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6月,“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在重庆召开,台湾著名人类学家潘英海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了有关台湾原住民民族习俗的主题发言,同时接受了与大会主题相关的专题访谈.访谈中,潘教授结合《东番记》《金枝》和马林诺夫斯基的日记等文献,谈论了他对文学、历史和人类学三者关系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社会人类学奠基者马林诺夫斯基在人类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领域广为人知。1967年,他的田野日记英文版的发表使他被置于"风口浪尖"之上。2011年,笔者先后探访了马林诺夫斯基的家乡克拉克夫与其求学的莱比锡大学,一些鲜为人知的隐藏于这位社会人类学奠基者背后的故事浮出水面。这也成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理解与重新评判马林诺夫斯基的重要"参照系"。社会人类学奠基者的学术与人生由此得到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马林诺夫斯基对现代人类学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将理论研究置于田野考察的宽广视野中,提出了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文章侧重于对《文化论》文本的解读,探索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观及艺术理论的基本内核,揭示其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能。  相似文献   

4.
重读《江村经济·序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60年前,马林诺夫斯基预示《江村经济》将促使社会人类学研究从异文化迈向本土文化,从“野蛮社会”迈向“文明社会”,因而将成为社会人类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里程碑。自马氏发表这一见解之后,海外人类学界对于中国社会学人类学派一直存在争议。首先,Freedman对于“微型社会学”在中国研究中的适用性提出质疑。接着,Leach进一步对中国人类学的本土观和社区论提出责难。60年后,重读马林诺夫斯基的《江村经济·序言》,作者总结了一生为突破微观社区研究的制约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如对“类型”和“模式”的探讨,对不同级序社会时空单位同时并重的方法的阐述,以及对大一小传统关系的思考等,通过对自身理论的重新评估与反思,作者力图阐明自己对社会学人类学本上研究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5.
马林诺夫斯基以《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创建了法律人类学。我们通过作者研究轨迹之体验和对“地方性知识”的深刻把握,可知在法的演变过程中,对社会秩序、生活规范、观念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文化和对规范的信仰,进而,法律的语境要在文化和信仰中找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世人类学发展史上,前辈学者李安宅引入了英国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理论。其著述涉及社会学、意义学、美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等广阔的领域,但他是借助各学科知识去透视、分析和衡量人类文化现象,构成一个文化人类学系统。他译介和阐发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和以人类学的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以及他在人类学的实地研究成就,均对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具有开拓性意义。他的理论和方法,对我们现在研究文化人类学尚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解释》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的扛鼎之作,也是阐释人类学理论流派的奠基之作。在当代,阐释人类学理论流派是自符号人类学和认知人类学以来,被认为是文化人类学在文化批判和文化研究上影响力最为卓著的一个流派。本文通过对《文化的解释》的解读,试析出阐释人类学理论的路径,指出文化特质是阐释人类学理论的突破口,深描是阐释人类学理论采用的主要方法,尊重地方性文化是理解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8.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问世以来,英语人类学界已经做了大量的后续研究。本文在检讨马林诺夫斯基田野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将他的田野工作还原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并总结了有关库拉的后续研究。作者提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之后的研究,主要围绕着马林诺夫斯基的田野工作方法和库拉的民族志调查展开的。两者都超越了马林诺夫斯基式的功能主义方法,但《航海者》对于今天人类学的魅力所在,仍在于研究他者,在于超越量化手段,在于满足于“片段”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一、小引 马林诺夫斯基和普理查德所处的时代是人类学命运的一个微妙点,正是在上一代的人类学理论消褪往日光辉露出一些黑点,人们对人类学的信任势趋日下的时候,关键的时间和人物结合了起来,人类学突然就转变了病象,并且似乎站得比以前更稳。马林诺夫斯基就是这关键人物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前身为 1996年成立的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 ,2 0 0 0年被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为跨学科研究中国文化的机构 ,在中华文化史、明清以降的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史、楚地出土文献与思想等研究方面具有优势。下设中国传统文化综合研究室、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室、荆楚文化研究室和《人文论丛》编辑部 ,办有《人文论丛》辑刊。著名中国哲学史专家萧父教授为中心顾问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著名的中国文化史专家冯天瑜教授任中心主任 ,郭齐勇、陈锋、陈文新教授任中…  相似文献   

11.
对人类的规范、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的研究是人类学的重要话题,对当今社会法律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对马林诺夫斯基的《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这本重要的法律人类学著作的解读来探析原始社会的"法律",对"什么是法律"进行梳理,并结合现实社会的法律状况,可以使人对人类法律发展的进程有一个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文化学在西方,在苏联,在中国,都已成“热门”学科。“文化科学”一词,最早是德国学者列维·皮格亨在1838年提出的,他主张对文化进行专门研究,以建立一门专门的学科。后来,另一位德国学者克莱姆写了一本《普遍文化学》(1854年),英国学者泰勒写了一本《原始文化》(1871年),进一步巩固了文化学的学科地位。泰勒是著名的文化学家,也就是文化人类学家。此后,人类文化就成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许多西方学者把文化学与文化人类学合二而一,名称不同,本质一致。现代,文化人类学家又把“文化学”突出出来,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同社会学、心理学一样,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百科全书》、各类词典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人类学下过定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以及人类学家也写出了许多论述或涉及人类学的著作,但系统论述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书却十分鲜见。卡迪纳和普里勃合著的《他们研究了人——世界十大人类学家》以其独特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评介了重要人类学家  相似文献   

14.
自马林诺夫斯基以来,“田野工作”被视为人类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而说起“田野工作”,我们似乎就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白人男性民族志工作者,远离家乡,让自己深度沉浸于土著人的世界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和他们面对面地接触,在参与中观察、记录和思考。然而,随着殖民主义时代的结束和全球化浪潮的兴起,这种“马林诺夫斯基式”的原型田野工作开始面临严峻挑战,眼光敏锐的人类学家纷纷着手探讨超越“原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1]一书应运而生。该书系古塔和弗格森共同编著,1997年8月于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简要论述社会人类学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进化论之后围绕结构和功能产生的三大理论流派即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主义、以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和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述。社会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和解释不同社会的异同。这要通过对不同经验社会的比较才能实现。笔者认为,马林诺夫斯基的强调“文化统一体”的文化概念在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时在方法论上很难操作。列维-斯特劳斯的观念领域内建构的结构,追求的是人类的共同性与普遍性,缺乏可比性。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从经验观察中归纳出来的“社会结构”,使不同经验社会的比较,在方法论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米德和马林诺夫斯基的研究,论述了人类学对心理学的贡献。人是文化的产物,人类的心理和行为不可能不带有文化的烙印,这是人类学对心理学最重要及最深刻的启示。心理学研究必须以人类广泛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心理学家在描述的心理和行为时必须考虑文化的影响,只有大力开展本土化研究,并辅之以跨文化研究,心理学才有可能获得有关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更为准确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学以被称作“万物之灵”的人类为研究对象 ,形成了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四大分支学科。其中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构成部分 ,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所习得的各种行为的一门学问。人类学是舶来品 ,与西方相比 ,我国的文化人类学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多数的研究尚停留在对个别的浅表的文化现象的讨论上。到目前为止 ,国内学者比较系统地介绍人类学的著作约有十几种 ,早期如商务印书馆的《文化人类学》(林惠祥著 ) ,晚近如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文化人类学》(童恩正著 )、重庆出版社的《现代人类学》(周大鸣…  相似文献   

18.
钱穆(1895—1990),20世纪中国著名史学家、国学大师,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1949年后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并任院长。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后改名为中国文化大学)历史所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20世纪30年代,钱穆在中国学界已闻名遐迩。抗战爆发后,钱穆随北大南迁,在西南联大任教并完成了中国通史的扛鼎之作《国史大纲》,该书被定为全国大学用书而风行一时。抗战时期的国立浙江大学虽处僻远之地,但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科研的发展,不仅延聘名师担任教职,还时常邀请学界名家  相似文献   

19.
《北方人》2007,(12)
日本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学者高桥敷先生,在他《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中,曾详细记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高桥敷先生在秘鲁一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曾与一对来自美国的教授夫妇比邻而居。有一天,这对夫妇的小儿子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了高桥先生的家门上,一块花玻璃被打碎了。  相似文献   

20.
民族学的中国化——读《民族学通论》宋蜀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自本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我国学人就追求它的中国化,即为建设符合国情、有中国特点的民族学而奋斗。由国内外著名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家林耀华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学通论》(修订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