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综合性艺术院校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应就高等艺术人才培养问题做以深入研讨和分析,主要涉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制度保障等问题。另外,增强社会和政府职能部门对高等艺术教育特殊性的理解与规律性的把握,也是综合性艺术院校能否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实施协同创新战略计划以后,协同创新理念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成为一种新的大学办学理念。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数字艺术人才,高等艺术院校纷纷调整艺术人才培养方向,加大计算机等数字技术在艺术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而创建数字艺术中心,充分发挥数字艺术实验中心的育人功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篇文章通过对数字艺术的理解,阐述了高校建立数字艺术中心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了加强数字艺术中心的管理及利用的具体措施,以利于艺术院校全面推进数字艺术实验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在教育领域提出的一项重要发展目标,旨在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升院校整体发展水平.在客观分析了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取得成效的同时,指出了艺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而提出了"双一流"建设视域下艺术类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有待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成效评估机制急需完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法保持同步.造成艺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的原因有这些方面:培养方式较为局限、激励力度不够、管理体制过旧、社会协同重视不够.着重从这些方面提出了创新培养路径:创新学徒制培养模式、创新激励机制、创新人才成效评估体系、创新社会协同战略、创新专业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5.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必须从反思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根本问题着手.为实现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培养大批能够承担起文化传承创新职责的艺术人才乃当务之急,为此,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当下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以国家本位代替学生个人本位等现状,改变灌输性教育方式,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于一体,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关怀和对学生个人成长的现实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艺术人才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是高校突破发展瓶颈、获得优势资源、促进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以渤海大学学前专业为例,从教育联盟的结构建立、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整合、第二课堂的实施及实习和见习模式的建立等诸多方面,阐述了协同创新视阈下"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同创新对于高校专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也是我国高校面临的迫切的根本的任务。但是由于缺乏新理念新模式,我国创新人才培养还存在着培育断层等问题。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涵盖教育、管理、服务、活动四个方面。要对人才培养实施“跟进式教育”,即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协同跟进,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协同跟进,制度建设协同跟进。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系统的跟进式服务,将形成一种全新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问题,阐述了艺术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和重要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做出了探索,提出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具体内容及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9.
作为艺术教育事业的先锋队,高等艺术院校依靠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承担着艺术科研创新的重任。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艺术院校把科研工作作为其发展的龙头,逐步实现从单一教学型院校转变为教学、科研综合型艺术院校,但如何真正实现艺术领域里的科研创新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等艺术院校是面向社会输送优秀文艺人才的重要来源,应当顺应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和社会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国际化的标准培养未来的文艺工作者。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高校教师素质的影响,因此,高等艺术院校需要建立一支拥有国际化视野、掌握国际先进理念和技能的教师队伍。本文介绍了高校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的主要形式及意义,分析了当前高等艺术院校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T高等艺术院校要加强国际化理念引导,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拓宽本土教师国际化培养思路,大力抓好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工作,提高学校整体国际化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创业人才,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责任,在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下要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需构建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在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制度保障做出努力,力争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将协同创新概念引入复合型人才培养,论述协同创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系,分析国内现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在协同创新背景下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协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搭建包括课堂培养、教师指导、创新竞赛、工程实践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和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的五种培养模式,对高校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药家鑫案凸现当前高等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表现在诚信规则意识和法律信仰不足、道德认知与其行为失衡、心理不健全及人格缺陷,对生命缺乏敬畏、成功判定标准偏移等,原因在于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和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功利化影响,对此,应通过更新艺术教育理念、提升专业课教师人文素质水平、完善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体系并与艺术专业教育相融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等途径有效提升高等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UGSS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又称"UGSS教师教育共同体",是长江师范学院在"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理念指导下,为突破人才需求主体与培养主体之间的机制体制壁垒,激发地方高校、区县政府及其所辖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活力,推动地方师范院校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变革,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而提出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组织形式。长江师范学院积极构建、实施UGSS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开放与协同为主要特征的农村教育人才培养新机制,开辟了地方师范院校聚焦农村教育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拓展了教师教育共同体全面深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功能。?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适应"双创时代"人才需求开展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取向.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嵌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以打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要积极剖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缺陷,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平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打造多方协同人才培养系统;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等工程教育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目前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发展趋势,针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现状,基于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提出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模式,对其体系的两个主要立足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建构进行探讨,为今后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2011计划"的实施是深化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行动,同时也是加快我国创新型建设的重要支撑。在贯彻落实"协同创新"战略过程中,高校党委发挥着政治核心作用,成为促进协同创新、实施"2011计划"的"生命线"。通过对协同创新精神内涵和核心要素等的综合分析,探讨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剖析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党委工作的价值体现,可以探索出高校党委工作促进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协同创新思想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的环境下,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对于国家协同创新战略的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同意识、角色定位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基于协同创新思想,可从以下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优化大学生的能力结构,提升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搭建校内外协同创新平台;创新国家教育制度,为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摘要]高等艺术院校要遵循艺术教育的客观规律,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抓手,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依托,通过政府重视,发展和培育艺术院校自身的文化产业公司,实施课程体系分类改革,建立学生“双导师制度”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弹性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通过这些途径建立艺术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模式可以使艺术院校学生走出“象牙塔”,在艺术实践和工作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推动我国艺术院校发展和改革,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典型的系统性工程。在整体性治理理论视域下,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以承担民族复兴大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价值导向,在政府主导下构建纵横交错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基于制度性安排进行政策协同整合,以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平台为服务支撑载体。目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培养理念“育”“用”分离、多元主体合作受限、培养阶段衔接不畅、相关政策整合性不足、信息技术服务支撑机制不健全等困境。为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性建设与治理,未来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为国育才的价值导向,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成效;构建“科层制与项目制双轨互动+第三方部门”的协同育人体系并保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阶段连贯性;推进培养政策的协同度;搭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数字化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