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安徽省工业2010—2019年相关能源消费量计算碳排放量,运用扩展的Kaya公式并结合LMDI模型对安徽省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量化相关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运用EGM(1,1)模型对安徽省工业未来10年(2020—2029年)碳排放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劳动规模、经济产出和能源结构因素促进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在SITC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并利用RCA指数和TC指数对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的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制成品在安徽省出口中占主导地位;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已经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进行转变;净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比较优势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优势在逐渐...  相似文献   

3.
从第三产业的定义及其四个层次入手,分析了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占GDP比重低,内部各层次、各部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特别是影响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因素还没有得到确认。为了探讨出影响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从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角度出发建立模型,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确认了影响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四层次结构比较显著的因素,提出了加大科教投入,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与维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经济发展已由供给导向型转变为需求导向型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日益明显。消费需求不再只担当经济运行结果的角色,更多的是被看作经济运行的前提。究竟怎样的消费与投资策略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哪些部门的投入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经济增长,研究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对经济发展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是当前经济发展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投入产出法分析显示:消费需求拉动第三产业总产出最显著,对第二产业的拉动次之,说明消费需求的增加对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带动作用;为了促进安徽经济的健康发展,扩大消费需求仍是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剔除非市场因素的波动影响,能够较真实的反映出价格的变化程度.介绍核心消费价格指数编制方法,运用剔除法编制出昆明市核心消费价格指,与消费价格指数相比较,分析核心消费价格指数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1978-2009年的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说明农业GDP与金融机构农业信贷投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来考察两者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表明,从短期来看,农业GDP的增长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短期农业信贷投入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误差修正项对短期均衡偏离长期均衡的一种调整。从长期来看,农业GDP和农业信贷投入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相互影响的过程。农业GDP对农业信贷投入扰动的响应小于农业信贷对农业GDP扰动的响应,因此,必须加强政府干预,加大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7.
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1996--2009年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年度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表明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有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同一的保险费率容易引发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因此,对不同区域进行风险区划已经成为解决该类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基于实际损失,搜集2000年以来的安徽省各市农业数据,选取单产变异系数、受灾超过10%与20%的概率、平均受灾率和平均绝收率五个指标,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聚类,并对相关结果进行讨论,以期得到的研究结论对实际的农业保险的研究和开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口号,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利用因子分析法,通过构建与此相关的11个指标,对安徽省各县市的经济发展作出综合评价分析,得出了安徽省各县份经济发展水平的排名情况以及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状。据此提出优化当前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政府应加大统筹力度,各县份应抓住自身特点发挥优势产业,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关于安徽省农技人员的现状及改革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讨论安徽省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现状后,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改革作了一番思考,对农技人员的出路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会经济圈建设中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合肥、六安、巢湖三市就加快构建省会经济固已达成共识,但经济圈范围内由于环境资源禀赋、生态系统功能定位导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暴露出来,需通过区域生态补偿加以解决。文章通过安徽省会经济圈实际情况的调查,结合目前生态补偿研究内容,提出了针对省会经济圈的流域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领域的具体生态补偿设计内容。并对建立与完善安徽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为区域性生态补偿方式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常代表了更高的农业产出增长水平.通过运用扩展的生产函数(C—D)模型,以作为农业大省之一的安徽为例,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产出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数量(NBS)、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与农业总产出(GAP)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NBS的产出弹性为正,表明NBS能够带来较高的GAP增长,且随着建设成本的逐年分摊,这种作用会愈加明显;资本对GAP的贡献则更加显著,说明无论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还是农业本身的发展都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负的事实说明,基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内的现代农业发展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数量的扩张,更多的强调是对劳动力质量的需求,这种需求随着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多功能载体,它已成为当代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农业乃至其他产业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仍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本文将对安徽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安徽省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城市化道路。安徽城市化严重滞后,加速推进城市化是本省本世纪前2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战略任务。本文先分析安徽省城市化进程和现状特征,进而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7地市为研究单元,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区位熵等指标,以2005-2014年各地市旅游总收入、旅游人次及GDP为研究对象,分析测算示范区旅游经济总体特征及空间差异,结果表明:2005-2014年示范区旅游经济总体水平逐年提高,但旅游经济总量的差距在拉大,出现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异越来越大的局面;从空间来看,2005-2014年黄山和池州2市的旅游区位商均值分别达到3.521 6和2.583 0,而芜湖、宣城、马鞍山、安庆和铜陵5市的旅游区位商均值均小于1,表明示范区旅游经济主要靠少数核心城市带动,区域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从累积因果理论分析来看,示范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与旅游资源赋存、交通状况及地区经济水平等因素密不可分,建议政府通过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改善交通环境、增强旅游优势地区辐射带动来进一步改善区域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市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水平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政策和管理措施恢复重建地表结构,建立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格局。自2002年以来,安徽省有17市84个县不同程度地参与到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中。推动全省退耕还林建设的驱动力主要体现在政策驱动、自然驱动、经济驱动、科技驱动和文化驱动等5个方面。其中,从淮北平原过渡到江淮丘陵直至皖南及皖西山区等5大区域的退耕还林驱动力主要以自然生态驱动和经济驱动因子占主导地位,科技驱动因子是巩固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的有效手段,文化驱动在具有省域文化特色的区域所占的比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动力来自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始于农业,农业改革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经验.安徽要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新跨越,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进行土地制度、农业组织、农业科技和管理创新.要建立新机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产业化,顺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茶叶标准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化对于加速安徽省茶产业的发展升级、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意义斐然。近年来,在安徽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茶叶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不足:作为建设依据的地方性法规文件之间存在冲突,标准体系结构不甚均衡,标准制定中的合法性审查不够,茶叶标准的实施及监督不到位。应尽快解决规范性文件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健全标准体系,严格对标准合法合规性的审查,进一步加强对茶叶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安徽省将培育小城镇作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徽小城镇逐渐摆脱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各类特色城镇层出不穷。但安徽省小城镇在规模、产业发展、投资资金及发展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切入点、拓宽资金渠道、科学规划小城镇布局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