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民族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界的研究主要有历史论述、观念形成和政法凝聚三种视角。历史论述展示了作为历史事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形成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随之逐渐产生。而观念形成视角的研究从人们认识的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形成论述的补充,也意味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培育和加强。政法凝聚视角立基于现代民族国家是一个政治和法律的共同体,政法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有极大的塑造作用,而人民之平等法律地位和国民身份是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之共同体意识的政法基础。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国族意识和认同会有一定差异,因此从区域角度研究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将是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荣辱之辨与赏罚体系的合理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荣辱”这一对古老的伦理学范畴进行了词源学考察 ,分析了荣辱感在道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了赏罚体系怎样体现荣辱感才是合理的 ,提出了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对于建立合理的赏罚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赏罚体系的一些方略。  相似文献   

3.
荣或辱是指个体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也是指社会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形成的褒奖或贬斥.在社会之中,每个个体都有自己对于荣与辱的看法和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指我国现阶段人们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即"八荣八耻"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观的高度浓缩和概括.  相似文献   

4.
对于多民族国家中国的稳定和发展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现状来看,推动研究进一步发展,最先要解决的是对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认同"的形成作深入地历史解读。通过这一解读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建构既需要多学科的协作,更离不开正确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尚晓伟 《国际公关》2024,(3):148-150
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历史积累和时代演变的过程,它的多元性内涵和一体性内涵是其构成的重要部分。本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多元性内涵、一体性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多元性和一体性的相互关系,并揭示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化与拓展需要在维护多元性的同时强化一体性。  相似文献   

6.
仁义是儒家荣辱观的核心、灵魂,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以仁义为本的儒家荣辱观既是以修身为本的伦理道德思想的起点,也是儒家以德治国伦理政治思想的基点.儒家荣辱观以追求成仁取义为价值取向,是以群体为本位,强调国家民族利益的至上性.儒家以仁义为本的荣辱观还体现在其以义取利的经济伦理思想中.弘扬儒家仁义为本的荣辱思想精华,引导人们注重政治、经济、各种社会生活的道德意识,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现实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持续演变的历史过程,直至近代以来才实现了由自在到自觉的社会性转变,成为中华各民族自觉性的思想意识。探究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对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发展的一些相关因素的讨论,如主体性因素、思想性因素、功能性因素等。在这些要素中,只有主体性因素作为核心因素紧密结合思想性因素和功能性因素,才能够完成这一过程性转变。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持续累进所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彰显了新时代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自信,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荣辱情感和荣辱观念是人类普遍的道德心理和观念.西方荣辱观念经历了一个从战功崇拜到哲学分析,从与利益相关的道德心理感受再到生存论阐述的漫长过程,从哲学层次上得到了逐步深化和展开,这对我们理解荣辱观的本质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仁义是儒家荣辱观的核心、灵魂,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以仁义为本的儒家荣辱观既是以修身为本的伦理道德思想的起点,也是儒家以德治国伦理政治思想的基点。儒家荣辱观以追求成仁取义为价值取向,是以群体为本位,强调国家民族利益的至上性。儒家以仁义为本的荣辱观还体现在其以义取利的经济伦理思想中。弘扬儒家仁义为本的荣辱思想精华,引导人们注重政治、经济、各种社会生活的道德意识,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现实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贝娄作品中存在的诸多二元对立现象不但形成了贝娄创作中的"边界意识",也成为贝娄完成超越并迈向"共同体意识"的契机;而贝娄超越的完成得益于他对"个人集团类存在"之间相互关系的辩证理解,这使其作品具有指向人类理想未来的伦理期待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理应成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楷模。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传统荣辱观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荣辱观教育统领道德教育,以道德教育统领人才培养,这是传统儒家教育思想和社会治理思想的精华。传统儒家荣辱观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无非有二:一在知耻,二在求荣。儒家一贯认为,不知耻无以为人,不求荣无以为尊。因而主张荣耻对立,泾渭分明,荣荣耻耻,礼义立人。以知耻教育来推进义理教育,以义理教育来保障道德秩序,以道德秩序来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这正是儒家认定荣辱观教育为“治教之大端”的基本思路。认真分析儒家传统荣辱观,可以为今天的道德教育和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为此,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入手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体现了时代文明的精神成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开辟了新途径。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还必须要提高教师素质,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科学结合,本文试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美的本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美学价值、美学创新的时代要求等四个方面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四有公民”的要求,本文提出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做到坚持“四个结合”,加强“四个促进”,实现“四有新人”的目标,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奠定了思想道德基础、社会风气基础、群众基础和传统文化基础。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在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中贯穿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要完善大学生道德素质考评机制,营造褒荣贬耻的舆论环境。广大教师要带头遵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做学生的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