法大学部分学生如黄尊生与区声白留法回国后,任教于中山大学,并在广州积极推动开展世界语教学实践,使得广东地区中国世界语运动得以复兴发展,并积极参与欧洲世界语运动,扩大国际影响,为中国世界语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肖子升是长沙方面留法运动的最初发起者和主要组织者之一,又是新民学会留法勤工俭学的第一人.在法国期间,他以华法教育会秘书身分协助处理有关勤工俭学事务和华工教育问题,又以学会总干事身分组织在法会员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因而对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以及新民学会的留法运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赵世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他在党成立初期就对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关系、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权、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作了比较充分的阐述.特别是在党的组织建设上,他响亮提出了"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为党制定革命总路线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赵俪生先生年轻上大学时便崇信了马列主义,参加过共产党领导下的“12·9”爱国学生运动和抗日游击战争;并是左翼作家联盟的活跃分子。中晚年,先生转入了史学和哲学研究。赵先生还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杰出教师,与某些重科研轻教学的学人不同,他历来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学术生命的一部分,其教学内容、方法、效果和在培养人才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都是辉煌的和有口皆碑的。  相似文献   

13.
张治中屡次参与国共和谈,在国共和谈中张治中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中共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国民党背离三民主义表示愤慨。促使张治中立场最后转变的原因是中共长期实行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是张治中对中共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的结果,是因为他对蒋介石国民党失望,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所致。张治中为国内的和平停战做出了贡献,重庆谈判期间他为协议达成和毛泽东的安全防卫尽心尽力,解放战争期间他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党建带团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时期党团工作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就目前党建带团建工作过程中"带建"意识不强、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内容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结合"福建精神",从思想耦合、包容耦合、价值耦合、拼搏耦合等耦合点明确党建带团建工作要素,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太雷是新文化运动中成长的五四运动精英和中共创建人之一,受陈独秀的影响很大。当他完成中共最早派往共产国际使者的使命归来时,已成为此期党内马列主义水平的代表。在当时中共作出加入共产国际这个必要也是必然的抉择时,又给予陈独秀以热忱的帮助和影响,着力协调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关系,陈独秀也很看重张太雷,他们为完成党的创建工作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论党团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和培养了中国共青团,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始终以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正确处理党团关系,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与独立开展工作的统一,坚持对党负责与对青年负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发挥了突出作用。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围绕主责主业,发挥在共青团员和青年中的组织动员优势;突出青年特性,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共青团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展必须坚持党旗引领,保证共青团和青年正确的前进方向;加强思想引领,筑牢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信仰之基;永葆青春活力,激发青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激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8.
浅析蔡和森的建党思想对湖南建党建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和森是系统传播列宁建党学说的先驱者之一。他对湖南建党建团的重要影响表现在催生创始人、准备骨干和提供基本原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紧跟党的步伐,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走过了百年辉煌历程。百年来,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将党领导团正确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坚持改革,不断增强团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能力;教育引导青年,重视青年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建设中,共青团要不断突出政治性,增强先进性,保持群众性,巩固、夯实、筑牢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领导基础、政治基础和青年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闻天在中共创建前后创造了大量的革命文艺作品,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前途、革命的对象及如何建党等都进行了开创性的理论耕耘.他的思想经过工业救国、精神力量救国的转变,最终走上政治民主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革命文艺思想,尤其是对文艺和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