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牙医谋杀案》为例,从破案模式、人物形象塑造和案件设计三个角度出发,探讨了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特殊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文革前十七年的文学创作中,以描写革命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大都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为素材,在神圣主题的统领下,表现出通俗文学的风格。新时期之后,通俗文学从神圣的主题中走出。以求实的原则出发,兼有揭秘的因素,颇具野史风貌。把笔触伸向被政治、历史遮掩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著名现代皖籍作家程小青既是西方侦探小说在中国最早的译介者,又是中国侦探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的代表。程小青在翻译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的同时,开始了他的《霍桑探案》系列侦探小说创作。《霍桑探案》系列侦探小说一方面学习借鉴西方侦探小说理念,在侦探小说中倡导侦破案件的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另一方面,小说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和文学传统,反映了发生在都市中下层社会中的各种社会问题,还在处理案件时不拘泥法律条文,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可容情的“道德模式”,是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时代潮流,并为大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名家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侦探小说.小说借用了传统侦探小说的基本模式--"谜"与"解谜",构建起自身框架,却又通过粉碎侦探主体的可靠性、破坏侦探小说读者与作者的默契、搁置了侦探的"解"谜行动等方式摧垮围绕"谜"而展开的一整套传统模式,消解了侦探小说安身立命之根本--"谜"题之可解、理性之权威.<纽约三部曲>拆解传统侦探小说的"谜"之圆圈,其核心意指向了对人的主体性的思考、对生存的忧患,乃至人类的存在之惑本身.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反侦探小说"是当代越来越受到评论家关注的一个亚文类。本文在简要梳理"反侦探小说"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非裔美国作家伊什梅尔.里德的代表作《芒博琼博》,从罪案之谜、侦探形象和叙事结构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后现代文本对传统侦探小说的解构。本文认为,对后现代"反侦探小说"政治性的认识,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学期刊作为文学作品发表的舞台和阵地对一个时代的文学取向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通过对四十年代一些文学期刊的考究能发现它们在"解放区"、"沦陷区"、"国统区"三区并存的时局下各自办刊宗旨的时代演变,以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新变,进而来探讨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的通俗文学的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7.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大众传播既非生来就是传播研究的唯一对象,也不应当是传播研究最重要的研究范式。早在上个世纪之交,日常交流就已经是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推动下,大众传播研究范式最终成为了传播学科的主导性意识形态。在社交性媒体兴起的今天,由大众传播视角切入所不能解释的问题层出不穷。传播学正在酝酿着一场新的范式革命,而在此之前,我们必须通过揭示大众传播的学科意识形态为这一研究领域祛魅。  相似文献   

8.
成立于1916年的大东书局,顺应时代潮流,秉承“时尚叙事”的编辑理念,大力启用知名通俗文学作家,并将通俗文学期刊分门别类,进行专题出版,其通俗文学期刊出版独具特色,有力地推动了当时通俗文学的创作与接受.  相似文献   

9.
通俗文学发展到明代吸引了更多的丈人参与创作.接受精英教育的文人创作必然有雅化的倾向,而创作通俗文学又迫使其靠近大众审美需求.前人谈俗与雅主要从故事内容及语言风格两方面讨论.文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文人如何实现自我的表达,如何在创作中掺入民间信仰的因素,以及俗与雅之间的矛盾体现.  相似文献   

10.
11.
葛兰西从美学高度分析了侦探小说的商业性.提出应从“实际的和文化的、政治的和道德的”等方面分析侦探小说流行的原因。葛兰西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实际上将侦探小说视为“人民一民族”的文学的一个部分。福柯的话语分析则表明,侦探小说、或者犯罪文学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话语实践转型的产物。并在诸多社会层面产生与之相关的话语效果。二者的分析有趣地勾画了侦探小说历史流变的谱系。  相似文献   

12.
克里斯蒂开创了古典式侦探小说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独特叙事模式有两个要点,一是在故事情节中一直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可谓悬念迭起。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将语用学理论与文学理论相结合的独特视角,应用文学语用学理论中的相关原理——语用模糊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进行研究,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对话作为语料,从对话中找出其遵守或违反的语用学原则,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的刻画、情节的推进、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最终解释读者对文本所反映的作者意图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经典《庄子》曾远播日本,并形成跨领域、多形式的《庄子》诠释传统,近世通俗文学作品《田舍庄子》即是其代表之一。《田舍庄子》无论在思想主旨还是在文学表现方法上,都以《庄子》思想为基础,由此展开其对《庄子》的独特解说。作者佚斋樗山从"造化"这一概念入手来把握《庄子》,将其主旨理解为"任造化"而"安职分",并以此为核心阐发了"至乐"的快乐观和"无心而自然应之"的技艺观。这些解说大体符合《庄子》原意,但也有所改造。佚斋认为庄子是"圣门之别派",试图化庄为儒,这在中国本土有其思想渊源,不过,其实质却走向了引儒合庄。  相似文献   

15.
爱伦·坡是推理侦探小说的鼻祖。他尽管只创作了六篇推理侦探小说,可它们却有独创性,成为侦探小说经典写作范式。在侦探小说里玩游戏是坡的一大创造;小说里,最大的游戏玩家自然是侦探杜宾,他耍尽了花招,牢牢地吸引住读者,让人爱不释手。这实际上是坡的写作天才和智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宗教生活"是世俗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在通俗文学中有着极为深广的展现,同时其所蕴含的社会一般信仰也赖于通俗文学予以传播、抟合与催化。明代中后期"神魔小说"的兴盛特别是其商业化编刊,是与当时社会一般宗教生活对通俗文学的深层需求紧密相关的。雇佣写手邓志谟编创、建阳书坊翠庆堂刊刻的三部神魔小说,正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17.
18.
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的译者因频繁地对译文进行删减、增加和改编,长期以来受到了评论家的批评,认为他们不忠实于原著,或是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缺乏认识。本文将以勒菲弗尔的三因素理论为基础,探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对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翻译的影响,从而论证了当时独特的翻译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非洲裔美国侦探小说是非洲裔美国文学的一枝奇葩,其孕育和发展始终植根于深厚的社会生活土壤中,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变迁。通过对欧美侦探小说的戏仿,非洲裔美国侦探小说家造就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使非洲裔美国侦探小说既不囿于欧美侦探小说模式,又具有弘扬非洲裔美国根文化和彰显黑人种族智慧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侦探小说本是外国的一种通俗小说类型,是训练人的思维的智力游戏,但在清末民初开始输入我国时,人们读出的却是"人权"与"科学"的内涵。不过这并不能遮蔽本土侦探小说与武侠小说合流、游走于公义与律法之间的文本事实。在侠义文化根深蒂固、律法制度很不健全的近现代中国,这大概是难以摆脱的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