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汉时期是东北各古民族逐渐形成时期,也是具备地方特色的东北区域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从起源上来看,东北古民族的发展有着相同的族源和相同的地理环境,相互之间联系也往往非常密切。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层级,有益于探讨两汉时期东北地区各古民族在文化内源与表征上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2.
铁路是经济发展的先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北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日俄两国在东北铁路网的资本很大一部分是强行输入的,两国经营铁路的主要目标是侵略与掠夺,尽管我们无法忽略其客观作用效果,但这永远不能与它所带来的破坏性、侵略性以及对东北人民的压迫相提并论,它给东北地区所带来的深重灾难罄竹难书,根本不是这些客观作用效果所能弥补得了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经济不同时期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核心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次建立二元LOGIT模型对美国经济发展平稳时期(1996~2006年)与次贷危机时期(2007~2009年)银行经营安全指标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得出美国两个不同经济时期影响银行经营安全的核心指标;并且实证分析发现:资产盈利率和不良贷款率等银行经营安全指标在经济平稳时期与次贷危机时期存在显著性差异;经济平稳时期,资产盈利率和贷款损失准备率是影响银行经营安全的核心指标,次贷危机时期美国银行业核心资本充足率、非流动性资产和其他不动产与总资产比率是衡量银行经营安全的核心指标,资本流动性困难刺激了次贷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加速倒闭。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前的民国时期,是东北自建铁路发展最快的时期。其间,东北地方政府坚持自主筹资、自主设计、自主管理的铁路政策,以及铁路修成后实行铁路联运、减免货运、客运价格等运输政策,推动了东北边疆的经济开发与社会稳定。从这些政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东北地方政府抵抗侵略、保证路权、维护主权、维护民族利益的"以路治边"思路。  相似文献   

5.
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改革以来具有特色的理论和政策概念。适度规模经营的合理性来源于农业经济和政治社会两个层面。在中国长时期保持"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这两个层面均应兼顾。对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农村的比较研究表明,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实现方式是"中农-家庭农场",其经营规模具有"适度"的特征,其经营模式兼顾效率和公平,引领农业现代化。国家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上,要明确支持新兴的"中农-家庭农场",构造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曲靖及其以北的云南东北部,曾经历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秦汉至元代,滇东北的历史可分为秦汉至宋代、蒙元时期两个阶段。汉晋时期滇东北趋于繁荣,南北朝至宋代出现衰落。元代滇东北又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滇东北的发展呈现马鞍形的起伏变化,与该地邻近四川与内地、历代王朝与南诏等政权的经营方略发生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东安屯棚户区形成与变迁过程进行梳理,体现其历史的合理性。同时还体现出东北城市棚户区贫困化背后,实际上是一种表现为"公私两无困境"的公共性危机逻辑。即,在单位社会解体的转型时期,棚户区既缺乏单位组织等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之"公",同时又缺乏居民私人利益和权利保障以及社会联结的社会之"私"。因此,对于棚户区或棚户区改造后的回迁社区,其社区建设的核心不在于空间上的改造,而在于建构一种国家与社会力量同时存在的"均衡式公共性",其实践形式为一种公共服务与居民自治一体化的社区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8.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对东北朝鲜移民实行两种不同政策:1931年至1937年实行限制朝鲜人移民东北的政策.最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是为了稳定在东北的殖民统治;二是防止朝鲜移民与日本移民争利.1937年至1945年实行积极鼓励朝鲜人移民东北的政策.最根本原因就是利用朝鲜移民加强粮食生产,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无论那种政策,都是为其对外侵略扩张、掠夺并奴役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结束后,东北的得失对国共两党而言举足轻重。苏联在东北移交问题上不同时期对国共两党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其出发点是为了其远东利益,其执行政策的过程对国共两党争夺东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结果客观上造成了中共在东北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日俄战争时期,西奥多·罗斯福在日本与俄国之间推行"均势"政策,以期打破俄国对中国东北利权的垄断,让美国"利益均沾".为把日本势力引进中国东北制衡俄国,罗斯福没有咨商清政府就私自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一切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主动抛弃了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两项原则之一的"中国完整"原则.  相似文献   

11.
家庭农场内涵的演变与政策思考刘启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家庭农场"被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出来,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文献分析发现,对家庭农场的关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各有侧重,其内涵也逐渐得到了完善。当前,我国农业需要承担起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就业这三个功能,为此,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家庭农场与其他经营主体的关系与定位。在政策导向上,发育家庭农场的关键是如何保障家庭经营层次的公平,以及能否出现一个职业农民群体。  相似文献   

12.
“东北”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对"东北"概念的认知,大概在"中国"概念产生之后,以中国/中原中心为立脚点,存在着东向北移和北向东移两个视角,最后交叉抵达"东北",产生"东北"的概念,但两相比较,首先望东并认识东,再侧翼折向北,抵达东北,这种时空视野的展开路径是主导的,并与中国时空、中国历史的拓展路径相一致.中国时空所赋予东北内涵的,首先是东,其次才是北,最后形成的概念,只能是"东北"而绝不会是"北东".东北是"中国"的东北.  相似文献   

13.
伪满时期,日本以关东军为武力背景,以对伪满政权的支配权、管理权为基础,依靠超经济的政权力量,建立了一整套的水管理机构,通过了一系列水法律法规,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水利法律制度,强制确立了对伪满洲国水利建设的全面控制,以稳定其对东北的殖民社会控制,为其经济掠夺服务.虽然伪满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北水利法制的近代化,但因抽离了正义这一终极目标,其通过水利法制进行社会控制也就必然地走向了崩溃.  相似文献   

14.
"联美"是清政府在20世纪初年实现均势外交、制造列强在华互相制衡局面的重要外交理念之一,与东北有关的外债问题是实现联美政策的主要工具。东北地方官员和一些朝廷要员希望引进美国资金,在东北修建一条铁路,以促进东北的经济发展,同时削弱日俄在东北的势力。舆论界对这一策略纷纷发表评论,建言献策。但舆论界在关注、讨论联美问题时,对俄日的抨击构成联美舆论的实质性指向,显现朝野间在外交理念上的差异,难以形成互相支撑的格局。其本质原因是晚清时期的公共舆论在更大程度上是政治精英对现实政治的评断,没有与社会共众的切身利益产生直接联结,难以形成社会凝聚功能。在这一案例中,关于联美外交的舆论回应既是中国近代舆论与外交互动的起点,也是一种舆论与外交关系的常态形式。  相似文献   

15.
叙述在探讨如何振兴东北经济问题上,一些学者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应当对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部分东北文化加以改造的观点,从研究视角上看,这些研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在传统的文化与经济之关系的平面性视角中展开探讨.本文立足于经济学和经济社会学的最新理论进展,主张以"嵌入性"视角深化已有平面性视角之研究的不足,并立基于"嵌入性"视角,提出在振兴东北经济过程中进行区域文化改造应当把握的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16.
试论近代关内移民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东北三省正处于农业、工商业和城市等各部门经济亟待开发和迅速兴起发展时期 ,对劳动力产生了极大的需求。正是由于大规模关内移民的适时到来才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加速了东北的土地开垦与农业发展 ,使东北区域市场经济由此变为全国市场经济的最重要一环 ,为国内市场的兴盛做出了贡献 ,并且还促进了东北民族资本主义高峰时期的出现与近代东北城镇的发展及繁荣 ,他们成为近代开发和建设东北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7.
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演变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并无从公有到私有的逐步转化过程.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在公有意识形态和私有现实的碰撞中发生诸多扭曲."均田制"不是唐代存在的一种制度,是一种学术观点而非唐人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实践.宋代"田制不立"中的田制,并不是"均田制"之后的一种土地分配或者管理制度.从整体上看,唐宋时期地权也没有大幅度的集中,大土地所有制更没有高度的膨胀.小农占有土地均在50亩上下波动,平均规模相似,差别不大.在经营上,租佃制是业、佃、官三方都能接受的具体操作方式.因此,唐宋土地制度没有发生任何重大的转变,其根本性质一致,唐宋之间是自然性的延续而不是断裂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张闻天五种经济成份思想的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张闻天在党内领导人中第一个提出苏维埃区域内的五种经济成份,主张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延安时期,他经过实际调查得出发展"新式资本主义”的结论.东北工作时期,他又发展了五种经济成份的思想,为党中央接纳,并化为具体政策,奠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并对现今的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于1909年在珲春和龙井村设立了海关,开关之初就受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日本的控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劫收了珲春和龙井村两关,又陆续在图们、集安、临江、"新京"等地设关,还打着"日满经济提携"的旗号,制定了特殊的关税制度,将吉林省与关内各省的贸易视为"外贸",而同日本的贸易却享受其"内贸"的优惠。其实质是要泯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祖国观念,达到将东北从中国分离出去,为其永远占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在"九*一八"事变前就扶持各种反动势力,对中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满铁的经营危机加快了"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步伐,成为引发"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满铁直接参与了"九*一八"事变,为日本关东军提供军需军运,致使中国全东北沦陷."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严重步骤,也使满铁攫取东北铁路权益的侵略活动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