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反映,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当前,我们正在对国民经济进行大的调整,对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讨论,对于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这不仅牵涉到综合平衡的基本任务,也关系到我们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关系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进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应该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在这里,从三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初步看法:(一)为什么要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进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二)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进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关系如何?(三)如何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相似文献   

3.
以经济效果为主搞好综合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综合平衡是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搞好这次经济调整的关键。但是,怎样才能搞好综合平衡,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有些同志认为搞好综合平衡就是处理好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比例的关系,我们认为这种看法还不够全面,它忽略了经济效果在综合平衡中的决定性作用。如果,只是进行速度与比例的综合平衡,而不考虑经济效果,那么,我国国民经济即使实现了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也无法彻底解决浪费大、效益差的问题。因此,要想取得这次经济调整的良好效果,并闯出一条投资少,效益大的发展道路,就必须以经济效果为主搞好综合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在高效果的基础上按比例地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4.
综合平衡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是我国经济工作和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有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本文主要对有关这方面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些探讨。一、平衡和不平衡平衡:是指经济过程中各个矛盾方面的对立统一。国民经济计划中的平衡,主要是指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矛盾得到统一。平衡是对不平衡而言的,平衡是相对的,绝对平衡是没有的。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说法: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平衡是绝对的、永久的、经常发生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只有遵循这个规律,国民经济才能高速度地发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们作计划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实践,要求切实有效地解决综合平衡的方法论问题。近年来,有关运用数字规划方法搞好综合平衡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研究,使所设计的模型更加切合我国的实际需要,仍然有必要把“应该如何研究”这个一般性问题讨论清楚。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为什么规划理论能够运用于综合平衡的实践? 宏观经济计划是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综合平衡就是要解决这个总体规划中经济过程各要素间、社会再生产各环节间、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地区综合平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有些问题是需要很好探讨和研究的。一、价值规律在宏观经济上是综合平衡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是一个极为庞杂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体中,各物质生产部门之间以及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地区和地区、部门和地区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纵横交错,千头万绪。同时,这些关系随着国民经济的运动而在不断变化。经济生活的这种复杂性,使得我们准确地掌握经济运动的脉博,搞好综合平衡决非轻而易举。列宁说:“经常地、自觉地保持的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列宁全集》第三卷,556页)这里清楚地反映了计划和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陈云同志指出,做经济工作要有战略眼光,要算大账,从战略上算大账,就需要有全局的、整体的综合平衡。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速度、比例、效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以往的经济工作中,一般多是看重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主要比例关系的妥善安排,很少考虑宏观经济效果。当前,为了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前提下,认真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大力提高宏观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地区如何坚持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根据地区间的合理经济联系,从本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经济特点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经济优势,组成一个具有地区特色、符合全局安排的经济结构,从而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这是各个地区在编制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时必须着重考虑的一个战略问题。我们认为,遵循充分发挥经济优势的原则,搞好地区经济发展长远规划,关键在于对经济优势本身有一个正确的具体的认识。目前,人们对经济优势的概念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经济优势就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或者说,是各项有利条件的综合。有的同志甚至认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单项条件也能形成经济优势,称为“单项经济优势”,而多种有利条件的综合,则形成“综合经济优势”。第二种意见认为,经济优势是由发展经济的各项有利条件综合产生的经济效果(或经济效益)。有的同志还具体地指出,在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经济优势表现为能够为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飞跃,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阶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是,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讨。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综合平衡,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年多来,全国各地区认真贯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方针,取得了显著成绩。拿山东省来说,由于农业上发挥了经济作物生产的优势,1980年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空前丰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但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如经济作物与粮食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起来。为解决这些新问题,我们认为:一、发挥地区经济优势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这条件主要就是,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我们知道,发挥地区经济优势,意味着社会生产更加向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如果我们还搞那一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显然不能发挥什么地区经济优势。因此,按商品经济的规律组织经济活动,是发挥地区经济优势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李强  胡仪元 《学术论坛》2012,35(9):123-125,147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发挥特色经济优势,有利于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发展方向。但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匮乏、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等问题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健全县域财政机制增强县域财力,制定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提升县域经济的科技创新能力,打造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则是确保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银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体制必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必须实行计划经济,但是,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乃是存在着商品、货币的计划经济。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性,因此,反映在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中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形态之间的平衡。商品生产要求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如果使用价值和价值脱节,那么,就不可能组织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协调地发展;如果生产不讲究价值,只重视使用价值,就不可能节约社会劳动,不可能提高经济效益,最后,生产使用价值的目的也是达不到的。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是有深刻教训的。  相似文献   

13.
综合平衡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方法。物资平衡是综合平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人力、财力的平衡,并称为三大平衡。广义的物资平衡,应该包括所有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使用的平衡。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狭义的物资平衡,主要是指第一部类的产品——即生产资料的平衡。正确认识物资平衡的任务及其与综合平衡的关系,认真总结我国物资平衡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物资平衡工作的水平,对于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制订好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使我国的四化建设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十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可贵的经验,也遭受过挫折,得到了教训。经验和教训都启示我们,只有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才能有生产建设的顺利发展。所谓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也就是组织社会再生产的平衡。这里存在着纵横两个方面的平衡。一是财政收支、信贷收支、物资供求的平衡及其相互之间的综合平衡;一是生产力的平衡,即生产各个部门的比例关系的平衡。这两方面的平衡,是互为保证、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其中,前者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关键。而财政、信贷、物资平衡的关键又在于财政平衡。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根本任务是研究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的矛盾,并探求解决这一矛盾的理论与方法。而在探求解决这一矛盾过程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必须解决综合平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二大在制定到本世纪末全国经济建设的宏伟规划的同时,强调了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的原则,并指出当前存在着资金过于分散的现象。但这又不是走回头,仍旧要照顾地方、企业的需要,使拥有一定的机动财力。这是在努力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搞好生财、聚财和用财之道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应当讲究综合财力平衡,首先保证重点,把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搞上去;在此前提下,还要继续发挥部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把国民经济的全局搞活。  相似文献   

17.
一、宏观控制的实质宏观控制的重要任务就是调节和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也就是要搞好国民收入总供给同由积累资金和消费基金所形成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平衡问题,包括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四大平衡,也包括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一般地说,财政平衡是信贷平衡的基础。物资供求平衡是财政、信贷平衡的物质基础。财政、信贷之间的平衡,反映的是资金内部平衡关系;财政、信贷、外汇之间的平衡,反映的是财力平衡关系;财政、信贷、外汇  相似文献   

18.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方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多种成分并存的经济,有必要也有可能按照国家计划的要求按比例地发展;同时,由于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实行计划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积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国家对宏观经济必须加强计划指导,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工作。列宁说:“经常的、自觉地保持的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综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就我国中部经济次发达地区的发展道路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文章基本观点是:中国经济次发达地区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依靠自己的优势,走出一条多元资源综合转换的发展道路。 我国经济次发达地区的基本特点 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从纵向上看存在着极不平衡的的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可谓我国经济的黄金海岸,因而被誉为东部经济发达地  相似文献   

20.
<正>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化大生产把整个国民经济联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生产资料公有制使国家能够通过统一计划指导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发展。但是,要真正实现按比例发展,就必须自觉地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经常地、自觉地保持的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列宁全集》第3卷,第566页)我们应该认真进行计划工作,切实搞好综合平衡,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