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劳动经济学角度探讨了高职实行"双证制"的动因及问题,认为"信号传递"是其外因,"预期收益"是内因和基础。而"双证制"运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起因于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由此提出"双证制"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重庆市黔江石会中学经过八年的行动实践,形成了"农"、"科"、"教"有机融合的"三教结合"农村特色教育模式,整体性推进"三位一体"综合课程与教学改革,有机融合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创造性地提出了"双证并进"的课程模式与"六连结构"的教学模式,"以教脱贫"、"以教促富"、"以富促教",打破农村"贫"与"愚"恶性循环,最终探索出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双赢互惠"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内容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必须熟练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基于"课证岗"融合理念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不仅能提高学生导游资格考试通过率,同时更能提升学生就业综合职业能力.具体改革策略是:结合导游资格证考试要求和导游等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强化校内和校外实践环节,加强"双师双能"教师团队建设,多元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就业的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大力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技能培训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将职业技能认证要求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的有效融合贯通的“双证融通”制度。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学前教育学课程忽视了将"课岗证赛"内容的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为课而学""为岗而学""为证而学""为赛而学"的重复性学习的现象。这种学习既浪费了教学资源,也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压力。改变上述现象的关键是实施"课岗证赛"融合式课程。此课程具有整合性、实用性和实训性的特点。在实施时可以通过"三阶段八环节"的流程,即社会调查、专业研讨和制定实施课程计划等环节来完成教学和实训任务,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满足"课岗证赛"对人才的专业素质需求。  相似文献   

6.
结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体会,从精品课程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有关问题。在课程建设中,应根据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符合职业标准的课程内容体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实现岗、课、证的融合,并建立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常州工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师资的现状和"双师结构"队伍的能力和素养要求,探索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构建的路径,旨在建立校企合作、拓宽渠道、双向结合、注重实践的"四位一体"的框架,为建设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的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双一流"建设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意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高校社科学报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双一流"建设方案实施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抓手。同时,"双一流"建设也为高校社科学报突破瓶颈、走出困局,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办法。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校社科学报应当找准自身发展与"双一流"建设方案的融合点,从提升学术质量、提高编辑素质、培育学术梯队三个方面来提升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报和栏目,为"双一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在其代表作《觉醒》中通过男女主人公形象与性格的对比以及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意象运用,以"双性同体"的创作方式解构了男女二元对立的父权制的概念,体现了"双性和谐"、"二元融合"的女权主义创作思想,反映了20世纪之交美国"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摆脱父权制社会赋予传统女性的角色、追求独立与自由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0.
有效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开发人力资源、注重职业导航,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养等六大方面拓展素质提升.这需要建立完善有效的一体化运行模式,包括操作管理、项目规范、评价认证、激励监督、认同互动等五大系统机制.第一课堂学习取得"毕业证",第二课堂训练获得"素质拓展证","双证"的授予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高职文科类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具有文科特色的"一体设计,一教双证"实践教学体系,阐释了其深刻内涵及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两岸关系因"横向交往密度"与"纵向交往深度"发展的非对称性特征,从而呈现出"内卷化"现象。这一现象是"利益"和"情感"双轮驱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就过程而言,两岸关系将呈现出"情感疏离—情感冲突—情感融合"的倒U型发展特征。要化解两岸关系的"内卷化"现象,需要在正确处理"情感与认知"、"利益与情感"两对关系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两岸民众间的情感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产教融合视域下本科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要根据服装产业对人才需求变化作出调整和优化.本文深入分析、探索"双主体"融合渗入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优化的原则、路径,提出将传统学科难度递进的课程体系,优化成为突出实践能力、学科交叉融合、难度递进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以培养适应未来服装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所谓"双证书"制度,是指为推动学生达到多元技能的培养目标的制度上的保证。文中所涉及的"双证"是指高职教育中,毕业生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外,同时必须通过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主持的技能鉴定考试,至少获得一个体现本专业核心技能的职业资格证书。集中讨论了为适应此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所采取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定义、特征和我国当前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重置、闲置现象严重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概述;并从有利于扩充高等教育资源、提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率这两方面解释了高等教育与社会教育资源融合的现实意义;又从实行"双师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弥补办学条件的不足、健全就业服务体系这三条措施归纳了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教育资源的融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证据法律制度中,语词"供"与"证"当属核心词语。在我国传统证据法律制度中,"供"与"证"的内涵、外延、关系,规定着我国古代证据规则的空间格局,标志着我国传统证据法文化的特质。"供"与"证"一端连着传统,一端牵着现代。"供"作为言词证据,依然存在于现代刑事诉讼领域。指称人证、物证的"证"除内涵与外延变化外,依然是现代刑事民事诉讼的核心证据。作为证据用语的"供"与"证"是一种文化符号,不仅是制度意义上的符号,更是法文化意义上的符号,它表征着一种理念、一个过程、一种意识、一种态度,反映了我国司法证据制度,由重口供到轻口供、由零口供到重物证、由口供至上到券证主导的制度性转换。  相似文献   

17.
2016年中国政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进而实施创新驱动国家战略.这就要求高校需适应新形势需要,培养创新型外贸人才.结合滁州学院办学定位和办学实际情况,分析该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发现问题进而在校企合作基础上以"岗、证、赛、课"原则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并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物质利益的驱动、内在发展诉求与外在评价的矛盾、各行其道与融合共生的文化区隔,已成为阻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挑战。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发展取向,大力推行分门别类的评价机制及跨界融合的培养模式,尝试以教育生态学中的教育生态链思维、复杂思维和整体思维来解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关于价值取向、评价机制及发展模式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化寓于语言,语言折射文化,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文化的接触与融合必然与语言的接触与融合密不可分。文化的接触与融合以语言的接触与融合为媒介,语言的接触与融合又会进一步促进文化的接触与融合。语言接触与文化融合路径下建构的文化是一种语言、文化双和谐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20.
《逍遥游》的小大之辨有"警钟"与"立境"的双重定位,并由此引发出"破物"与"证境"的双重任务。《齐物论》紧随《逍遥游》而出场的优先性地位,就体现在其小大之辩正是明确承接着这双重任务而来。由此,对贯穿于《逍遥游》《齐物论》的小大之辩这一中心线索进行分析,既可在形式结构上合法地对接二者,亦可在义理脉络上有效地提升二者之间的交互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