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湖北省866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构建“农作物生产专业化-种植业技术效率-农户种植收入”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的平均和异质性影响,以及种植业技术效率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中国的“大国小农”由传统“小而全”的多样化生产模式转向农作物生产专业化为其收入增加提供了新的路径;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对高收入分位点农户、山区农户的农业增收效应更强;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作用于种植业技术效率施加的,其中介效应的影响占到34.99%。因此,应积极引导并鼓励广大农户由传统“小而全”的“多样化小农”转变为“专业化小农”,并注重技术效率在收入增长中的助推作用,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农作物生产专业化的农业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2.
使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方法,利用江汉平原347户农户水稻种植微观数据,分析了不同经营规模下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84.76%,技术效率与经营规模呈现“倒U型”关系;劳动力、化肥、机械以及种子投入对水稻单产有着显著负影响;在不同规模组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中,受教育水平、农户家庭规模以及土地转包对技术效率有着正向影响,农户负债对技术效率有着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河北和新疆两省(区)梨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合作社+农户"和市场交易两种产业组织模式下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影响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平均生产技术效率为59.08%,技术效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市场交易模式相比,加入"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农户获取了较高的生产技术效率。在进一步分析技术效率损失的因素时发现,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梨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是否参加合作社、种植面积和是否参加技术培训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9年重庆市武隆县天保工程区农户林业生产的实证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回归分析,测度了样本农户的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技术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加强农户与企业的联合经营、提高农户的教育水平等措施能有效提高天保工程区农户林业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四川、湖北、河南、陕西、上海、江苏6省市油菜示范县689户农户的微观数据,基于超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经营规模农户油菜生产的技术效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发现:主要生产要素投入对油菜产量增加的效果较明显,其大小顺序为农药投入>化肥投入>种子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样本农户油菜种植平均技术效率为83.99%,仍有16.01%的增产空间;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分布差别较大,总体呈偏态分布;在影响农户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对不同规模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均有正向影响,家庭受农业技术培训人次、家庭成员是否有人担任村或村以上干部、外出务工人数、农户到最近农产品贸易市场的距离等因素,对小规模农户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大规模农户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则对家庭规模、家庭成员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人次及油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的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1年陕西省渭南市14个小额贷款公司和337个样本农户的截面数据,运用ISDF模型对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以小额贷款公司为单位的农户平均生产技术效率差异不大,但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小额贷款公司员工文化程度、服务态度、贷款便利程度、利率水平和政策宣传均正向影响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支农低效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支农目标偏移现象。针对以上结果,分别从小额贷款公司和地方政府两个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黑龙江、河南、山东和山西四省814份玉米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借助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测算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并进一步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本地区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0.6225,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分地区来看,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山西、黑龙江、山东和河南.(2)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会显著提高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较平均水平提高0.0345,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3)相较于兼业I型和兼业II型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纯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提升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力度,重点以纯农户为技术推广服务对象、因地制宜探索适应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以及推广轮作制、鼓励农户参加合作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国12省1 926户农户调研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0%的样本农户接受了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其中种苗提供、土地平整和机械收割服务的普及率较高。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能够显著提升稻农的技术效率,但不同稻作环节的服务对不同规模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对生产规模小于80亩农户而言,土地平整、机械栽插和田间管理服务的作用明显;而对生产规模大于80亩农户来说,种苗提供、土地平整和机械栽插服务的作用更显著。因此要积极推进机械化稻作服务,加强机械化技术集成,提升农机具的适用性和适配性,同时要针对不同规模农户的生产需要和作业条件调整服务内容,着重提高机械收割、田间管理等环节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能够深入分析要素禀赋、技术进步约束及其不确定性对农户农业环境效率的差异化影响,本文基于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和农业环境效率框架,采用广西、甘肃2省(区)730份微观农户数据,遵循技术进步的过程,利用改进的两步法DEA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全样本农户农业环境效率的均值为0.635,具有明显两极分化的趋势特点;(2)在全样本和不同规模组中,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方向匹配度较低进而降低了农业环境效率,劳动要素质量与技术进步方向匹配度较高进而提高了农业环境效率;(3)不同规模组中,要素禀赋、技术进步约束及其不确定性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且小规模和大规模农户更具有显著的技术进步的路径"锁定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规模农户技术进步的约束条件,以期为农业科技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粮食生产提供微观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甘肃、重庆和广东3省(市)3个山区马铃薯主产县453个马铃薯种植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我国山地地区不同规模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探究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山地地区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较低,若消除技术无效率项,产出仍有31.6%的提升空间;农户马铃薯种植大、中、小三种规模类型中,中等规模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最高,小规模次之,大规模最低;土地块均面积、劳动力数量、农户专业化程度、参加合作社以及农户认知水平等因素对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土地规模对生产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从政府、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等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提升山地地区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柑橘主产区15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Logit模型对农户柑橘种植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柑橘种植农户户主年龄、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从事柑橘种植的年限、是否了解市场行情等因素对农户柑橘种植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对橘农进行培训、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能有效提升农户柑橘种植意愿。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中部粮食主产区1861农户的追叙调查,动态分析了农地规模调适下不同类型农户的营粮行为及效率。结果表明:中部粮食主产区营粮农户的分布呈现以维稳户为主体而扩张户较少的偏正态分布;扩张户家庭人口规模、劳动力数及其平均受教育年限均高于缩减户与维稳户的平均水平;与此相对应,扩张户呈现总量投入高,单位土地面积上的资金与劳动力投入低,农业产出总量高的特征;从综合效率来看,扩张户与维稳户粮作经营的效率较高,而缩减户则较差,这并非主要缘于各类型户之间纯技术效率差异,而是取决于其间规模效率损失趋异。因而,优化农户营粮行为及提升其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从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样本数据,基于超越对数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损失进行了全面测度。实证分析结论如下: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675,技术效率损失平均为32.5%,要素生产弹性小,灌溉率、受灾率、家庭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时间变量对技术损失产生反向影响,而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和地区变量对技术损失产生正向影响,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江西省赣抚平原农区6县市293户稻农的调查数据,分析转入耕地稻农的生产行为特征,采用随机前沿函数对稻农在不同转入规模下的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稻农耕地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种植业生产成本收益率发生下降,耕地利用技术效率也出现了显著降低,但是在适度规模范围内的耕地转入量对稻农耕地利用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引导耕地适度流转,加强对稻农农业技术的培训,扩宽农民生产资金获得渠道等政策可提升稻农耕地利用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现行政府补贴政策条件下规模种粮大户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永川区种粮大户的调查,并与典型的水稻高产示范户和大面积生产上普通农户的种稻效益对比分析,结论为;在现行政府种粮扶持和补贴政策下,种粮大户种粮规模面积越大,总经营纯收益越高、为出租地农户提供的土地收益越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的务工收入也越多、社会贡献也就越大;其单位面积种稻直接纯收益不如高产示范户,但比一般农户种稻收益水平高出许多.  相似文献   

16.
木本粮油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演化模型DEA-EBM模型测算中国木本粮油生产效率,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木本粮油生产效率低下,土地经营规模大小对农户油茶种植的生产效率不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以适度的经营规模种植油茶是提高农户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家庭特征间接反映农户对油茶种植基础设施的保障,而机械生产投入直接代表了油茶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二者是油茶生产技术效率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与随机前沿分析(SFA)两阶段模型,在测算技术采用的农业生产创新无偏效果基础上,以北京市示范户与非示范户为例,着重分析农户管理能力对农业生产创新效果的影响,并据此探究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结论包括:农业生产创新整体效果不明显,不同管理能力农户采用技术的生产创新效果差异较大;非示范户产出主要依赖于土地、肥料,技术采用效率较低;示范户要素投入结构合理且效果明显,年轻、富有经验与专业化程度高尤具优势。因此,继续鼓励具有“新型职业农民”特质农户率先采用新技术,既有利于推动向专业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型,又是促进农业技术扩散,提升农户管理能力、保障增收的可持续性路径。  相似文献   

18.
聚焦于种植大户这一微观主体,利用长江中游地区502户种植大户的调查数据,分析种植大户专业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专业化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1)种植大户的专业化指数均值为81.04%,调研地区种植大户的专业化水平较高,种植作物种类较少;(2)种植大户专业化水平受到户主年龄、加入合作社以及所在村至县城距离的正向影响,并受到党员身份、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耕地规模以及复种指数的负向影响;(3)种植大户的专业化程度越高,亩均利润越低,但提升专业化水平有利于弱化劳动力投入对亩均生产利润的负向作用。因此,在当前农村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下,政府不应一味倡导大户向专业化转型发展,而是首先要引导农业专业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立与完善,在提高区域产业化水平的条件下鼓励农户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探究不同维度贫困状况对农户杂粮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对于贫困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水平的提升,以及精准脱贫的实现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基于凉山彝族自治州荞麦种植户微观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贫困地区杂粮生产技术效率,并在界定和划分不同贫困维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维度贫困状况对农户杂粮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土地、劳动力和化肥投入有较高依赖性,对良种、机械和新技术的采纳明显不足;农户技术效率均值为0.814,有近1/3的农户低于该值,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收入贫困和能力贫困均是影响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且尤以能力贫困更为突出。据此建议: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宜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装备,提高财政补贴的力度和范围;提高杂粮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力度,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制定差别化、高质量扶贫政策,挖掘杂粮产业"后发优势"潜力,积极把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注重物质、经济帮扶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提高脱贫质量,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及有偏演进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0—2014年17个玉米主产省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将其划分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灌溉玉米区4个生态类型区,采用随机前沿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测算不同生态类型区生物化学型技术与机械技术利用效率的变动趋势,定量分析玉米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模式。结果显示:我国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总体保持较高水平,且呈上升趋势;北方春播玉米区技术效率最高,其次为西北灌溉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不同生态类型区技术效率的变化主要受城镇化水平、玉米播种比例以及有效灌溉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玉米生产技术进步主要以生化型技术进步模式为主,但不同生态类型区生化型与机械型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