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龙骨坡抬工号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产生过较为重要的社会影响,是现实的反映和历史的见证,是巴蜀文化的艺术瑰宝,也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龙骨坡抬工号子的文化背景、语言特征、音乐特征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入手,探析其文化特征与艺术价值,以期该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抬工号子是广泛存在于我国山区丘陵地带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有其独特的源流,而且还有别具一格的民间音乐性、民间原生态性、民间创作性和张扬性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3.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27(3):F0003-F0003
抬工号子 “抬工号子”重庆各地抬工们劳作时所唱的歌谣,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曲调激昂、感染力极强的号子使现场观众不自觉地打着拍子、轻轻唱和,与船工们一起置身于长江的古老神韵中。图为由拾工号子传承人刁祥和及我校大学生艺术合唱团共同表演的“抬工号子”片断。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的劳动号子中,乌江船工号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显明的艺术特色。 它既有川江号子雄壮的气魄,又有湘江沅水号子娓婉清丽的韵律,更有云贵高原粗犷野朴的山味;既受中原文化的启迪,又受楚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受巴蜀文化的影响。它与楚蜀文化有着直接的亲缘关系,是多奶头喂养的胖儿子。至今两岸还居住着数百万土家、苗、仡佬、汉等各族人民。乌江号子便是他们一代又一代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劳动过程中的需要是产生劳动号子的必要条件,这是民歌中所有劳动号子的一个共同特点。同时,劳动号子也是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思想感情表达的载体,因此号子又具有表现功能。在川江行船的劳动中产生了《川江船夫号子》。在不同劳动条件下,船夫们创造了具有较强实用功能与较高艺术表现力的号子音乐,这些号子音乐生动地再现了川江行船的劳动过程和船夫们坚定、乐观、勇敢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描写了渔船号子中最具代表性的川江号子,通过对川江号子的分类、音乐风格特点和演唱部分的艺术形式等三方面进行阐述,揭示了劳动号子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风格特点,它为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同时,也为现代的音乐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养分。  相似文献   

7.
舟山渔歌号子曾经是活跃在舟山海洋渔业劳动中的劳动号子,种类众多,大致可分为力量型和抒情型两大类,具有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舟山渔歌号子渐渐淡出历史,几近绝响.2008年,舟山渔歌号子申遗成功,但因为种种实际因素,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难以承继,其保护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文对渔歌号子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搜集、整理不同渔歌号子,提高传唱度;成立政府间保护渔歌号子的专门委员会;加强教育、宣传和能力培养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梁平抬儿调是流传于重庆市梁平县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是在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礼俗活动中产生的,至今至少应该有数百年的历史。梁平抬儿调抬儿(即抬儿)通过吼唱"抬儿调"抒发内心的情感、释放缓解疲劳、使步伐轻松协调步力和一。其特点是曲调弦律优  相似文献   

9.
劳动号子在整个传统民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吉林林区劳动号子也是我国诸多劳动号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吉林林区劳动号子的形成和发展的分析与研究,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吉林地区独特的音乐形态提供有关参照.  相似文献   

10.
巴渠劳动号子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巴渠儿女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艺术结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和鲜明的艺术价值。主要立足巴渠地域范围内,从民俗文化研究的视角考察劳动号子的历史源头与带有地方色彩的号子文化,梳理其类别与特色,最后对其传承进行反思总结,以此揭示民间艺术形式传承及生存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山歌·号子·小调郭丽亚山歌产生在山野劳动生活中,是农民在山野、牧场、田间劳动时所唱的抒情民歌。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即兴演唱的格调。常用上扬的自由延长音来抒发感情,有直畅而自由地抒发感情的特点。山歌大多是以独唱或对唱形式出现。乐段结构较简单...  相似文献   

12.
河南劳动号子是中原儿女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作或演唱的民间歌曲,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涵相当丰富。其在组织指挥劳动、鼓舞士气以及抒发志向和审美情趣方面都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河南劳动号子是中原儿女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作或演唱的民间歌曲,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涵相当丰富。其在组织指挥劳动、鼓舞士气以及抒发志向和审美情趣方面都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鄂西土家穿号子的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鄂西土家穿号子的艺术特点孙邦固穿号子是鄂西土家民进中一种艺术性较高的演唱形式。“穿”即“穿插”。二人对唱.以一人唱为主.另一人“穿插”。或一人领众人“穿”.犹如相声的“逗”与“揪.其间包含着一种逗趣,一种愉悦,人D们以此来消除野外劳动主产(诸如得草...  相似文献   

15.
舟山群岛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方的海面上,区域总面积达2.22万平方公里,由大小1339个岛屿及其海域所组成,舟山市因而被誉称“千岛城市”。舟山由于岛屿林立、气候宜人,再加鱼食之丰富,为各类鱼群栖殖回游的理想海域,故舟山又有“祖国鱼仓”之美称。 千百年来,舟山群岛的岛与岛之间,群岛与宁波、温州、上海等沿海大陆之间,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早年的海上交通船都是木帆船,为了紧密地配合船上一系列的繁重体力劳动。(包括海上渔业劳动)。船渔工们口头创作了一组“船渔工号子”。它音调高亢嘹亮,粗犷有力,是我国民族音乐艺坛中的一朵具有独特风格的鲜花,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根据已搜集到的六十多首船渔工号子,按有关问题作一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过去几年,重庆市与湖北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上演了一场"川江号子"与"峡江号子"的争夺战.这种"号子之争"现象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方法问题,即不能正确把握文化空间,将一种文化事象分解为几种文化表现形式分别认定,割裂了完整统一的文化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7.
蔡理 《新天地》2017,(8):40-41
搭起来噻!噢嗨!开步走喽!嗨嗖!脚下小心!嗨嗖!…… 这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黄浦江沿岸码头常能听见的码头号子,虽然已消失多年,但那一段码头文化的历史并没有消失.2017年6月,北外滩滨江区域再添新亮点,一条反映上海百年码头文化历史的长廊——码头文化露天博物馆已经开建.  相似文献   

18.
湖北长阳,是土家族聚居县。长阳土家族传统民歌内容十分丰富。为了揭示传统民歌的规律和特点,对它进行搜集、整理、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仅略述对它的分类和识别。我认为,将长阳土家族传统民歌分为号子、山歌、锣鼓歌、小调、风俗歌、儿歌六类,是比较实际的。现简述如下.一、号子1.船工号子:清江(古称夷  相似文献   

19.
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鄂西南古老的民歌,世代相传,绚丽多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一、民歌分类 鄂西南民歌的种类很多,体裁丰富。我们按照各种不同的劳动和生活习惯,把它们分为号子、山歌、田歌、灯歌、风俗歌、儿歌及宗教歌等。 (一)号子:号子是产生于劳动之中又为劳动服务的一种歌,各种不同的劳动形式,产生各种不同的号子。鄂西南的号子很多,有船工号子,放排号子、石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龙船号子、打油号子等。各种号子的唱腔除单曲体(一曲反复)结构外,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20.
正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边,运河的故事说不完。就说运河岸边的号子,纤夫的号子,农夫扶犁的号子,打场赶车的号子,行硪打夯的号子,六岁顽童上街打一瓶酱油醋,手拎油瓶也学着大人哼着号子,远远听去像一串串美丽动听的歌曲,使人们悦耳、舒心,可见号子在运河两岸是何等的普及了。运河两岸的人民创造出了地方特色的物质财富,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的艺术人才,在历次争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英雄模范人物。神话、传说、史实都离不开人民去创造,生活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