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赋予作者以著作人身权,并非因为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格,而是对作者人格利益的保护,著作人身权本质上为人格权。著作人身权并不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知识产权是纯粹的财产权利,在著作权中对著作人身权予以保护,是一种为保护作者利益的法律技术上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论著作权的起源、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尽论述了著作权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 ,认为著作权法在作者死亡之后仍保护其著作人身权 ,实为保护作者的亲属及公序良俗 ;至于法律在作品进入公有领域后仍保护作者的署名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 ,则是为了维护民族文化的统一性及其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复杂性,对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不宜实行统一的归责原则.对著作财产权侵权行为应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对著作人身权侵权行为则应实行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侵犯著作人身权的,应当允许著作权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在特定情形下侵犯著作财产权的,也应当允许著作权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以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朱熹 《社会科学论坛》2004,27(22):115-117
著作人身权又称为精神权利,有的国家称为人格权.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了著作权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传统观点认为著作人身权不能转让,可是随着网络的兴起、作品内涵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为了更好的保证著作财产权的实施,在不影响著作人身权行使的同时,是否可以建立相应的著作人身权合理转让制度,以便权利人对著作权整体的行使更加充分,笔者认为是可以的,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英美法系的著作权法以洛克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将著作权归结为单纯的财产权.大陆法系的著作权法则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人格价值论"为基础,将著作权区分为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两部分.著作财产权的功能具有单一性,即保护作者的财产利益;而著作人身权的功能则具有双重性,存在着一个如何使作者利益和读者利益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切实维护法人人格权的必要性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主要由财产权和人身权两个方面构成。人格权是人身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本身所享有的、为保护和维持他们在法律上的独立人格所必需的权利,与权利主体密不可分。法人人格权是获得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所享有的表  相似文献   

7.
张少峰 《学术论坛》2005,(7):131-135
在知识产权法学界,人们普遍认为著作人身权与作者的人身不可分离,这一认识直接导致人们对《著作权法》第十七条的理解产生分歧。其实,无论是《著作权法》的具体规定,还是经验事实,都表明著作人身权与作者的人身并非绝对不可分离。对于多数作品来说,除署名权外,著作人身权中的其他权利事实上是可以转让的,因此也是可以通过合同约定的。  相似文献   

8.
对公民人身权受到侵害涉及的法律责任问题,在《民法通则》等几部法律规范中都有说明,但仅限于实际损害赔偿,或者出现死亡、残疾的情形才予适当精神补偿.法律条文的适用范围远远不能覆盖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伤害案件,致使对某些加害人的惩罚如隔靴骚痒,而受害人及其亲属的巨大痛苦却无法得以抚慰,使法律惩恶的威力大打折扣.所以,应加快精神损害赔偿立法,使之更加完善、具体,全面保护公民的人身权.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著作人身权不能转让、不能与作者相分离。本文从我国当前发展的实践需要出发,探讨了著作人身权合理流转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允许合理流转、制止不合理流转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给著作人身权定性,一方面要考虑民法中人身权的理论,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知识产权的无形性特征,不能忽视著作人身权所特有的性质。为著作人身权定性,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综合考量,对著作人身权的性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权利的冲突与调适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权利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各种社会利益冲突的表现.贵族争取人身权是英国社会正式保护人身权的开始,随后出现大规模的、涉及不同阶层保护人身权的潮流,进一步提出在经济、社会领域的权利.英国以政治革命的方式解决财产关系问题,到1689年的革命把统治权和财产分开以后,私人财产权利在英国生效.政府在法律上承认个人的财产权利,这就使得人可以更安全地从事经济活动.不同法律规定是人身权和财产权冲突的来源,与历史牵连还是决裂成为权利冲突中的两难选择.英国现代化进程也是一个权利扩张的时期,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发展具有渐进性,表现为实现权利的范围逐渐推广和种类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2.
著作人身权的制度设计涉及到多重主体的利益关系,而不仅仅只是一项保护著作权人利益的制度.作者自愿转让其作品的发表权、修改权以及保护作品完整权不会损害作者、受让者和读者(公共利益)中任何一方的利益.在现行学术评价体制下,作者转让署名权从经验的层面看应当视为一种玷污了学术纯洁性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理应予以纠正;但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并非著作权法没有规范这一问题,而是现行学术评价体制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人身权不但是相对于财产权而言的另一类重要民事权利,它同时也是民事主体享有其他民事权利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身权的保护,但人身权的法律保护体系还有待完善,特别是从民法的视角,我国对人身权的民法保应进一步体系化。  相似文献   

14.
人身权关系到妇女的生命、健康、生存、自由、安全等问题。“中性”的法律并不能切实保护妇女作为“女性”的人身权,因此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法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将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不能全面概括所有著作权权能的性质归属.复制等权利不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不属于著作财产权,而属于著作利用权.著作利用权自身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使其能够也应当被列为一种独立的著作权.在整合著作权分类制度时,应当采用四分法,即将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著作利用权、著作财产权、其他著作权,并分别明确各种权利的权能构成.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学生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如何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法律保护和当其受到侵害时给以法律救济 ,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和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使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有必要对学生人身权的法律保护问题作时段分析 ,并相应地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人身权和财产权是侵权法保护的客体.要实现人身权的保护,最为重要的是公民在价值观念上的转变,即由传统的重视有形财产权向现代的重视人身权观念转变.当前在我国法律实践界出现了一些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新型权利形态,这些权利之所以以前没有出现,要么是权利的自然属性受到了压制,要么是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不足.这些新权利实质上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公民权利意识启发的开端,预示着中国的法治建设步入了正常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我国立法关于发表权概念的规定模糊,需要清晰地界定;著作人身权是发表权的根本属性;发表权具有如下特征:具有一次穷竭性、区别其它著作人身权的显著性、与著作财产权关系的密切性。  相似文献   

19.
发表权是权利人是否进行发表行为及如何进行发表行为的自主决定权.违背权利人的意愿,将作品公之于众将构成对权利人发表权的侵犯.作为著作人身权的发表权被侵犯,一定情况下将会给权利人造成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失,其不但可以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遭受严重精神损害的权利人还有权请求并获得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我国因配偶一方婚外恋导致离婚的现状作了实证分析,论述了离婚过错方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构建,主张尽快建立离婚过错方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充分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及其婚姻家庭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