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在有1.8亿文盲,其中70%是女性的中国,社会对她们寄予的厚望可想而知。高等学校中的女大学生多数勤奋好学,渴望成才,渴望自己人生有所作为,对此,她们已经付出了青春的辛劳和汗水。但是,由于种种习惯限制,特别是传统的择偶意向——“男强文弱”、“郎才女貌”、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仍然影响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追求,成为现代女大学生成才的心理误区。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男女两性社会劳动能力和强度的平均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是在家庭中女性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2.
就近几年我国的择偶现状而言,人们似都有这么一个印象,即我国城乡青年的择偶观在发生着由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由注重外在条件到崇尚内在条件变化的趋势。其中在择偶标准上不断翻新和升级的,又莫过于女性对男性的要求与选择。与此同时,又有一些女性发出中国没有几个真正的“男子汉”或“男子汉”太少了的感叹或哀鸣。用一句概括的话讲,也就是理想的择偶标准(要求)总难以成为现实。那么为什么现实总是使这些变得更“理想”的择偶标准不能如愿呢?我的一个基本看法是,尽管我国近几年人们的择偶观、择偶标准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基本上还不是一种质的变化,至多也不过是一些量的变化而已。所以,一些人虽然在择偶标准上尽量全面、完美和高标准化,但终因整个婚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间秘密语》一书,最近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该书作者曲彦斌同志,是新兴人文科学“民俗语言学”理论的提出者,有《民俗语言学》、《副语言习俗》、《中华民族数文化》、《中国俗语学史》等十余种专著,主编有《中国民间语言文化丛书》、《雅俗百科丛书》、《中国民间秘密社会百态丛书》、《俗语典故》等学术书籍。  相似文献   

4.
严葭淇 《东西南北》2013,(16):79-79
“穷玩车、富玩表。”这句俗语显示中国富裕阶层对名表的喜好。中国内地是瑞士表的全球第三大市场。前段时间,瑞士表或零关税的传闻,吸引了众多对瑞士表心向往之人的目光,其中瑞士表是否会因此降价的猜测,更牵动着中国瑞士表迷们的心旌。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在实体价值层面的最大特色是司法的宗法伦理理性。“经义断狱” ,充分体现了儒家之礼对中国古代司法活动的影响 ,礼治主义成为中国传统司法的最高原则 ;“德主刑辅” ,着力提升道德在中国古代司法中的重要性 ,深刻反映了传统司法的德治主义精神 ;“御笔断罪” ,形象地表现了皇帝对司法的控制 ,透视出中国传统司法中皇权至上的实质和鲜明的人治主义色彩 ;“和谐与无讼” ,代表着传统中国人对诉讼司法目的的理想追求 ,是中国传统司法文化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最高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终极指向之文化哲学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既是中国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 ,也是中国人所设定的最高人生理想。文章立足于历史和文化哲学的视野之下 ,着重阐明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即终极指向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形式 ;分析其发展的认识论根源、价值论根源 ,以及原始思想基础 ,力求更深入地揭示中国文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张兆林 《学术交流》2006,(6):168-171
中西方关于和谐社会的畅想是人类丰厚的文化积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等四大文化意识范畴;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社会畅想分为五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集中展现为哲学与美学相统一的“理想国”、虚幻的永恒和谐的“上帝之城”、文学浪漫气息浓郁的“乌托邦”、唯理论阶段的“理想社会”及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价值追求”等丰富多彩的论述、梦想、设想和实践。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社会畅想的丰富思想内涵,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和谐社会构建理论的优秀沃土和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8.
收惊傅憎享李申《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安抚受惊吓的孩子。”收惊不是安抚,而是一种习俗。此俗缘于灵魂崇拜,人信仰万物有灵,不仅认为人死后灵魂可升天堂或下地狱;而且还以为生存时灵魂可以离开肉体,如“灵魂出窍”。受惊吓谓之“吓掉魂了”,而“失魂落魄”。“...  相似文献   

9.
贺麟作为中国20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建构了较为成型的文化哲学体系。该文从文化本体论、文化方法论、文化理想论和中国现实文化观四个方面全面展示了贺麟的文化哲学体系,并对贺麟的文化形上学以及“中体西用”论的特点等问题作了深入的阐释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所谓婚姻介绍,就是帮助当婚男女择偶。所谓择偶,就是俗称的找对象。近年来,有人感到我国青年也有择偶的问题,因此极力建议开设婚姻介绍所。但调查主要几个介绍所开办两年的情况,成功率大约在2%。人们感到疑惑,婚姻介绍所究竟好不好呢?婚姻介绍所究竟好不好,还需有一段实践才能作答,我们不能姑妄言之.但是,婚姻介绍所既是帮助人们择偶的机关,那么对它的评价就离不开对择偶问题的分析。择偶,实际上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就是当婚男女要选择怎样的对象,婚姻应当建筑在爱情之上,还是共同的职业兴趣之上,还是对方的经济条件之上,当然,全部吻合最好,但如果鱼与熊掌,两者不可兼得,哪一个为先,哪一个为后?这可以称为当婚男女的“婚姻价值定向”。第二层,则是技术性问题,这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选择到自己理想的“偶”,实现自己的价值定向。这两层意思看似相对独立,实质上是密切地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分析的关键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古代的“九品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品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特有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以“九”为模式的文化源远流长.大量史料说明,“九品文化”发端于远古夏禹时代.“九州”的划分不仅仅是地理概念,也使“九”深深植根于华夏民族思想意识中。班固以九品叙录古人,陈群立九品官人法,“九品模式”开始形成强大的辐射力,影响涉及中国古代文化、文学、政治等各个层面,形成了中国古代以“九”为大.以“九”为最的“九品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百姓是讲实际的,只有耳闻目睹的才是真实的、重要的。他们热衷于“小渠道”的传播,从中得到信息和知识,并以此作为判断社会是非的依据。由此可见“小渠道”与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文化典籍可谓浩如烟海,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人所共知,文化典籍大都属于官方或称正统文化,通常情况下平民百姓是排除在外的。再者,平民百姓受教育的机会较少,而人口的大多数又是平民百姓。在老百姓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少的情况下,“小渠道”就变得特别重要人们才‘小渠道”的东西又特别感兴趣,无疑“小渠遣”影响中国人…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儒学底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党根据时代的需要,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公民与政府、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而倡导“和谐”思想的传统儒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因此,在21世纪,弘扬传统儒学文化,吸取儒学智慧,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加速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知为什么,社会前进了,科技发达了,经济繁荣了,商品丰富了,人们有钱了,却越来越憎恶、惧怕这个“骗”字,却越来越喜欢、热爱这个“骗”字。憎恶和惧帕、喜欢和热爱从来在商品社会中就是一对冤家,然而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在中外古念概莫例外。这几年我们的确有钱了,但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流毒并没有减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解放后绝迹已久的一些坏事也复活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总是与这个“骗”字相伴而随。我翻了一本《俗语典》,原来这个“骗”字是“”,说的是人抬脚跳腿跃上马背。但俗语还说,骗上高楼拔短梯——达黎然写…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经济转型既包括器物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变革,也包括价 值观念和生存方式层面的文化转型。后一重变革的核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提升和新的理想人 格的重建。而新的理想人格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的自我超越本性的发展.所谓人的自 我超越,是指人对自身存在的限制、现状、现实和有限性的超越和突破。这种自我超越是人区 别于动物的本质特性,在某种意义上人是自我超越的存在物。人的超越性是由内在关联的三 个因素决定的,这即是人之存在的限制性、人的实践能力和人的自我意识.换言之,人的实践 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增长表现为人对自身存在的诸方面限制性的超越,特别是对人的个体存在 的限制性、人的物质活动的限制性和人的存在时空的限制性的超越与突破,由此人的超越性 在三个基本维度上展开,即个体-人类维度、物质活动-精神活动维度、物质存在时空—社会 存在时空维度。在这三种维度上生成的自我超越性理想人格正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所需要的理 想人格形象,是“新人”和“新社会”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0月,平地一声惊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豪迈的宣言使一个饱经沧桑、饮尽苦难的古老民族从这个世界中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尊严和骄傲。对新制度的无限信任,使满怀理想、激情澎湃的中国人有理由认为:何一个“东亚巨人”是指日可待了。我们不会忘记,“东亚病夫”的耻辱曾怎样地痛烙在我们民族的心灵上。“要让中国人扬眉吐气,昂首阔步”的信念就这样激励着无数仁人志立前仆后继,写下了一页页悲壮的历史。然而,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并不表明我们真的可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因为历史遗留下来的不…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在广州举行“传统文化与人的现代化”理论研讨会,近4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围绕着“传统文化与人的现代化”的主题,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功用、当前的文化现实、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社会基础、文化创新机制、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冲突以及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选择等有关文化建设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召开传统文化与人的现代化理论研讨会@旭日  相似文献   

18.
蔓字异读     
蔓字异读傅憎享“替你生下个根绊儿!”(62)回注家因不明“绊”不是正字,而是借字记俗语之音,故而误释“绊,北方称子女年幼者为绊腿的。”(吉版《金瓶梅词典》其正字为主,俗语语音为“盼”。根,根抵,蔓,枝蔓。指子息枝生蔓衍,瓜胜绵绵然。《儿女英雄传》作“...  相似文献   

19.
苏联哲学著作中存在两种主要的文化观点。第一种观点把文化看成是人的存在的个人方面,是社会的东西和个人的东西相符合而和谐化的过程,是人的能力的发挥。这种观念是通过“人的本质力量”、“创造”、“精神财富”这些概念而具体化的。这些概念提出价值的标尺,可以使我们“衡量”具体历史的人接近文化理想的程度。这就叫做文化的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文化社会观,是对未来社会的理想构念,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他深刻批判了阶级社会的罪恶和灾难,在精神境界建构了一个男耕女织,纯朴无私,人人能自由地进行创造活动的理想文化环境,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倾向,成为古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思想渊源和士人精神生活的理想故乡。另一方面,他以“复其初”的循环论历史观为依据,抽象地否定了私有制度及其文明成就。从而,他所寻找回的失落的人,只能是抽离了社会文化内涵的“自然人”,其理想的构念也只能成为理念世界中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