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奔流的河水,有多少已经枯干?人迹罕至的荒野,有多少变成了湖泊河滩?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啊!惟有祖先留下的史诗,仍在一代一代地流传…  相似文献   

2.
柯尔克孜人民中史诗《玛纳斯》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三大史诗之一。 《玛纳斯》是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满负盛誉的一部宏伟的史诗。《玛纳斯》学者们一致认为:“《玛纳斯》是用纯洁精美的歌演唱的一部长篇历史叙事诗,是柯尔克孜人民的一部百科大全书”。它反映了柯尔克孜的历史、语言、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理想和愿望、欢乐和忧愁。是一部语词丰伟、有权威性的英雄故事(史诗)。 《玛纳斯》史诗产生于何时,对此,史诗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相似文献   

3.
多少奔腾的河水已经枯干, 多少绿色的河岸变成了戈壁滩。……平坦的大地被冲成了深涧, 高耸的山峰崩落塌陷。从那时起呵, 大地经历了多少巨大的变迁! 唯有祖先留下的史诗, 仍在一代一代地流传。……著名的英雄史诗《玛纳斯》,开头就是这样唱的。这部规模宏伟的史诗与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传》一起,被誉为我国民族民间三大史诗。它以巨大的容量、迷人的色彩,昂然步人世界民间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4.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初探吴兰,白晓清柯尔克孜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柯尔克孜主要居住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黑龙江省富裕县达满柯乡五家子村和富裕牧场各分场居住着部分柯尔克孜人。柯尔克孜族的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形式多...  相似文献   

5.
·像居素普·玛玛依这样能够完整地演唱八部《玛纳斯》的史诗演唱大师,在世界上是唯一的一位· 《玛纳斯》是中国著名的三大史诗之一,它广泛流传于柯尔克孜民众之中,是一部口耳相传的口承史诗。这部史诗描写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抗击入侵之敌的英勇事迹,每部史诗描写玛纳斯家族一位英雄的事迹。史诗《玛纳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玛纳斯》是指史诗的第一部《玛纳斯》,此部主要描写英雄玛纳斯的英雄业绩;广义的《玛纳斯》是指包括第一部《玛纳斯》、第二部《赛麦台依》、第三部《赛依铁克》、第四部《凯涅尼木》、第五部《…  相似文献   

6.
史诗《玛纳斯》,是新疆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它千百年来,在柯族人民中间,由专门演唱《玛纳斯》的民间歌手——“玛纳斯奇”靠着口头演唱,一代一代流传,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不断再创作,成为今天的规模宏伟、色彩瑰丽的英雄史诗。它深受柯族人民的喜爱。人们虽然不止一次、十次、百次地听唱,每当节日或劳动之余,还是要邀请“玛纳斯奇”来演  相似文献   

7.
《玛纳斯》有70多种译文,吉尔吉斯斯坦也曾出现过两位《玛纳斯》演唱大师,但是,其中一位只演唱了第一部《玛纳斯》,另一位演唱了三部《玛纳斯》。他们都早已离开了人世。其他的歌手很多,然而,他们一般只会演唱《玛纳斯》的片段。像居素普·玛玛依这样能够完整地演唱八部《玛纳斯》的史诗演唱大师,在世界上是唯一的一位。居素普·玛玛依的存在,被国内外学术界认为是一个奇迹。居素普·玛玛依演唱的《玛纳斯》有什么主要特点呢?与其他的《玛纳斯》异文相比,除完整性之外,居素普·玛玛依的唱本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保留的…  相似文献   

8.
《玛纳斯》是一部口承史诗,通过史诗演唱者的演唱活动,《玛纳斯》才得以历经数百年,流传至今。演唱史诗的民间艺人被称作“玛纳斯奇”,在史诗《玛纳斯》的传承与传播中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史诗《玛纳斯》的传承大致可分为家传与师承两种方式。家传在《玛纳斯》的传承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吉尔吉斯斯坦有位名叫加额拜·考捷克的玛纳斯奇,据说他的七代祖先都是玛纳斯奇,世代相传,他是家族的第八代玛纳斯奇了。居素甫·玛玛依演唱史诗的本领也得益于家传。我国另一位著名的大玛纳斯奇艾什玛特·买买提从小得到家传,他父亲买买提是一位…  相似文献   

9.
短波     
为了加强民族工作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6月1日起,在每周末开设半小时汉语《民族专题》节目,并在当天重播一次。节目对象是全国广大汉族及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节目形式有录音报道、配乐广播、对话、讲故事等等。(民宣) 法国社会语言学家爱克桑·普洛万斯大学柯尔克孜语博士格·依玛额教授应中央民族学院邀请,在该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术交流,作了《法国革命时期对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研究情况》及《突厥语族语言的句法研究》三个学术报告,出席了有关我国民族语文政策、新疆民族语文情况、柯尔克孜语文情况及民族文艺方面的座谈会,还参观了民族文化宫、厉史博物馆、北京图书馆、雍和宫以及故宫等  相似文献   

10.
    
我从党支部书记黄国清家里出来,已经是明月当空的时候。夜,是静谧的,静得连我走路的“嚓嚓”的脚步声,都显得格外响亮。我走着,听着,而又想着,不知不觉地被这“嚓嚓”的声音带进了梦样的遐想中,眼前的这条路也渐渐地模糊起来,不再象一条公路,而变成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崎岖小路,在这条路上,也象是走着一个人,他,长着一付高眉骨、大眼睛和一个微突的倔强嘴巴……啊!我想起来了,这是十五年前的路。在瓊崖纵队打下通什镇后的一个夜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时生活在湘西崇山峻岭中。在那封闭的年头,乡村人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主要靠这么几条渠道:听歌唱歌,看电影,从书本中获知,听参军出过远门的人讲。那时候,那首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民歌曾激发了我对外面世界的无穷幻想。“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十三四岁年龄,对姑娘小伙子男女之事朦朦胧胧的,更感到神秘的是那“遥远”二字的深邃缥缈。那是一首流传在青海的歌,我不知青海有多远,感觉仿佛在天边。运动的发展增开一条了解外界的渠道,听去过北京串联的同学讲…  相似文献   

12.
古代的柯尔克孜是个多信仰的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他们的祖先—坚昆人就有了原始的丧葬观念,后来直接发展成具有较为完整意义上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他们崇拜天、牛、鹰等自然物和乌弥,并有巫师存在。隋唐以降,黠戛斯人又接受了来自波斯的祆教和摩尼教及来自叙利亚的景教,同时萨满教的残余尚继续留存。从17世纪开始,柯尔克孜人逐步皈依了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3.
听歌听曲话喀什文/黄耀萍图/家川到过喀什,你会有一个突出的印象:这座已经2000岁的丝路名城有着沧桑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喀什噶尔看了一路万年的山、千年的城、戈壁上的清泉、荒漠上的古塔,触景生情,便会想即兴随情唱几句。听,热瓦甫弹起来了,维吾...  相似文献   

14.
亚瑟·哈图是《玛纳斯》史诗学术史上的关键人物,是第一个将乔坎·瓦利汗诺夫和拉德洛夫搜集记录的《玛纳斯》史诗译介到英语世界的学者,为《玛纳斯》史诗学向西方学术界的延展搭建了一座桥梁。哈图一方面在译文中附有拉丁转写,使英语读者能感受《玛纳斯》史诗的口语特征;另一方面,还完成了大量的注疏性工作,对史诗文本背后的民族文化知识和相关的学术信息进行了梳理汇总,使读者对19世纪柯尔克孜族的史诗传统有全面的认识,也为后来的《玛纳斯》史诗研究者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三大史诗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宝贵瑰宝。柯尔克孜族《玛纳斯》是其中一部英雄史诗,与《格萨尔王传》《江格尔》一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玛纳斯》专题讲座是一门本科全校性选修课,《玛纳斯》教学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一个普及性教育。我们从课堂实践出发就其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教学法和教学方式进行了针对化的设计,提出了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各个国家都致力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然而保护和开发,永远是矛盾而又要共处的两极,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变成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大潮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会一成不变,在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既有继承,又有重构,也有创新,在新陈代谢中不断发展。如何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还值得我们继续钻研。本文试图从产业化的视角,结合人类学的知识,对史诗《玛纳斯》的保护与开发进行初步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三大史诗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宝贵瑰宝。柯尔克孜族《玛纳斯》是其中一部英雄史诗,与《格萨尔王传》《江格尔》一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玛纳斯》专题讲座是一门本科全校性选修课,《玛纳斯》教学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一个普及性教育。我们从课堂实践出发就其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教学法和教学方式进行了针对化的设计,提出了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谈酒鬼     
酒鬼,这个名词听起来让人牙齿打颤。不做酒神,不做酒仙,偏做“酒鬼”,这就是湘西人的独特。在那片有着许许多多的人都爱枕着唐诗宋词睡觉,喜欢嚼着沈从文的文字下酒的地方,“酒鬼”这个名字的确意味深长,就象湘西那地方的气质:既人文,又蛮荒;又象湘西那地方的人的气质:既温婉,又强悍。所以,“酒鬼”的确切表义应当是:鬼到大俗处,就有了神气和仙气——真正地俗到极点,就登了大雅。   “酒鬼”是湘西一家著名酒厂生产的一种酒的名字——虽然“酒鬼”已经很有名声了,但作个解释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毕竟有很多人不喝酒。但…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各个国家都致力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然而保护和开发,永远是矛盾而又要共处的两极,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变成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大潮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会一成不变,在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既有继承,又有重构,也有创新,在新陈代谢中不断发展.如何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还值得我们继续钻研.本文试图从产业化的视角,结合人类学的知识,对史诗《玛纳斯》的保护与开发进行初步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元史·氏族表》清代学者钱大听(1728—1804)根据(元史》、各地方志和私人文集编撰而成,是一部叙述有元一代蒙古、色目诸族历史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典籍。包括“蒙古表”、“色目表”。其中“色图表”里又有“回回表”,记述25个回回世家,其中补充列入《元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