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丹·布朗的小说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布朗在小说创作实践中,大胆借鉴影视手法,将特有的小说模式、叙事手法与影视剪辑的闪回技巧完美结合,为小说创作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建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小说城堡。  相似文献   

2.
在充斥着后现代语境的今天 ,蒋韵以她的“落伍”和“落寞”的叙事隐匿在喧哗下面。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遇 ,展示着个人和历史、个人和世俗的冲突。流离失所的孤独 ,与诗情错过的尴尬 ,成了他们的宿命。作为一名女性作家 ,蒋韵更深刻地描写了女性在那个时代的处境 ,表现她们追求和命运的错位。在蒋韵的小说中 ,死亡是出现最多的场景 ,也是生命的极致。通过一个个死亡 ,蒋韵向我们传达她对生命的体味和个人在生活中存在的荒谬。  相似文献   

3.
詹姆斯·乔伊斯作品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主义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小说作家最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本文从詹姆斯·乔伊斯的四部小说入手 ,分析了象征主义写作手法在其作品中的运用与表现。  相似文献   

4.
伊恩·麦克尤恩的叙事的艺术是其小说中最为突出的特色,其中互文性手法也为其小说增色不少.达到了深化主题、营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刻画以及反映现实等目的.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以其激动人心的力量震撼读者,这种震撼源于悬念手法的运用。本文分析其小说在故事情节方面如何制造悬念,以达到征服读者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一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认为;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显得令人惊讶地鲜明生动,就象雾霭突然消散之后,一个岛屿浮现在眼前。”(《论小说与小说家》)《儿子与情人》一直被认为是第一部具有“劳伦斯风格”的小说。沃尔夫的解释和比喻,涉及到“劳伦斯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浓厚的象征色彩。象征作为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法,被劳伦斯创造性地大量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小说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或象征性形象表达出更为深远和飘渺的涵义,形成了劳伦斯小说独特风格的重要一面。在《儿子与情人》及以后的大量的小说创作中,自…  相似文献   

7.
蒋韵的长篇小说《隐秘盛开》是一部爱情小说。小说通过潘红霞、“幸福”和拓女子三个人物的各自不同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他们对人生纯精神上的完美的爱情的追求。同时也带有作者对理想爱情和现实人生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陕西作家冯积岐的小说以书写乡村世界中人性的复杂和本真为特色,其最新力作《非常时期》深刻地剖析了特殊时期的乡村陷于人性与权力的较量、两性关系的混乱与畸异。作家表达了背叛伦理与纵欲应承受的道德惩罚,在灵魂的惧怕与忏悔中走向赎罪和救赎的伦理立场。冯积岐小说坚守艺术手法与结构形式的多变,汲取和借鉴中国古典小说艺术,追求叙述手法的多样性以及语言的诗性美。  相似文献   

9.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继承了契诃夫的创作手法 ,其作品充满了印象主义的明快、写意的特点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创作手法又有所发展 ,她革新了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 ,如内心独白、象征手法、时空关系的妙用等。这些革新使她从现实主义的继承人一跃而成为现代主义的先驱 ,由于对现代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所作的贡献 ,她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朱利安 巴恩斯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其小说主题广泛,艺术形式新颖,思想内涵深刻,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当前,学界主要从历史主题、权力话语、后现代手法、英国性等视角展开对巴恩斯小说的研究,忽视了小说中的媒介记忆书写这一独具特色的题材。《101/2章世界史》和《英格兰,英格兰》通过隐喻手法,再现了人的身体作为印刻历史记忆的重要媒介。《福楼拜的鹦鹉》展现了作为记忆之场的广场景观所承载的深厚历史记忆。小说中游客通过参观和体验凝结着多重历史内涵的景观,将记忆固化在头脑中。《东风》通过描写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故事,展现了网络永久性保存记忆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当代社会数字化媒介记忆的弊端做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11.
《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是肖洛霍夫及时、真实、全面地反映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作品。以严肃的现实主义手法,切中时弊,大胆地揭露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左倾路线及其严重恶果。但由于种种政治原因,评论家们对这一关键问题一直不敢问津,至使评论牵强附会,无的放矢。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的情节构架及人物设置的具体分析,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以还小说之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妹妹上花楼》是蒋韵的短篇小说,作者以生命悲情与追寻为主题,以死亡为表征去言说内心的独特体验。该篇小说独具一格的是题材的选取,以湖南江永地区的"女书"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为故事叙述背景,从而建构起了充满诗意和古典气息的诗化小说,展现了其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
欧·亨利的小说叙事呈现情感与理性、真实与假定、喜剧与悲剧的三重错位,这种错位使小说与现实拉开距离形成艺术张力,从表面上看它是一种错位,而在审美维度上小说达到了智、情、意的统一,这正是“欧·亨利手法”的艺术奥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陈彦的《喜剧》在生活与生命常态的表现中,融入戏剧性因素,形成了"不奇之奇"的风格.小说通过现实生活多层面的真实性表现,借助荒诞、魔幻手法,穿透日常经验,深入民族深层精神结构.通过时间维度上的"传统"和空间维度上的"乡村",小说讲述不无矛盾又蕴含希望的繁复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5.
潘·沃伦的小说《黑莓之冬》创作于1946年,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仍处于较为匮乏状态。本文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别从逃避成长——被迫成长、激励成长——自觉成长、温室成长——现实成长三个方面分析《黑莓之冬》的成长小说特点,并归纳提炼出小说中表现成长主题的艺术手法,包括双重视角、逆向顿悟、意象象征等,为批评和理解该小说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6.
张天翼的讽刺小说显示了特独的艺术个性。它是通过戏剧性的片断构思讽刺典型 ,通过夸张和对比手法揭示人物内涵 ,运用了幽默、尖峭的讽刺语言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之初的山西文坛异彩斑驳,一批“新锐作家”表现出不俗的创作力。在这些作家中,镕畅的小说笔墨集中于描写年轻女孩的纯净真实的感情,可以说是山西文学艺术园林中的一枝奇葩。她没有像其他作家那样,把社会深层的重大思想生活问题作为写作的重心,而是分外注重人的感情的自然和本真的表露。在山西文学中,镕畅的创作影响远不及张平、蒋韵等作家,但是她的小说创作无疑也为山西小说园圃中增添着奇异、美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写作理论中,小说中的人称仅指作者在作品中的地位,也就是用什么身份、什么口气来说话。这样,如何运用人称似乎完全取决于作者的选择。随着小说文本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人称的内涵不像传统写作理论所界定的那么简单,其实,如何运用人称是小说创作中一个非常复杂的技巧,它要解决的是小说作者、故事叙述者、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他们和读者的关系。人称运用得恰当与否,决定着作品的成败。为此,本文从小说创作中人称运用的三种基本类型: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出发,主要结合蒋韵等人的作品,阐述了小说人称运用的技巧特点,希望能够纠正人们对小说人称的传统看法。  相似文献   

19.
奥斯丁的《诺桑觉寺》和她的其他五部小说相比较 ,在叙事策略上有着显著的不同。《诺桑觉寺》采用了公开的叙述者和外露的作者型的叙述声音 ,突出了作者的在场 ,获得了作者权威 ,构建了公开的、女性身份的作者立场。由于这部小说未能及时得以出版 ,奥斯丁调整了她的叙事策略 ,在这之后所写的小说采用了隐蔽的叙述者和含蓄的叙述声音 ,以及间接性的、含混型的叙事手法 ,小说自我叙事意识逐渐减弱 ,作者权威逐渐引退 ,表现出对作者型叙事行为的克制。  相似文献   

2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短篇小说在现代主义运动中独树一帜,但其名作《布里尔小姐》在国内学术界所受关注尚显不足。学界通常将目光放在现代主义小说的文类边界之内,探究该小说的相应内涵。与之有所不同,本文认为小说植根于既有传统和现实土壤,一方面继承古典诗歌传统,另一方面借鉴同时代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手法,因而映现出明显的诗歌特性,即戏剧性、抒情性以及聚合性。诗性特征是曼氏小说艺术的一大特色,亦是她为现代主义小说革新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