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青年教师成才的智能结构沈小碚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任何一个人要想成功都要及早建立自己的智能结构。所谓智能结构是指一个人具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所组成的多序列、多要素、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简单地说知识是人类在长期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  相似文献   

2.
解构"反思"     
思维通过粗糙的经验观念“我—思—对象”被内化为精神主体的自我观照结构“灵魂—思—表象” ,亦即反思。这种理解的隐含前提为 ,表象和思、客体和主体、对象和自我作为反思发生的相伴意识环境现实地共存于一个意识中。反思模型由此牵扯上意识的存在结构或者说意识存在“空间”特性的问题 ,它要求意识具有当下容纳这六个意识内容的能力。常识的意识观念“意识是意识的意识”提供了这种包容的基础。但是 ,在逻辑上 ,这样的意识取消自身的存在 ,因而是不可接受的。从直接意识存在经验出发对意识存在构成所作的研究表明 ,一个意识存在是由一个处于最高地位的单一意识内容包容其它复多内容而形成的 ,具有包摄结构。这种包摄是有限的 ,并且包摄内容与被包摄内容之间 ,以及被包摄内容之间 ,都存在特殊性相关即内容之特殊规定性之间的相互适应要求。从而 ,意识存在呈现单一性。不幸的发现是 ,反思所要求的作为相伴意识环境的六个意识内容不能并存于单一性的意识存在中。于是 ,反思被一种严厉风格的哲学批判所瓦解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与经济协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经济结构协同性,二是生态经济功能一致性,三是生态经济进化同步性;而生态经济结构的协同性又是其功能一致性与进化同步性的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合理协调的生态经济结构来支撑,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层次、子系等必须维持一定的对应和比例关系即"秩序",生态结构、经济结构以及技术结构、社会结构要相互对应、相互适应、有机关联、合理变换,不能以破坏和削弱生态结构为代价来建立与增强经济结构,从而形成协同一致、功能高效的耗散结构状态。发展是系统结构,是功能的对应变换过程,发展在于结构的改良。  相似文献   

4.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任何一种经济现象本质上都是一种经济关系,一种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其间必然蕴涵有一定的伦理关系。因此,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伦理问题将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热点。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哲学、历史等综合视角,围绕市场经济与伦理学的关系,作一简要探索,以求教于同仁。一、理论依据:经济一伦理相互渗透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它以特定的生产力状况为前提形成特定的经济结构;又以特定的经济结构为直接基础产生一定的观念意识。也就是说,任何社会有机体都可以分成三个…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发展给人的主体性带来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思维领域,ChatGPT表现出超强的“类人智能”;在技术领域,智能机器开始替代人类从事技术性工作,造成主客体颠倒;在平台消费领域,智能机器助力人类借助资本对人进行宰制。即便如此,人工智能并不会造成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因为人工智能不具有建构社会关系的能力、不具有感性思维,人工智能系统正常运转无法离开人的参与。从本质上来说,人工智能是人的机体的延伸,是人类实践手段的外化,其被人类运用并对物质世界进行探索和改造,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起到解放作用的一种工具。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可以自主构建自己的社会关系,人才是主体。  相似文献   

6.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部分和因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不仅每一个系统内部各因素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而且和它以外的事物、系统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小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较大系统,较大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组成更大系统,从而形成纵横交  相似文献   

7.
后嗣观念是人类文化观念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嗣观念的强烈程度与历史意识成正比,与宗教意识成反比.中国儒家后嗣观念重视父系嫡亲男性后嗣的单线传承,这在中国历史上居主流地位,且与中国人分外突出的历史意识相互强化;而中国儒家这种特殊的后嗣观念对中国人的宗教意识起到了一定的替代作用,使中国人的宗教意识相对淡薄.  相似文献   

8.
萨满教是远古以来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共同的原始宗教信仰。萨满教与游牧文化核心价值观之间具有采借转换、涵化整合关系,因此,其教义思想蕴含着游牧民族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法律观念,成为游牧文化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游牧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人文内涵包含信仰意识和血缘关系相依的群体团队意识、坚韧不拔的英雄主义精神、以动态经济模式和活性精神因素的相互交融为原动力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人类对结构和功能认识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与现代科学的新成果,论证了结构和功能的客观普遍性。给结构和功能下了哲学定义:结构是组成客观事物的诸要素的结合方式,功能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整体与特定环境相互作用时所具有的那种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反应能力。论述了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决定功能,功能对结构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探讨了结构和功能范畴的哲学方法论意义:结构优化法,结构模拟法、功能模拟法。  相似文献   

10.
人的精神大系统及其太极图式的结构模型 ,以人类工具性和社会性的生存方式为基础 ,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而逐渐形成。猿人开始有稳定的、经常性的精神活动 ,但整体上处于潜意识状态 ,呈现为一幅混沌天元图 ,意识仅是其中的一个亮点 ;早期智人已有清晰的意识 ,潜意识虽然仍居支配地位 ,已经出现精神太极图的雏形 ;晚期智人的意识与潜意识发展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小系统 ,二者互相贯通和阴阳互补 ,才形成人类精神大系统与精神太极图。个体精神大系统及其太极图结构的形成 ,也经历了类似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文化也是生产力仇保兴,蒲心文人类社会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阶段文化与生产力似乎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两个范畴。生产力系统中不包括文化是传统经济学理论长期以来形成的稳固观念。但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阶段,生产力的结构、性质变了,因此我们重新审视文化与生...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结构功能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的系统,社会的各构成要素以有机的方式相互关联和作用,以实现社会整体的变迁和发展.作为社会构成要素的经济法,不仅仅作为规范而存在和发挥作用,而且是一定社会价值目标及文化的体现.同时经济法与其它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是实现经济以及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17,(5)
以"心"观念为主轴,先秦存在一个以"精"、"神"、"气"、"魂"、"魄"等相互关联的观念所形成的"观念丛"。由先秦至汉初思想界以精气论魂魄的主流观点可见,此观念丛有如下的结构:心可以理解为魂魄,而魂魄可以离开人的形体存在,并分属两个不同的层次——前者与儒家的最高观念天或道家的最高观念道有关,与阳气、精神以及人所具备的高级智能有关;后者与地和人的具体身体有关,与人的感官经验和运动能力等有关,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处于前一较高层次者,究其本质并非人自身所本有,而是宇宙中某种高于人的精气之类驻留于人身之后的结果;处于后一较低层次者,古人论之较含糊,大约便是人作为生命体所具备的一些生物能力的驱动力与原因。对比亚里士多德对于古希腊观念psuché的阐述,可以发现在古希腊思想中存在一个完全类似的观念结构,实际上psuché恰好相当于中国所谓"心"。中希之间这种思想上的相似性,显示了人类在面对人与世界的关系时,所具有的超越文化类型的一般观点,即某种高于人的普遍的精神性因素优先地决定着人自身的精神现象。这为不同类型的"形而上学"具有共性提供了最终的支持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林峥 《南方论刊》2024,(2):12-14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伦理带来了挑战,此时研究并发挥人类智能的优势尤为必要。自由意志为人类智能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人类意识的能动性、创造性、灵活性,人类智能的综合性、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人类情感的丰富性,是现阶段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人们应以开放、积极与理性的态度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进一步发挥人类智能的优势,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交往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是社会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社会学的视野研究社会交往的形成与发展,特征与功能,社会交往与人的素质的关系,社会交往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对于提高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活力,培养劳动者的现代素质,完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推动改革和开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个不断走向开放的交往史。或者说,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是人类交往活动发展的轨迹。这种趋向本身是受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制约的,而这种交往的性质又受生产关系所制约。现时代由于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国际间的联系、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整个社会处在不断的急剧变化之中。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当代社会交往的一个最重要的时代特征。一开放是当代社会交往的重要特征。这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其原因深蕴于社会自身发展的必然性之中。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我们把物质系统以其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与不同的生产方式相适应,曾经出现了互相区别但又顺序相承的不同的家庭形式。一定的家庭形式制约著家庭的结构、规模和功能。而家庭结构、规模、功能的变化,也会反过来促进家庭形式的发展、变化。人类家庭发展演变的趋势是越来越文明,越来越符合人性的发展。在我国,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婚育观念的变化和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家庭形式趋向于小型化发展。现代家庭小型化的结果不是家庭的解体,而是使家庭实现两性结合和感情交流的功能不断加强,并推动家庭由凑合型向幸福型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科技人才管理是对科技人才及其社会劳动的管理,包括科技人才的发现、使用、培养及其作用的发挥。其目标是发挥科技人才的创造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科技人才管理的系统原则,就是把一定范围内的科技人才队伍作为一个系统,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管理,使其达到整体功能最佳。根据系统理论,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方式构成有机整体,要素是整体的部分,要素与整体、环境以及其他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结构,使系统整体呈现出各个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质,具备各构成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时空观是人类生存模式的一种深刻反映。某一种生存模式总是与特定的时间观念相辅相成,而某种时间观念也总是与一定的生存模式相互契合。人类生存模式与时间观念的相互契合关系深刻体现了时间观念的辩证法。中国现代化建设正进入最关键时期,时不我待,要想完成社会转型的艰巨任务,必须使中国人在时间观念上有一个根本性的转换,走出传统的羁绊,树立现代时间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跨越时间距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早日登上现代化的前进快车。  相似文献   

19.
论实践观念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实践观念是实践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主体自身的主观意图综合的产物,体现了认识和意图的统一。实践观念中的理解客体及计划、方案等都是实践主体将获得的认识成果和主体自身意图相结合加以观念创造的结果,是相关的成份通过一定方式相互整合而成的,因而实践观念有着内在的结构。分析说明实践观念的内在结构,有助于理解实践观念的内容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从而使实践观念的建构从自发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20.
一、信息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力是一个大系统,如果把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来看,其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就不尽相同,信息作为生产力系统的一个独立软要素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其作用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信息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自然生产力或原始生产力的阶段。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劳动者、劳动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