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为了探讨冷酷无情特质与暴力犯罪之间的关系,以及冲动性和预谋性暴力犯在该特质上的差异性,研究采用冲动性/预谋性攻击量表和冷酷无情特质量表对某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310名青少年暴力犯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冲动性暴力与预谋性暴力之间的显著相关后,冷酷无情特质总分以及下含的"麻木"维度对预谋性暴力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层面维度"无情"对冲动性暴力存在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冲动性、预谋性青少年暴力犯在冷酷无情特质、麻木和无情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冷酷无情特质能够预测严重的攻击行为和暴力犯罪,并且为两类青少年暴力犯进行分类矫治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永萍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8(1):129-130
暴力犯罪已成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显著特征,造成青少年暴力倾向的因素有很多,这其中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面对暴力文化泛滥的今天,社会、家庭、学校应行动起来,共建坚固防线,让青少年远离暴力。 相似文献
3.
彭昊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一直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将着重探讨电视暴力对于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认知、态度等个人心理层面的影响,综合论述电视暴力在当今社会对于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并且通过社会多个角度,给出适合的解决办法,来有效减轻电视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冲动性(包括特质冲动性和认知冲动性)与成瘾紧密相关。早期研究发现,成瘾者具有更高的特质冲动性和认知冲动性。近期有研究者提出,冲动性是在成瘾之前就存在的特质,可能代表了个体物质滥用的易感性,调节或影响了个体的成瘾过程。但是,冲动性与成瘾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难有论断,而且两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并不清楚。未来的研究应深入考察冲动性与渴求之间的因果关系,冲动性影响成瘾的神经机制,探索各种改善冲动控制能力的方法对降低成瘾者复吸或预防青少年成瘾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等。?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复杂性表现为其既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更可能接受内部因素的作用.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验证,认为产品、个人及心理、营销刺激和购物情景是影响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个人及心理的影响是内因,在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中起决定性作用;产品、营销刺激、购物情景是影响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外因,外因通过内因作用于消费者,由此提出了提高消费者购买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网络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侵犯行为的助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已经发展为最有竞争力的第四大媒体,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将扮演日益重要的主体角色,然而网络却是一个巨大的“自由市场”,在发挥对青少年社会化积极作用时,又伴随着负面效应,其中网络所制造、传播的暴力亚文化会对青少年侵犯行为起助长作用。因此关注网络这种助长作用,对于预防青少年侵犯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网络暴力亚文化通过两种途径嵌入侵犯行为发生过程的助长机制,并针对这种机制提出了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7.
贾艳红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
以三个典型案例为代表,从社会、家庭、学校、青少年个体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青少年暴力倾向的成因,并就如何控制、消除青少年暴力行为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采用情景模拟法与问卷法,对网上满额促销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上满减促销比满返促销和满赠促销更能刺激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行为;冲动性购买倾向直接影响冲动购买行为,高冲动购买倾向的消费者面对满减促销时更易产生冲动性购买,而低冲动购买倾向的消费者面对不同满额促销产生的冲动性购买行为没有差异,不同冲动性购买倾向的消费者对满额额度的选择不同。最后对网络店家提出相应的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9.
林秀娟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52-154
从涵化理论的认知模型、涵化理论的长期效应及"共振"假说分析媒介暴力塑造青少年认知的内在发生过程,发现媒介暴力涵化的背景、心理效能及其推动力。提出减少媒介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策略:了解媒介的内部运行机制,辨别媒介的真实性,动手制作MV短片。 相似文献
10.
梁修德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0-24
网络暴力游戏是青少年娱乐生活的又一空间,然而,这些网络暴力游戏已经或正在负化着青少年们的意识形态: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审美观发生扭曲,社会责任感不断缺失,自由观在异化。这些负化是潜在的,深层次的,精神上的,也是可怕的。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尤其是教育和网络管理部门必须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12.
惠恭健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20-23
作为一门技术化的艺术,影视艺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着密切关联。随着数字技术融入影视生产,影视艺术在生产工艺、表现空间、审美取向等多方面发生了改变,同时也面临本体认知、创作倾向、发展方向等诸多困惑。在数字技术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在影像表达、人文关怀和理论研究等多方面予以影视艺术发展更多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高超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Z2):49-50
卡通片是未成年人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同时也是对他们的影响最大的一类电视节目.近年来,在卡通片的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一类暴力色彩浓重的卡通节目,这类节目的出现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甚为巨大.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入手探讨暴力卡通片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分析了产生这类卡通片的原因,并以笔者之见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76-80
校园暴力看似一种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却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它是家庭结构或功能不健全、学校管理理念落后、教师管教失当、接受大众传媒负面影响、结交不良同伴等相互作用的混合产物.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应充分运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职责明确、责任到位,形成校园暴力治理的合力,才能为青少年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动画片对中国儿童暴力性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频捷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2,39(4)
目前我国流行的动画片,尤其是来自欧美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动画片,相当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暴力倾向。这种具有暴力倾向的动画片通过电视、影碟和卡通画等方式传播,对青少年儿童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暴力倾向明显增强。这个问题没有受到审查机构、媒体以及家长或老师的重视,以致孩子们在接受动画片的影响时缺乏应有警觉。 相似文献
16.
道德暴力是打着道德的幌子实施的非道德言语或行为,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非道德目的,本质上是一种强人所难的精神强暴,具有主体意识的自我性、行为的盲目性与从众性,以及行为后果的隐蔽性等特点,其产生既有个体原因也有社会根源。预防措施在于培育社会公众理性的道德观、强化互联网等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优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李和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7):57-59
随着职业体育赛事影响的扩大,赛场内外经常发生一些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有悖于体育竞技精神,也与当前所倡导构建的"和谐体育"、"和谐社会"背道而驰。通过系统分析和研究导致这些不和谐的体育赛场暴力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系统阐述了体育赛场暴力的主要形式:观众暴力、运动员暴力、教练的激进言辞、裁判不公等,针对这些赛场暴力行为,提出了预防赛场暴力发生的措施,如制定体育法规;提高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职业素养和文化修养;提高和增强观众欣赏水平、审美能力、道德水准和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18.
慕夏溪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5):126-12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暴力也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网络现象。一些网民主要通过污蔑、辱骂、网上攻击、恶意侵犯他人隐私等方式对网络暴力事件的当事人进行围攻,给当事人造成较大的身心伤害,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这样的行为也使得网络文明受到了大众的关注。而控制这一行为,要加强网民自身道德以及法制意识建设,实现网民自律,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此进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9.
彭拥兵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115-119
校园暴力和暴力游戏已经成为危害校园安全,影响校园治安环境的重要因素。分析校园暴力和暴力游戏罪过心理生成机制,探究行为人的罪过心理成因,可以为预防、遏制校园暴力行为,有效防止青少年反社会行为进一步升级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孔湘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1)
本文旨在分析带暴力色彩的歌曲对攻击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媒体的差异,回顾以往有关暴力音乐的研究,结合一般攻击模型(GAM)来分析带暴力色彩的歌曲对攻击的影响。结论:总体上看,带暴力色彩的歌曲会诱发个体的攻击性认知及攻击性情绪,并可能进一步引发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