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立中央大学不仅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学府,也是抗战时期国内规模最大、系科最全的大学。中央大学在抗战期间实施的配合抗战、服务抗战的措施,诸如院系的整合与课程的调整、各类培训班的建立、以科研服务抗战以及对抗战建国活动的直接投入等,不仅发挥了大学教育的人才优势,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而且折射出了学术与政治间的互动。中央大学的内迁及其抗战救亡运动是内迁高校抗战运动的一个缩影和典范。  相似文献   

2.
西方近代科学发展历史证明,民主和自由是科学发展的精神土壤。我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最高科学研究机构——“国立中央研究院”也是本着学术自由和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谱写了中国近代科学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一条延绵不断的发展长河,从1906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设立图画手工科,到1928年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设艺术专修科,中国艺术教育由此开端发展,湍流至今。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寂,现在将这两段历史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对研究中国艺术教育在师资人才培养,课程教学体系、艺术创作实践等问题,具有相当的意义。一、艺术教育的造端之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深重的民族危机,唤起了一部分知识分子求强思变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当下中国法科教育模式是以“教”也即教育者为中心型构的,从教育目的到教学内容、教育的评价体系,其理念与制度层面体现的均是教育者的意志与主导,这是一种教育者主体的教育模式。由于中国社会的快速变革,支撑这一模式的诸种社会条件逐渐变迁,法学教育必然向以“学”也即受教育者中心的受教育者主体的新的教育模式转换。实现这一趋势的理性认知,将推动转换临界点的早日到来,获益的也一定不只是法科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学院不应承受之重——从法律技能教育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技能教育是否应该以及是否可能由法学院承担,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鉴于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学术体制,结合法律技能教育的经济成本、资源配置的效率等因素,在中国,法学院不应承担也无力承担法律技能教育的重担。而由司法机构或律师事务所来承担这一任务,无论从资源配置的效率,还是从操作的可行性角度来看,都是更为合适的。  相似文献   

6.
对培养目标的模糊认识导致当前的培养单位不注重培养法科研究生的理论素养,重新理解培养目标是培养法科研究生理论素养的认识前提。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是法科研究生成为合格研究生和获取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培养法科研究生的理论素养也是教育法的基本要求。理论性、学术性是法学的重要品性,培养法科研究生的理论素养也是法学学科的品性要求。把法科研究生教育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培养单位的培养能力决定了只能培养法科研究生的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7.
抗战前十年的中国大学教育成功经验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宝贵财富。各个大学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不断探索,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主要集中在招生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师资保障制度;经费筹集制度等方面。这些经验对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和持续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育的和谐与和谐的大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理想境界与奋斗目标.确立知识与能力、做事与做人、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继承与创新的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的和谐的永恒追求.构建社会化的专业设置与课程计划、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张扬大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启发大学生的主体性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和谐的大学教育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9.
东吴法学院堪称近代中国一流的法学院,东吴大学也因东吴法学院而名扬天下.两者的关系比较复杂,从动态来看,大体经历了放任、支持、强化管理和脱离关系四个阶段;从静态来看,主要表现为前者对后者有较大的独立性,同时也有一定的隶属性,后者能长期有效地管理前者.  相似文献   

10.
湖南文理学院法学院成立于2008年2月,由湖南文理学院原法学系、政史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合并组建而成。  相似文献   

11.
12.
清末民国时期法科教育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国家在学校设置、师资、经费等多方面都起到了主导作用。由于清末民国时期法科教育发展急功近利,出现了一些弊端。但国家在法科教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对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法科教育有所启示,尤其是民国时期"培养教授高深学术、养成法政专门人才"的理念,为我国大学扩招以后法科教育所处的尴尬境地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育全面现代化是大学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大学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大学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大学教育发展的实现途径和理想模式,大学教育全面现代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大学教育发展高效和谐、循环再生、协调有序、运行平稳的良性状态。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电影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电影教育观念的改变,同时也丰富了电影教育的手段。本文旨在提高非艺术院校学生视听语言的使用能力,使电影与其他各门学科相结合,为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寻找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构建创造性的大学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大学教育模式,这种创造性应该体现在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学生自学、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讨论、在自学和讨论基础上科研.构建创造性大学教育模式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改革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内容以及教材等等.  相似文献   

16.
角色的转换——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普遍存在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对如何加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党总支在2010年修订出台《法学院党员发展工作流程与细则(试行)》,形成了党员发展的一般性流程与规范,进行了一些贴合学院实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大学教育现状作了深入的分析 ,指出只有通过教育创新才能更好地改善这种现状 ,并详细阐述了教育创新的几种途径以及创新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关于大学通识教育的经典理论,分析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实施通识教育的看法。研究认为:大学通识教育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培养人才方式的趋势是实施通识教育,目前我国大学的教育模式离实施通识教育相差很远,关键问题在于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不足;以将学生培养成为终生有思想的公民、具有理性思考和批判性判断的能力为准则,彻底改革现行的过于强调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逐步实施通识教育,是我国大学改革与发展重要方向之一;在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虽任重道远,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而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内容是艺术教育,如何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艺术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是高等学校应当着力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我校目前开展艺术教育的一些做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