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淹31岁时被贬闽北吴兴,三年的贬谪之旅对江淹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事件,从个体生存来说是最为艰难的一段时光,他不得不凿山为室,与野兽比邻,忍受冬天严寒与夏天酷热的考验.从文学创作上看,江淹被贬之后创作题材的选择不再是此前的拟古,而是根据自我抒情的需要多数作品选择了植物意象中的青苔、人物意象中的屈原,创作的情感基调则以悲伤哀怨为主.贬谪生涯使江淹的创作达到了高峰,其所有重要作品几乎都作于此时,贬谪吴兴对江淹的创作起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
盛唐诗人王昌龄两次被贬都与湖湘有关,在湖湘贬谪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与贬谪有关的诗歌.这些诗歌主要分为送别、纪行(游)抒怀、访僧问道等三种类型,它们在艺术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注重立意,力求立意新颖;第二,善于选择一些独特的意象构成含蕴深刻的意象群来表情达意;第三,善于将抒情主人公--诗人自我的形象融入诗歌意象刻画之中;第四,追求格调的高昂,始终体现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3.
刘长卿诗歌感情之深婉表现为由贬谪引发的缠绵悱恻、怨而不怒 ,由失志引起的犹疑不决、徘徊不定和由离别引出的深情宛转、韵味悠长三方面 ;表达之屈伸则体现为善用虚字虚词以使诗情开合摇曳、悠扬委曲 ,善用叠字以延长节奏、拓展空间和运用更为深层的语气结构以使其诗情宛转屈伸。正是这种深婉之情与屈伸之文的表里符契、本末统一才最终形成了刘长卿诗歌流利宛转、含蓄蕴藉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也是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正直官员。他的宦途坎坷,一生都很失意。他曾自题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差不多一辈子都在贬谪中过日子,其中两次最大的打击是被贬到广东,这就是八百九十年前,也就是北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一○九四年,他受到政治诬陷,贬谪到惠州;在惠州住了两年多以后,又被贬到海南儋州;一直到元符三年,即公元一一○○年才离开,在岭南先后居住了七个年头。苏东坡是以“罪人"的身份来到岭南的,但是这种打击并没有使他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他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的思想,和长期养成的旷达乐观的性格,加上岭南人民出于对他文章道德的敬仰而给予他的关怀和照顾,使他克服了悲观沮丧的情绪。尽管处境  相似文献   

5.
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认为托诗意讥讽朝政被贬至荒蛮落后的岭南惠州,随后被放逐更遥远的儋州。在环境恶劣的贬谪地岭南,处境艰难的苏轼依然创作了大量反映自身情感心态的诗歌。从贬谪初期难以适应的苦楚到怡然自得的融入,从绝望惶恐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豁达从容,这些情感心态的转变在苏轼岭南诗歌中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绍圣元年(1094年)十二月,黄庭坚被加以“修先帝《实录》,类多附会奸言,诋斥熙宁以来政事”的罪名,被贬为涪州别驾,先后被安置在黔州和戎州,在巴蜀之地度过了将近六年的贬谪生活。其间他两次经过涪州并有短暂的停留。但有关黄庭坚在涪州的行迹、交游和创作等方面的情况,有关历史文献、年谱及地方文献或记载模糊,语焉不详,或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始终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本文即是对此问题所作的详细考述。  相似文献   

7.
柳海莉 《河北学刊》2008,28(2):131-134
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因为参加永贞革新而惨遭贬黜。被贬之后,他们以著书垂文的方式继续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永贞贬谪文人提出了"文以明道"的文学观,与同时期韩愈及其门人领导的古文运动互为呼应。  相似文献   

8.
李红岩 《兰州学刊》2009,(12):200-202
贬谪是我国自古就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漫长的封建时期产生的贬谪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政治角度分析,贬谪可以分为正向贬谪、负向贬谪和战略贬谪;从人格独立程度而言,可以分为他贬诗人、自贬诗人和吏隐诗人。对我国贬谪文学和贬谪诗人进行类型分析,可以考察贬谪文学产生时的知识士人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推究古代文学魅力永存和繁荣的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口气读完陈顺智著的《刘长卿诗歌透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当即强烈感到,这是一本有贡献、有价值的高水平的学术专著。 该书基础为作者1984年的项士学位论文,当时即获国内唐诗专家的较高评价,但作者希望经受更长一点时间的考验,看到更多的刘长卿的研究成果后,再把它拿出。这一考验就是十年。经修改、补充后奉献给学术界的该书,仍为刘长卿研究的第一本专著。 刘长卿为大历诗人,大历是唐诗研究这片热土中的一块冷僻地,向来偶而涉及者多,专门研究者少。  相似文献   

10.
论贬谪文人研究“三突出模式”之二——以柳宗元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来关于贬谪文人的研究形成了一个"三突出"模式:突出罪人身份、突出险恶环境、突出健康问题.这一模式其实是存在偏差的.以柳宗元为例,因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那里就成了"蛮烟瘴雨,榛莽荒厉"之地;因为柳宗元住过龙兴寺,该寺就成了"破旧荒凉"的庙宇.实际上,永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所在;对柳宗元及其全家而言,龙兴寺则是最理想的居住之处.  相似文献   

11.
苏轼仕途坎坷,一生凡九迁。在不断的迁谪生活中,苏轼渐渐形成了旷达的性格。通过对苏轼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时期的诗文分析得知,苏轼的"旷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从被贬黄州时深畏祸患及身,唯求自安;到谪居惠州时借重佛道思想,随缘自适;再到迁谪儋州之时融入黎民生活,乐观待物,"旷达"才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12.
新出土墓志中,有三方涉及中唐著名诗人刘长卿.以墓志与史籍参证,可以进一步探讨刘长卿生平事迹的几个问题:一,为陈留浚仪县尉问题;二,登进士第时间;三,为监察御史时间;四,为鄂岳转运判官时间.  相似文献   

13.
刘长卿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卿是唐代“诗国”里的“名家”之一。同时人权德舆说:“彼汉东守尝自以为‘五言长城’。”(《文苑英华》卷716《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稍后的皇甫湜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阮籍为老兵矣。”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治柳州,有永贞革新的经验教训和永州十年理论深化的思想基础。四年的吏治,是他的自然观、历史观、政治思想在永贞革新之后的重要实践。柳宗元结束了废置十年的贬谪生活,出任刺史,从此“怀印曳绂,有社有人”。他给李愬的信里说:“意者殆不可自薄自匿以坠斯时,苟有补万分之一,虽死不憾。”态度非常积极。补什么?无非早年在长安从政“利安之道,将施于人”的抱负。关于柳宗元被贬后,从此“悲观失望”的说法,事实上是对他很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15.
论刘长卿诗歌创作中的“夕阳”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中州学刊》2002,(4):68-71
刘长卿诗歌创作有一种很深的“夕阳”情结 ,其诗中仅“夕阳”、“落日”等意象就反复出现达10 0多例。“夕阳”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或象征唐帝国的衰微 ,或象征时光易逝、青春不再、年迈衰朽 ,或象征生命无多、死亡将至 ,或象征怀乡念人等等。这既与其亲历安史之乱、感受到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有关 ,也与诗人迭遭贬谪的坎坷经历有关 ,更与唐代诗风的变化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16.
骚怨情怀:刘禹锡《竹枝词》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枝词"原本是流行于巴楚一带的民歌,以情感"含思宛转"见长.刘禹锡在被贬郎州、夔州之时,被当地风物所感,仿<九歌>而作<竹枝词>,用以表达个人因贬谪而引发的骚怨情怀,并在题材选择、情感倾向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表现出了较鲜明的个人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刘长卿的籍贯,历来说法不一。唐代诗人姚合编选的《极玄集》,说他是宣城人。《新唐书·艺文志》称他为河间人。最近,傅璇琮同志在《刘长卿事迹考辨》(见《唐代诗人丛考》)一文中,根据刘长卿《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京口怀洛阳旧居兼寄广陵二三知已》两首诗推断说:“可见他在洛阳、襄阳一带是有家院的,很可能这一带就是他早期的实际居住地。”说早期住洛阳很是。兹再补证如下: 刘长卿在《送严侍御充东畿观察判官》一诗中写道;“洛阳征战后,君去问凋残。……故园经乱久,古木隔林看。”此诗称洛阳为故园,词意极为明确。此其一。另,《金陵西泊舟临江  相似文献   

18.
观察使为谁?     
唐代诗人刘长卿,新旧《唐书》无传。惟《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刘长卿集》十卷。附之以作者简介。兹就中华书局校点本摘录如下: 字文房。至德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巴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探讨贬谪情结对封建文人在走出生命的困境与文学的困境中所起的桥梁作用.通过分析贬谪模式,作者认为人格理想是造成封建文人贬谪流放的最终原因,形成了他们郁结不散的贬谪情结;贬谪情结激发了封建文人的创作心理,以贬谪为界,呈现出鲜明的创作分野;贬谪文学成为他们最重要最完美的文学,成为苦难枝头上最绚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20.
戴金波 《船山学刊》2013,(2):147-150
赵东曦随张说贬到岳州之后,他积极参与张说等贬谪诗人的游宴酬唱活动,创作了大量的贬谪诗,成为当时岳州贬谪文人群体的重要一员。在这些贬谪诗中,他积极介绍和描绘岳州著名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自由抒写遭受贬谪的苦痛和郁闷,为宣传岳州,推动湖湘贬谪诗歌的创作乃至唐代山水诗的繁荣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