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两次登临黄山之后对黄山的美发出的赞叹。黄山到底有多美?中国古代似乎没有留下一篇脍灸人口、流芳百家的描写黄山的诗文,中国当代好象没有流行一首众人皆知、张口就来的唱颂黄山的歌曲。  相似文献   

2.
《徽州社会科学》2009,(9):51-54
黄山旅游发展的历程见证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历史。可以说,黄山的开发开放史就是黄山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不断被世人认识的历史;就是黄山的保护管理举措不断被世人认可的历史。从解放前国民民掌控之下的黄山到回到人民怀抱中的黄山:从一座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自然之山到成为引领中国旅游业的标杆:从徽之黄山到世界的黄山:从普通的接待型旅游到步入现代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3.
1989年,黄山空港的复航开启了黄山航空旅游发展新阶段。20年来。黄山航空旅游在基地建设、航线开辟、市场营销等方面付出了极大努力,取得了可喜发展。黄山机场升级为4D机场。先后开通数十条航线,黄山航空旅客量曾一度位列全国第36位。发展中的航空业为黄山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繁荣地方经济和促进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黄山旅游经济总体保持高位增长,但航空旅游受黄山高速网络的完善、周边改扩新建机场分流客源和自身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五个统筹为指导,增强旅游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旅游业是最具竞争力的行业。这不仅是因为有着资源上的优势,也有着经验上的优势。但是黄山旅游业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着国际化水平不高,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发展的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提高黄山旅游业的竞争力.必须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为指导,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共同发展的发展观,打好黄山最具竞争力的三张王牌,即世界遗产牌、地质公园牌、绿色生态牌,实现黄山旅游的三大飞跃。即实现黄山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实现黄山旅游与科学的结合,实现黄山旅游与健康的结合,从而提升黄山旅游的品位,提升黄山旅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黄山地理标志茶叶为例,运用logistic模型对消费者购买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消费者购买黄山地理标志茶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消费者对黄山茶叶地理标志知识的了解程度、对黄山茶叶地理标志标签的信任程度、消费者茶叶的偏好以及购买茶叶的主要用途等因素是影响消费者购买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黄山之美,世人共享。对于每一个黄山人来说,打造平安景区,构建和谐黄山。让来黄山的中外游人在安全、满意、和谐的前提下感受黄山的美丽和神奇。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为了这一心愿,很多人在默默地奉献着,细心地工作着。如春风化雨,如涓涓细流,提升着游人对黄山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黄山奇松     
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集天下美景于一身,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更是把黄山推至到了祖国风景名山的顶峰。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而在黄山“四绝”之中,位居首位的便是“奇松”——黄山松。  相似文献   

8.
最近,安徽省省长王金山来我市调研时指出,加快黄山旅游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和明晰发展定位,跳出黄山看黄山,跳出旅游抓黄山,大力发展配套经济,放大黄山功能,努力把黄山打造成“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9.
黄山绝壁松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闻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绝壁松。  相似文献   

10.
“黄山不仅是安徽的黄山,更是中国的黄山,世界的黄山”中共黄山市委书记王启敏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黄山古楹联     
黄山是进入世界“双遗产”名录的世界级名山。黄山的雄伟奇幻令海内外游人为之倾倒。但是,游人在饱览黄山自然美景之余,往往会生出一种莫名的缺憾。这种缺憾就是对黄山丰厚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为了满足游人的文化需求,挖掘黄山的文化旅游资源,本刊从本期起,将全面、系统地介绍黄山文化遗产。让我们先读读《黄山古楹联》。  相似文献   

12.
《徽州社会科学》2008,(11):66-66,F0003
黄山开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8日,由黄山开源发展有限公司、黄山开源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改制而成,其前身可追溯到1993年成立的黄山电力实业总公司以及1985年成立的徽州电力工程公司。  相似文献   

13.
1979年7月,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黄山,他高瞻远瞩地指出:“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他的话像缕缕春风,温暖着黄山人的心,鼓舞着黄山人,从此黄山人开始行动起来。在邓小平视察黄山的同年,中共安徽省委就在黄山连续召开了一周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黄山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90年12月7日至12日,在加拿大班夫市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4届会议上,黄山风景名胜区被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一致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戴上“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两顶桂冠,如此殊荣,全世界只有17项,表明黄山不仅是中国的黄山,也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财富。本文仅就黄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始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1979年7月11日至16日,邓小平同志视察了黄山,并发表了重要谈话(以下简称黄山谈话)。黄山谈话直截了当地把“发展旅游”同“发财”联系起来,明确强调黄山旅游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说:“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其实质是要让世界了解黄山,把中国旅游业的牌子打出去。黄山谈话,既是邓小平旅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央两代领导核心视察黄山为标志,黄山旅游先后迎来了两次发展高潮。1979年,邓小平同志徒步登上黄山之巅,亲手拉开了黄山开发开放的序幕,黄山迎来了第一次旅游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17.
《徽州社会科学》2008,(8):27-27
黄山人文、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在这片古徽州的土地上,有很好的商业经验可以吸收并蓄。黄山的产业目前单一,如果假借义乌的“无中生有”做商品的集散地显然自然条件不允许,更何况黄山作为中国唯一的三个世界遗产之地也不允许大规模的工业,尤其是污染型工业。而黄山如果作为一个创意产业的发祥地和开挖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之事。黄山是古徽州的地境,  相似文献   

18.
黄山之美,世人称奇,黄山的春天是缤纷的大花园。是生趣盎然的美世界:黄山的夏天是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季节,是清凉洁净的洞天福地:黄山的秋天是一幅色彩浓烈的画.是一首动人心魄的诗。  相似文献   

19.
明万历年间的1616年二月与1618年九月,对黄山来说,是两段非常荣幸并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游历、登临了黄山。也正是这两次游历、登临黄山,才使他在遍游海内各名山大川后的晚年,对黄山作出了:“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徽州社会科学》2008,(3):14-16
按照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市委、市政府结合黄山实际.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和“五年再造一个新黄山”的奋斗目标。水利作为农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在黄山大跨越发展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水利要为“五年再造一个新黄山”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