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这一阐述明确地说明,要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走法治之路。市场经济条件下,若仍然滞囿于“治”及“法治’孰优孰劣的争讨,恐有不合时宜之嫌了。与现代经济体制、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同频共振的‘”法治化”途径的取择己为不争之辩。中国传统法制有着浓厚的人治、德治色彩,与以法治为木质特征的现代法制迥然异趣。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实为由中国传统的人治制度向法治制度的创造性转换过程。鉴此,法学工作者正致力于这一以传统“人治”为逻辑起点,以现…  相似文献   

2.
李育全  马雁 《学术探索》2001,3(2):31-33
农村民主是我国最广泛的民主,农民是我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体.我国社会的民主状况、民主法治化的程度,直接取决于农村和农民的民主状况.本文从农村民主法治化的视角,透视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化进程中的农村民主的现状,构建农村民主法治化的前景和未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法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推动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而社会和谐则能够优化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的实现基础,能够为党的执政方式的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能够为党实现执政方式法治化、完成执政使命提供现实条件。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就应然状态的律师形象而言,对法治的信仰是职业的天性,对权力的制约和权利的保障是职业的习惯,而社会民主和社会公正蕴含在其职业的追求之中,因此,律师形象就是社会管理法治化图景的缩影,律师形象的形塑过程构成了社会管理法治化的路线图,标记了社会管理法治化的起点、路径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微协商”是推进“微治理”的重要民主形态,其特征优势体现在协商主体、议题性质、议题内容和成果形式等方面。资源输入、利益关切、多元协作和多维赋权是其运行机制。通过分析L区民生微实事治理的制度构成和运作流程可以看出,确保微协商的技术可行性,应借助多元主体的平等互动,促成协商全程的法治化,科学引入操作方法,有序对接协商意见与政策制定。通过民主技术的导入,微协商实现了基于微实事治理的赋权、赋制和赋能过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微协商民主下的基层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6.
吉登斯民主视野中的情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登斯把其"交往理性"应用到情感领域中,提出了"情感民主"的理念。建立情感民主既是现代性的需要,又是积蓄坚持和恢复传统的动力和压力的结果。人类爱的情感经历了三步曲:激情之爱、浪漫之爱和融汇之爱,融汇之爱是迄今为止情感民主的最理想形式。吉登斯倡导要通过变革,实现亲密关系向纯粹关系、信任关系的一系列转化,以达到情感生活的民主化,这是亲密关系变革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7.
我国乡村治理经历了传统的“礼”治、当代的“管”治及现代的“法”治三种治理模式.转型期的农村正处在由“管”治模式向“法”治模式转变的中间地带,非法治化治理方式的惯性严重阻碍了乡村社会的发展.乡村治理必须以二元权力的有效衔接为基础、以村民民主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为路径,以村民制度化利益表达为保障,以公共服务产品的优质供给为目标,逐步实现乡村法治化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8.
民主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是我国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目标指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民主道路探索到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新路,从政治协商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确立,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制化"到"法治化"的演进,展现了螺旋式上升的理论逻辑。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治化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法治化建设与民主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的法治化建设与民主参与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公民的民主参与,可以调动社会力量,提升法律的权威,监督权力的运行,从而加快城市法治化治理的进程。只有努力完善制度体系,拓展有序民主参与渠道,并使公民具备相应的参与理念和参与素质,才能持续推进城市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赵平 《兰州学刊》2009,(8):152-154
热爱全体学生是师德基本规范,而现实不尽如人意,“体罚”、“心罚”、违法乱纪时有发生。钱焕琦教授2002年在《道德与文明》第4期《论师爱之过当与恰当》中,提出了“爱之不及”和“爱之过当”理论,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师爱过当”之心理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党内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性工程”。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着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当今特别凸显在党内民主与基层民主的互动上。促进这种良性互动是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信访纳入“国家安全”的范畴,并将其作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凸显了信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基层信访法治化建设是信访沿革的必然趋势,“信访不信法”“以访压法”“弃法转访”是基层信访突出存在的三个法治化困境。情境互动论是探究其深层次困境逻辑的理论支撑,也是对信访场域互动和博弈形式的反映,身份情境、形象情境、叙事情境是三个主要解构维度。基层信访法治化建设应聚焦在以协同治理强化身份认同、以群众路线推动形象叠加、以“五治融合”丰富叙事空间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台湾当局不断加强利用“民主牌”来推动“务实外交”的力度,手法也更加复杂多样。台湾打“民主牌”有看多重考虑,一是取悦美国,二是要稳住执政阵脚,三是要在国际及岛内贬损大陆的形象。西方民主的弊端加上台湾“民主”的劣根性,使得台当局的“民主牌”实行起来困难重重,大陆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也沉重打击了“民主牌”的气馅。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导下形成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是其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从来离不开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以民主促民生"的必然之举.社会主义民主只能是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人民性原则和法治化原则相结合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表率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党群关系也决定着政群关系、干群关系,良好的党群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因而维护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当代中国民主进程中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民主”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人民民主的“全过程”要素与人民民主本质的内在关系,具有指导人民民主理论再造之价值。在理论内涵上,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融贯一体,将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有机结合,构设了以整体性为创新特色的民主构成理论形态;在制度形式上,以“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为要旨,融合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论以统合人民民主诸制度,揭示了人民民主制度的多元性和系统性;在实现方式上,以“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为鹄的,以“三个具体地、现实地体现”为标准,统摄人民民主实现的诸路径。  相似文献   

16.
乡村作为人类的基本聚落,其治理成效如何,直接攸关生产生活秩序能否有序、和谐、稳定。基于法治化框架来推动乡村治理体系与自治、德治有机对接,是确保农村社会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由于在当前的乡村社会场域之中,法治仍处于边缘化位置,“知情祛魅”现象又普遍存在,因此乡村治理的法治化虽有明显推进,但乡村治理系统的运转仍然不够顺畅。为此,需在继续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其与“自治”“德治”两种治理范式之间的融合,由此驱动农村社会的稳定、协调、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共舆论与和谐社会的法治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从“极左”思潮影响下的政治信仰中走出来,进入了民主法治化时代的公共舆论之中。公共舆论不仅是重要的权力制约和监督力量,提供了制度运行的价值基础,也搭建了民主参与和对话协商的公共平台,促进了多元和谐和社会稳定,并拓展了民主法治信念的传播途径。从而为法治秩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必须加强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司法保障,促进公共舆论功能的充分发挥,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体系中,参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一方面是为了整体提升中国政党体系的民主水平,因为在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时候,参政党的党内民主水平就成了一个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参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也是为了更加有效地与执政党进行合作和政治协商。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已经提升了其组织、制度及决策等的民主水平,这就要求参政党也要在党内民主建设上达到相应的水平,否则就会影响合作和协商的效率。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要积极借鉴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经验,采取法治路径,建立和健全党内法规,积极稳妥地推进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提升参政党党内民主水平,整体性推进中国政党体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金桂兰  高井会 《理论界》2005,(4):142-142
在党的制度建设体系中,实现和发展党内民主是关键之关键。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1〕“发展党内民主是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的必由之路。一、发展党内民主的必要性在党内推进民主,不仅由其自身的性质决定的,而且也是现实政治发展的需要。首先,政治上的“完全民主性”是共产党先进性的一个本质规定。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其先进性不仅在于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使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且在于其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在政治上是平等的,这就是说,党内在政治上的“完全民…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所确立的文化本作精神是什么?或者说五四精神是什么?人们肯定会回答是“科学”与“民主”。把五四文化精神归纳为“科学”与“民主”,固然是极有道理,不过,在我们看来,这决非五四文化精神的全部。“科学”与“民主”是五四运动的旗帜,但同时也是此前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旗帜。早在戊戌变法前夕,严复就曾揭橥出“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是西方文化的命脉,并进而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要用”的新文化体用现①。因此,“科学”与“民主”尚不足以概括五四文化革新的底蕴。我们认为,五四运动的本质内容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