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日本物流业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 ,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引起了经济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被称为经济领域“未开发的黑大陆”、“第三利润源”、“企业脚下的金矿”。尤其是日本 ,物流产业被视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物流现代化 ,在某种意义上已被视为日本经济发展的车轮。  一、日本物流业的特点  在日本 ,从事物流服务的有 1 50万人 ,每 50人中有一名是做物流服务的 ,物流的广泛由此可见。日本物流管理 ,已经形成了适合其国情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其主要特点是 :   1 .运…  相似文献   

2.
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 ,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战后日本企业的技术改造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也积累了诸多的经验。当前 ,在我国正值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的关键时刻 ,分析研究日本企业技术改造的经验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当前的特点  当前 ,日本企业的技术改造 ,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1.高度自动化。 90年代以来 ,日本企业为对付日元升值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 ,在技术改造上争相建立以灵活的生产系统和电脑综合系统为代表的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系统。这…  相似文献   

3.
以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为团长的日本京都学术恳谈会访华代表团一行九人,于1979年11月3日至22日在我国进行学术交流.团长井上清做了题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现代化的特点》的学术报告,对我国目前的四化建设有可资借鉴之处.井上认为,日本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政治方面推翻封建的幕  相似文献   

4.
日本企业管理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企业管理文化的形成及特点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白钦先徐平所谓“企业管理文化”,是指人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想意识观念,一种思维方式,它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的。在企业管理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日本企业经历了与欧美企业不同的发展道路,并形成了自己...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改变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潜结构”,使我们的国民从思维方式、态度、行为方式上都现代化起来;只有我们的国民从“传统人”变为“现代人”我们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才有可能,没有主体人的现代化,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一个富于个性的民族,无论是从其自身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还是从战后经济成长的轨迹来看,都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而在日本的国民性格当中,可以说“实际主义”是一个重要的侧面,它突出体现在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现实社会生活诸方面,成为日本国民性的显著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的计提,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扩大再生产,也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战后日本于1951年重新制定了折旧制度,并在实践中进行不断修改补充,从而形成较为完善和具有特点的折旧制度的,对日本实现工业现代化以及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均起到积极作用。现将其主要特点简述于下日本折l日费计算因素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企业的分类标准 ,一般是按业种、职工人数和营业额来加以划分的。按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法》的规定 ,在工矿企业中 ,从业人数 30 0人以下或资本金 1亿日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批发业中 ,从业人数 10 0人以下或资本金 30 0 0万日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零售商与服务业中 ,从业人数 5 0人以下或资本金 10 0 0万日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战后 ,日本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与现代化大企业同时并存 ,形成独特的“双重经济结构”,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 ,日本中小企业约有 65 0多万家 ,约占企业总数的 99% ,吸纳就业人员约…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在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前提下,进行了全面改革。经过经济恢复和飞跃,到1970年前后实现了现代化。日本经济腾飞原因很多,我们认为教育在日本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日本对教育事业极为重视,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说过:“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基本”。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表明:发展教育确实是迈向现代化的捷径。本文试就战后日本各时期的教育改革来探讨教育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化关乎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起点与终点。在城市里,人的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等都发生巨大的改变,也给现代人的出现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条件。城市的种种特性使人迅速现代化,但也产生了异化。  相似文献   

11.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创造了世界史上的“经济奇迹”。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相一致,战后日本人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价值观及行为方式问题与现代化发展紧密相交,因此,日本战后价值观变化的规律及有关的经验、教训等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2.
书讯     
日本人的外向意识平献明主编该书从文化心态分析角度,重点阐明了日本人强烈的外向意识在战后日本以工业为中心的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驱动作用。日本的现代化是多方面的,因此,该书也如实地涉及到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科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人既是现代化的主体,又是现代化的目的,拓展中国道路离不开人的现代化的主体支撑。人的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人的失落"反思的结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现代化是在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现代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社会关系不断确立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也是中国近代以来迟未解决的历史课题,虽然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但是今天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成为阻滞改革的现实障碍。人的现代化的推进必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完善、民族文化的复兴,必将带来中国道路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理论和现实的分析,论述了思维方式是在人们大脑中相对稳定的格局,与人的社会属性密不可分。任何一种思维方式,其基本属性必然表现出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必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在思维方式的深层中,最关键的是观念要素。因此,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思维方式,应是双动的态势,并在实践中不断校正这种态势,力戒“线性思维”的形而上学局限性,并在改革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维方式,寓现代化于传统之中,创造出带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代在日本的科学著作和期刊中开始出现为数不少的关于“日本文化论”、“日本人论”以及关于日本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心理”的文章,论述日本民族文化有哪些本质特点和典型表现。七十年代这类著作充斥了商店的橱窗,成为广播、电视、报刊的主要内容。各方面人士对此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形成了一股“民族文化热”、“内省热”。  相似文献   

16.
耿菲菲 《学术交流》2003,(6):118-121
中国文化上的两难困境 ,即传统本位论和全盘西化论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在文化学上的深层意蕴也就是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进化主义的对立。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政治的现代化 ,而且还包括文化的现代化 ,而文化的现代化实质上也就是人自身的现代化。要走出这一困境 ,我们必须超越旧有的思维方式 ,才能实现现代化观念上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是中小企业最多的国家,因此它也是中小企业经营者最多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中小企业经营者在自身努力和政府扶植下,其素质不断提高,并形成了与大企业经营者不同的一些特点。他们以旺盛的企业家精神,敢于向大企业挑战,勇于向新领域进军,在工业、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部门中迅速成长,为推动本企业的发展乃至日本经济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与儒学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王家骅广东商学院杨,杨志书作为民族性之表现的思维方式,是指由思维的多种要素、形式和方法而组织的,长久、稳定、普遍起作用的思维结构与思维习惯。各民族文化的比较研究表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整体的思维倾向,从而形成自己...  相似文献   

19.
与日本对世界的其他重大影响相比 ,日本的现代化方式对世界的影响要重大得多。这种影响清楚地表明 ,你并非一定要采取“西方的”文化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达到繁荣昌盛。日本从 1 5 0年前打开国门之时 ,就打算只保持自己文化中的一点而不管其他 ,即所谓“日本精神 ,西方事物”。日本是怎样成功地做到这一点的呢 ?在某种程度上是源于它对国门缝隙的控制 ,这种缝隙会使种种新思想和新做法流传进来。当时的日本将军们把同欧洲人的所有经济和其他方面的交流限制在西南港口长崎的一个微型人造岛上。当美国人于 1 85 3年将舰队开进江户 (今东京 )湾 …  相似文献   

20.
徐静波 《日本研究》2007,1(4):57-61
亚洲主义是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的一种日本社会思潮和运动,其基本特点是主张建立以日本为盟主的亚洲人连合体,以对抗来自西方的白种人的入侵,到20世纪前期则演变为日本向亚洲武力扩张的"大东亚共荣圈".战后,亚洲主义的意识依然残存于一部分日本人心中.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的崛起,日本却对东亚共同体的建设持冷漠的态度,甚或提出与之相抗衡的海洋性亚太联盟的设想,其基本的动机则是试图保持日本在该区域中的主角地位,它在表现形态虽与早期的亚洲主义有异,而在根本的思想源流上却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