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佩 《职业时空》2004,(5):26-27
在我国,随着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增多,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而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鉴于小股东的利益在实践中容易受到大股东或董事的侵害,西方各国都在不断加强对小股东的特殊保护,这已成为现代公司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实践,寻找适合我国公司制度的小股东保护措施,对于完善我国公司法律制度具有现实而迫切的意义。我国《公司法》关于小股东诉讼保护的立法缺陷我国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受到大股东侵犯的情形几乎未作任何救济性规定,对于公司内部控制人侵害公司权益的行[(\316\252)52.6(\243\254…  相似文献   

2.
完善的法律对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是促进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小股东所汇集的资本是公司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也是公司大股东与小股东双赢的最优选择。本文浅述了新公司法出台在股东知情权、投票制度、股东召集程序等层面对公司中小股东形成的制度保护。  相似文献   

3.
江倩如 《现代妇女》2014,(4):119-119
如何保护股东的利益,处理好公司与股东之间及大小股东之间的关系,不仅直接关系到股东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公司制度本身的存废,并进一步波及公司的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债权人乃至整个的利益。如何解决此类争议以及对利益受损股东的权利应怎样救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公司发展的结果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经营者与大股东的利益并不总是与所有者或小股东的利益一致,这必然产生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失衡.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失衡。因此,通过合理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使公司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就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价值。但是,公司治理并非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其中,司法作为社会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完善公司治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中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对我国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黄明 《现代交际》2010,(12):24-25
一人公司的"一人股东"特征成为众多人主张禁止一人公司为股东担保的理由。笔者认为一人公司为股东担保是公司利益的需求,是公司担保权能的体现,而一人股东特点、关联交易的质疑并不能成为禁止公司为股东担保的理由。通过对我国一人公司为股东担保立法现状的分析,针对限制一人公司为股东担保问题,笔者建议我国首先应完善公司法对一人公司的规定,在法规中明确规定股东的诚信义务、公司为股东担保的必要书面形式记载义务、公司为股东担保的限额以及无限责任的例外适用情形,并通过规定设立严格的资本充实维持制度。  相似文献   

6.
股权确认规则一直以来是公司法中的核心构成之一,它是股东身份的衡量标准,决定谁才是真正的股东,谁又能够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以澳大利亚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作为研究背景,分析与归纳值得我国借鉴的公司法规则。纵观域外法系,美国公司法和英国公司法的制度设计存在诸多不一致,而澳大利亚公司法居于折中地位,既不像美国公司法那般激进,又不像英国公司法那般保守。同时,澳大利亚公司法中的股权确认规则设计得比较明晰,其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内容较多,若加以利用有助于解决实践中错综复杂的股东资格纠纷诉讼。  相似文献   

7.
叶炜  王瑛 《职业时空》2005,(12):5-7
在现代股份制公司的管理实践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委托一代理问题凸现。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一代理问题主要是一个道德危害问题。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和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经营者行为的结果不仅能使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且也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股东的效用,将是解决委托一代理问题的上乘之策。  相似文献   

8.
公司股东和公司债权人是与公司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类利益群体,公司法对股东的权利和法律地位有充分的肯定,而对公司债权人的保护却缺乏积极有效的手段。一旦企业破产,其债权人往往处于被动不利的境地。本文为保护债权人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设想,粗略论述了如何从国家政策、立法和制度方面来加强对破产企业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股东的勤勉义务是股东所应履行的相关义务的技能要求,也是衡量和评判股东具体工作的要求。股东的勤勉义务在公司的制度组成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能够进一步强化股东的义务,为公司维护各股东的权利提供了保障。而股东对于公司事务进行决定和管理,又会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将股东勤勉义务进行明确和规定,能够使股东更加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参与公司工作时也能够更负责任,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促进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艳 《职业时空》2008,4(11):85-86
本文对分立中的中小股东保护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公司分立相关法律规范作出完善。  相似文献   

11.
股东知情权是股东享有的重要权利之一,对股东知情权行使的正当目的考量,不仅是立法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律适用是否正确的前提条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为审判中如何认定正当目的提供了裁判依据,体现了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倾斜,但是理论界仍然负有对正当目的做进一步学理解释的任务,如此能减少法律的隐蔽性风险,在此基础上,也能够架构实务界较为统一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的产生对于公司而言便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实施以来,在实务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概念与程序性问题。面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我国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显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无法解决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有关股权转让的各种问题。本文围绕《公司法》第七十二条,从法律实践方面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进行探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阐述笔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以及相关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同城化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是相邻城市之间围绕"同城化租金"与共同利益这一核心,基于更低交易费用诉求的利益博弈与利益共享的制度变迁过程,是基于区域制度租金与潜在收益的"协调博弈—合作博弈—分配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一、公司人格否认概念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又称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所谓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基于特定的事由,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否认公司法人的独立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承担无限责任,以制止滥用公司独立人格.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法律公平正义价值目标的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蔡禾 《社会学研究》2012,(4):10-16,241,242
社会管理不是要追求一个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而是要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建立一个有序的关系。当今中国社会矛盾的凸显和日显激烈的趋势与普遍存在的"个体化诉求"和利益博弈力量不对称相关,与利益诉求的转型和群体博弈制度的缺失相关。社会管理创新需要搭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的利益博弈平台,探索利益诉求的群体表达机制;需要搭建能累积以网络、信任和规则为要素的社会资本的平台。由此,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中间地带"才能重新形成,政府才能真正回归到法律的执行者、秩序的维护者角色。  相似文献   

16.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转型下的产物。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看,"民营企业"是"国营企业"的对称,是除国家直接经营管理的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的总称,是一种企业治理的实现形式。所有者(股东)与决策者(董事会)和经营者(经理人员)之间是委托代理的关系。代理人是普通的民(即社会经济人)而无任何官方色彩,委托人赋予的委托责任纯粹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没有要求代理人去实现不属于企业功能  相似文献   

17.
于倩  白逸民 《现代妇女》2013,(11):84-84
在实践中股东作为出资者,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现象很普遍,对我国的商事活动的发展带来了阻碍,影响商事活动的稳定性。本文鉴于股东出资的现状对股东出资责任进行论述,首先分析了股东出资责任的概念。论述了商法上股东违反出资责任的类型,进而分析了股东缴纳出资责任以及救济,希望对股东出资责任这一商法制度有所解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许多公司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就需要国家制定出公司法,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支持。公司法在规范公司股东行为和划分股东权益上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介绍了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现状,阐释了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的必要性,着重探究了新公司法对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郝爱文 《职业》2011,(12):97-98
一、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特点我国的融资顺序一般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即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融资理论存在明显的冲突。无论是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还是经济效益差的企业,都竞相选择股权融资。近年来,增发新股成为上市公司热衷的股票融资方式。由于增发新股条件较为宽松,定价较高,发行规模较大,不受规定的比例限制,一次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资金,更受股东的青睐。大多数股权由少数几家大股东所拥有,存在一个或极少数的控股股东。大股东可能利用其绝对控股地位为自己谋取利益而牺牲中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20.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是我国公司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根据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特征,新股东加入会影响公司运营及股东间的合作。股东对外转让股权受到优先购买权限制,但我国《公司法》对此规定过于笼统且不易操作,在司法实践中做法也不尽相同,常引起纠纷。本文拟就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