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亥革命以来,流行着“光复会并入同盟会”之说。如:龚翼星的《光复军志》(1913年)中说:“同盟会起于日本东京,光复会与合为一。”上海师大政治教育系著的《中国哲学史纲要》(1979年)中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1905年合并成一个统一的组织——‘中国同盟会’。”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有出入,因而提出疑问,请教于同志们。第一,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衣村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和反击国民党军事“围剿”的同时,还领导以上海为中心的国统区革命文化工作者,开展左翼文化运动,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对此,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过很高的评价,他说,十年内战时期,“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左翼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现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辛亥革命后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辛亥武昌起义后,革命的狂飚席卷中华大地,腐朽的清朝统治政权迅速土崩瓦解。武昌起义仅一月余,全国大半行省和第一大都会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王朝而“独立”。此时的清廷仅控制着北方的部分地区,且依赖心怀异志的袁世凯的北洋军队支撑着残局。袁世凯乘清室之危,攫取了清朝的军政大权。他受命去“剿灭”革命党,不过事实上,连清朝皇室和袁世凯本人都十分明白,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当时对清统治者来说,最现实的选择是保住半壁河山,苟延残喘。辛亥革命尽管酝酿多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武昌起义却带有偶然性的色彩。各地的相继响应,情况也颇为复杂,“光复”省份的领导权并非都由革命党人执掌,有的地方大员拥兵自重,“只  相似文献   

4.
广州黄花冈起义,即问问年(辛亥年)的“三·二九”起义。是役的发动是1910年11月孙中山先生在马来西亚的佐榔屿会议(庇能会议)上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当时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山先生极其重视这次起义的发动。认为“此次之动,乃因日俄协约,时势甚急,汲汲不可终日,而内地革命风潮,亦已普及,军心民心皆同归向,加以吾党久困奇穷,不能稍待。有此三者相迫而来,不得不发。”《孙中山致美洲洪门致公堂信),转引自邹鲁:(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史》第15页,商务印书馆出版)他还着重强调:‘冲国兴亡,在此一举。”广州因毗邻…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很久以前就说过:“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鲁迅先生的这段话非常透辟深刻地指出了《水浒》的要害是投降。梁山农民革命队伍,在投降主义路线的统治下,“因为不反对天子”,导致了受招安,做了封建王朝镇压农民革命起义的工具,所以“终于是奴才”。《水浒》通过这样的描写鼓吹农民革命斗争的命运或者是接受招安,向封建王朝屈膝投降,或者是被残酷的武装镇压彻底消灭,从而宣扬革命的结局是毁灭。 《水浒》反映的主要矛盾,不是广大农…  相似文献   

6.
辛丑年(一九○一年) 正月十四日,“得子培、季直自沪来电云:‘梅生猝故,即来沪,盼切。植、謇、元。’骇愕不解其故,即作书答之。梅生何至遽逝,吾党为之短气,失一巨子矣!伤哉!”按郑孝胥字苏堪,号太夷,甲午中日战后,以江苏候补同知居住南京。旋任上海商会公所参赞,充铁路公司督办盛宣怀谋士。后至武昌,为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僚。辛丑正月,郑孝胥在武昌得沈曾植、张謇电报,知何嗣焜病死。曾植字子培。謇字季直。“元”,韵目十三元,此指十三日。何嗣焜,字眉孙,一书枚生,  相似文献   

7.
谈谈列宁是怎样提出民族自决权这个口号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决权是列宁为解决俄国民族问题而提出的革命口号,是列宁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中一贯坚持的革命原则。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来正确理解、正确对待这个口号和原则呢?我认为,首先我们一定要把列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这个口号和原则这个问题搞清楚。列宁说过:“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同毛泽东的谈话中提出了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他说:“我生60多年来,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其所谓‘其兴也孛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够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跳出这个周期率.”他希望“中共诸君”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黄炎培的话,是对中国长期以来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期望和忠告.半个世纪过去,这种忠告在今天仍然有着很强的警诫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修订本)第498页说:“说文:‘颈,头茎也’;广韵清韵:‘颈在前,项在后’。可见‘颈’字在最初大约是指脖子的前百的部分。‘颈’字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不过, ‘颈’字普遍用来表示脖子的意义是在汉代以后。” 我认为,《广韵》对于“颈”字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一八五一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揭开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序幕。此时马克思移居伦敦已近两年,他对于遥远的中华帝国发生的这场革命寄予热情的关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马克思在一八五三年五月写的论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中国的起义“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时隔九年之后,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却一反原先的态度,用十分激烈的言辞抨击太平天国,说它是“灾星”,是“魔鬼的化身”,“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冯云,冯舒邓小平同志1988年9月曾提出:“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嘛。”①他还特别解释说:这个意见,“是作为一个战略方针,一个战略措施来说的。从长远看,这个...  相似文献   

12.
虚概念浅论     
虚概念浅论○王守衡“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人们极为欣赏的诗句。王国维曾十分赞叹地说:“着‘闹’字境界全出。”确实给人以清新悦目,传神入化妙笔生华之感。也有人会以为“不通”,李渔就曾嘲笑说:“此语实难著鲜。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  相似文献   

13.
张謇是清末民初颇具影响的一位历史人物。他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黄兴等人是同时代的人。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亡,人民涂炭之际。他和其他有识之士一样,为寻找中华民族自救自强之法,上下求索。但是由于家庭、教育和个人的经历不同,他没有象康梁那样走维新变法之路,也没有接受孙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主张,而是从经济领域入手,竭力倡导“实业救国”,主张并实行“棉铁主义”,想以此找到一条救国图强的道路。在政治上幻想通过渐近的、更加温和的方法,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张謇的思想和主张,代表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人士,反对帝国主义入侵,抨击腐败的官僚集团,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在经济、政治方面与封建统治阶级保持着密切联系,害怕民众革命运动的保守性和软弱性的一面。这就注定了他们的改革主张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编者随笔     
《社会》2001,(2)
小平同志不仅性格倔强 ,思想敏锐 ,而且在处理问题时亦常有惊人之举。譬如 ,他那句有名的“不争论”。20世纪90年代初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面临关键时刻 ,一群理论“左派”纠缠于“姓‘社’还是姓‘资’”、“姓‘公’还是姓‘私’”之类的“伪问题” ,并对署名“皇甫平”的文章大加挞伐。其要害 ,是借此否定改革。小平同志就此提出了“不争论” ,使得改革沿着“三个有利于”的正确方向深化下去。近来读到王蒙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转述了张中行老先生说的一个故事 ,忽然对“不争论”的内涵更加深了一层领悟。故事是这样的 :古时候 ,某甲和某乙…  相似文献   

15.
一八九七年六月,浙江有识之士章太炎、宋恕、陈虬、陈黻宸等在杭州发起创立了“兴浙会”。这个团体明确地提出了“兴浙”的口号,并且以“兴浙”作为组织的名称。它是我省第一个以“振兴浙江”作为奋斗目标的带有政治性的学术团体。章太炎是“兴浙会”的核心人物。考察“兴浙会”的历史,对研究章太炎的思想,研究他怎样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是很有意义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作为知识界的一个学会团体,我们可以从这些先驱者为“兴浙”而作的努力与思考中,得到一些启示与借鉴,也许会有助于当代振兴中华,振兴浙江的宏伟事业。当然他们理解的“振兴浙江”,与八十年代振兴浙江的含义是有性质与程度的差别的。“兴浙会”是十九世纪末浙江籍人士建立的一个地域性组织,也是面向全国,甚至瞩目世界的社团。它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浙江知识分子的新觉醒,显示了那个时代浙江人民要求振奋民族精神,改变乡土怯弱贫困面貌的愿望与气魄。无论从这些发起人名重一时,在政治上、学术上的重要影响,还是这个团体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地位来看,它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上说西沙海战英雄患病贫困给人打工,我是觉得‘贫困’这个词太重了。失落是有一点,但我跟太太不喜欢他们(媒体)用‘贫困’这个词……港务局领导看到这些,影响不好”  相似文献   

17.
也论“俱分进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俱分进化论”是章太炎的一种独特的历史观、文明观、伦理观,它一提出即曾引起争议。近几年来,随着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和章太炎思想研究的深入,学界对“俱分进化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历史研究》1989年第5期发表了章开沉先生的《<俱分进化论>的忧患意识》一文,对章太炎的这一学说作了深刻分析,着重挖掘了其中的合理因素,提出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新见,使研究更加深入。但章先生的一些结论仍值得推敲,现提出与章先生商榷。 章太炎的“俱分进化论”对进化究竟持什么态度?这是我们今天对它作评价的 主要依据。章开玩先生认为,“章太炎并非全盘…  相似文献   

18.
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是从清朝政府垮台开始的。武昌起义后,清王朝的覆灭已成定局。帝国主义和国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既得权益,一致选中清廷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作为他们新的代理人。1911年11月15日,也就是在武昌起义一个月之后,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打给英国驻北京公使朱尔典的电报里就说:“我们对袁世凯怀有极友好的感情和尊敬”,并表示将给予袁世凯“一切外交援助”。12月7日,也就是行将垮台的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的当天,德国驻北京公使哈  相似文献   

19.
“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美学思想的核心。所谓“境界”是指作家把个人的情感、意趣和创造力融入描写对象之中而形成的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艺术世界。王国维不仅把境界立为诗词之本,而且在分析境界时还把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人间词话》,下引此书皆不另注)。  相似文献   

20.
吴达 《东西南北》2012,(21):46-47
“我跑到他怀里,哭着说:‘我终于回来了!’金正恩说:‘你回来我很高兴。’我接着说:‘我是个背叛者。’他说:‘过去的事清我都忘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