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Halliday的人际功能理论和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来分析小说Prideand Prejudice片断中的人物角色之间的权势关系。通过对小说中语篇资源的研究,揭示了小说语篇中作者对人物及事件的态度,表明了小说人物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权势关系。此研究有助于对小说人物的理解及欣赏。  相似文献   

2.
评价理论中的介入评价系统关注语篇中各种人际意义协商的态度,对其语言实现资源的选择体现了语言使用者的立场和态度。对新闻语篇介入系统的研究发现,媒体通过单声和多声融合的语篇策略,利用词汇语法结构在信息传递中或打开或关闭语篇的对话空间,隐性表达舆论倾向,影响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意向。  相似文献   

3.
情态能表现作者或说话人的"评价"或"态度".根据Halliday的人际功能和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主要用情态量值来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片断中的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情态量值的分析,揭示了小说语篇中作者对人物及事件的态度,明确了人物的人际关系,即权势关系.此研究有助于对小说人物的理解及欣赏.  相似文献   

4.
从评价理论看奥巴马总统大选获胜演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人际意义资源的拓展。这一理论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态度、介入和级差是评价理论下的三个子系统。本文将应用该理论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大选获胜演说进行分析,证明评价理论是分析演讲者立场的有效工具,为解读政治语篇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评价理论自马丁和怀特提出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应用该理论对不同语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公众演讲是一种特殊语篇,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即在公众场合通过演讲引起听众对演讲者在某一政治或社会问题态度、观点上的情感共鸣。迄今研究者主要对政治类公众演讲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话语分析。文章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对20篇教育类公众演讲进行积极话语分析,旨在通过考察语篇中评价资源的分布和不同评价手段的应用,探讨发言者在演讲中如何使用评价资源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实现语篇的交际功能,从而阐释积极话语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评价系统为理论框架,以《荔枝蜜》为例探讨汉语语篇中态度资源的组篇功能。文章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先分析语篇中的态度资源,然后在语篇层面研究它们如何组织语篇。态度资源相互联系,形成不同的态度链,并通过互动关系推动语篇发展;它们可以作为语篇组织的线索和依据,有助于语篇深层主题的表达。本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路,后续可进行语类研究,探讨态度资源在一个语类中的语篇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评价理论,从态度系统视角对5篇英语童话中的态度资源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研究.研究发现:英语童话语篇蕴含丰富的态度资源,其出现频率的高低依次为鉴赏资源、情感资源、评判资源;在3种态度资源的各子类型中,评判资源中的能力和正当资源、情感资源中的快乐/不快乐资源、鉴赏资源中的反应资源被高频率使用,体现了童话语篇的教育功能.基于评价理论的英语童话语篇分析实践,揭示了英语童话语篇中态度资源的特点,加深了对这类叙事体裁的理解,同时也为童话的创作、译介和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从词汇层、小句层和语篇层探讨杨澜申奥英语演讲语篇中态度资源的使用情况、选择偏好、态度评价的实现模式以及这些因素如何有效互动,以明确表达语篇作者的立场和观点,与听众建立情感同盟,进而达到理想的劝说目的。  相似文献   

9.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是阐释人际意义的系统,主要包括态度、介入和级差三大次系统。基于评价理论框架,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阅读语篇进行评价性意义分析发现,评价理论有助于准确快速把握语篇中心思想,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10多年来,称呼语作为文学话语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其丰富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以及语用意义等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态度意义缺乏系统考察。在语言评价理论框架下,结合戏剧话语中称呼语的特点,系统考察称呼语的态度意义,发现称呼语隐含各种情感意义和判断意义。通过对阿米里·巴拉卡戏剧《荷兰人》中人物之间的称呼语的态度意义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称呼语的态度意义有助于建构复杂动态的人物身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对20篇经济类公众演讲中态度资源的使用进行分析,旨在通过考察语篇中态度资源的分布和不同评价手段的应用,探讨发言者在演讲中如何使用态度资源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实现演讲语篇特殊的社会功能和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词汇-语法资源,体现了说话人或作者对语篇的观点和态度。尝试运用评价理论中的介入系统为分析框架,对农业语篇中的介入资源进行分析。一方面,旨在揭示农业语篇中介入资源具有的独特功能和分布特征;另一方面,旨在为农业研究者阅读及撰写该领域的论文摘要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采用评价理论作为批评性阅读的分析工具,选取媒体语篇作为语料,基于对样本语篇的评价和分析,可以得出,在语篇建构过程中,态度定位与介入定位的相互作用在实现对潜在读者控制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评价系统是实现语言的人际功能的一个手段.从词汇层面探讨了科技英语语篇中评价系统所包含的态度系统、介入系统、级差系统等三方面特征:科技英语语篇客观准确的特点决定了评价系统各个子系统在科技英语语篇中的地位必然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评价理论是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新的词汇-语法框架,是Martin等人在语义层面研究人际意义得出的理论成果。评价理论主要由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方面组成,它所关心的是语篇语义层面而非社会语境层面,旨在阐明说话者在语篇中对事物的态度。本文尝试以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诗歌《爱情比忘却厚》为个案,从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卡明斯在该首诗歌中所表达出的爱情观,间接印证评价理论在诗歌分析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立法语篇规定国家和地方的规章制度,而宪法语篇具有根本性地位,是其他立法语篇的指定依据。以往立法语篇的翻译研究主要从词汇层面关注翻译主体的态度表达和介入,但对其态度介入的程度关注有限。本文选取我国宪法及其英译文进行探索,在系统功能理论学的视域下运用评价理论,对我国宪法及其英译文的级差系统进行对比分析,考察机构语境对翻译主体态度介入程度的影响,经统计、分析表明:宪法英译文与宪法原文的级差系统比重基本趋向对等,体现宪法语类对翻译主体的制约;其中强化资源和聚焦资源呈显化趋势,量化资源出现隐化趋势,这与英汉法律语言特征、语类目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语篇(尤其是小说)的语境具有三个层次,因而产生了隐含作者、叙述者和叙述对象三类评价者。他们在语篇中的立场存在一致、对立、冲突等多种关系,使得态度意义的范畴和评价对象也相应变化。在识别一个态度成分的意义范畴时,需先判断其所属的语境层次,再根据各语境层次对应的评价者确定态度成分的评价对象和范畴。该分析方法既能揭示作者的写作手法,又能挖掘语篇背后的写作动机,对评价系统和评价文体学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话语评价工具。运用评价理论态度子系统:情感、判断、鉴赏及其相应的显性/隐性资源对童话《丑小鸭》进行态度资源分析,探讨作者的交际策略,以更好地为童话创作提供借鉴,同时可以进一步在语篇中寻找真实的安徒生。  相似文献   

19.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以该理论为框架,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的作品《群芳亭》中的话语态度意义加以分析,突显这部作品的语言魅力,打破了传统的文学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20.
模糊限制语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语用价值。语言学框架下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已经从语义学拓宽到语用学、二语习得、翻译学、篇章学等。文章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情态理论和人际功能理论,分析模糊限制语在文学语篇中特有的人际功能,表现在塑造人物性格、凸显人物形象、反映角色关系、表达人物情感和作者态度、凸显写作意图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