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消除平均主义在经济伦理领域的影响,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富裕的经济伦理目标的重要性,并着重从铲除平均主义的传统思想基础方面进行了有力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正> 史学界对中国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思想展开了热烈讨论。对讨论中涉及的诸多问题,本文不拟全面镂议,谨就管见所及,撮论分议如下。平均主义思想的阶级根源和表现特色一种社会思想的出现,有其本源。通常所说存在决定意识,就是这个意思。平均主义思想的出现,也有其深刻的阶级根源。斯大林认为:“平均主义的根源是个体农民的  相似文献   

3.
温锐在《福建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撰文认为:集体化运动不是所谓农民平均主义的产物,而是一场农民被平均主义全面改造的运动。从理论上讲,“私有”是农民的“天性”,这种“天性”则是“一大二公”及其平均主义的“克星”,总体上说,50年代中国农民主体的“发家致富”意识和现实  相似文献   

4.
平均主义在理论上十分浅薄、贫乏,可往往容易被认为在分配问题上拥有反对不平等,主张平等的道德力量。不少同志倾心于平均主义,甚至在改革兴起的今天仍对它抱有好感,多是从这方面考虑的。我国分配领域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弊端,也不能不说和这种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揭示平均主义所谓分配平等的荒谬性,阐述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分配平等的,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把平均主义看成小农经济的产物,看成小私有者的思想表现已经成了定论。早在1931年,斯大林同志在同德国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谈话时就指出:“平均主义的根源是个体农民的思想方式,是平分一切财富的心理,是素朴的农民‘共产主义’的心理。”①毛泽东同志也明确地表述过这样的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来源,和政治上的极端民主化一  相似文献   

6.
个人消费品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还严重地存在着,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影响了四化大业。造成这种顽疾久治不绝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是平均主义久存的物质基础.按劳分配作用不充分是平均主义泛滥的制度原因,均贫富思想是平均主义苟延残喘的温床,分配悬殊的反作用是平均主义加剧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7.
最大最小化原则:功利主义和公平的社会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学术上,“公平”这一概念深刻地影响着如何对人的行为进行描述。而一旦涉及到对“公平”含义的理解,则表现得相当复杂。论文着重阐述的是罗尔斯(Rawls)、穆勒、哈萨尼(John Hansanyi)以及宾默(Ken Binmore)在此问题上的不同观点。罗尔斯提出了著名的公平正义原则;穆勒对罗尔斯的两个原则、哈萨尼对罗尔斯的平均主义(最大最小化原则)提出了质疑,而宾默则通过在公平社会契约形成的过程中引入“生存博弈”和“道德博弈”的概念,并通过引入“移情偏好”这一分析工具,重塑了一个可以判断“平均主义”和“功利主义”并非永不相容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平均主义也称为绝对平均主义,是一种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要求平均、划一的主张。作为一种思想,它流传久远,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乃至社会主义社会都有它的踪迹。一个半世纪以来,平均主义曾不断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和毛泽东都曾经斥平均主义为反动。我国也有不少人批判过平均主义。然而直到今天,它在中国仍然很有市场,破除平均主义阻力还很大,甚至在一定情况下不搞点平均主义还不行。实践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下,我们对平均主义的批判是否命中了要害,在什么条件下平均主义才能得以根除?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上,群众对平等的理解常常表现为某种平均主义,这种平均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曾经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受苦受难的劳动者奋斗的目标,而在实践中却一次再一次地遭到失败。在追求它的过程中,人们曾表现出无比的英雄行为,创造了许多壮丽的诗篇,同时也造成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历史悲剧。研究这一历史现象对现实生活不无启发。现就这个问题在法国大革命中的表现及雅各宾政权在这一问题上的悲剧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问题的进一步剖析,提出了下述观点: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主要是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和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平均主义的并存。本文还指出了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该文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关于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重点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思想;从分配的所有制前提、分配原则、分配的实现途径等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分配思想的特点和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平均主义作为一种平分财富的观念形态和经济现象,实质上是一部分人无偿占有和享受他人一部分劳动成果。尽管多年来它一直遭到理论界的抨击和批判,却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以新的形式蔓延和盛行起来.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之所以如此,既有历史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也有现实认识主体观念方面的原因,既有经济理论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条件、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要把平均主义彻底从经济领域中“驱逐”出去,必须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其中尤以唤醒人们的觉悟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历史上平均主义公平观、等级主义公平观及存产阶级各种公平现的实质和局限性;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基本内容;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观的主要内涵是:权利平等,机会均等,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4.
衡量分配的"公"与"不公"的标准是人们在起点、过程和分配结果上是否"公正".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主要表现是"平均主义"、"不合理的收入悬殊"和"权力参与分配",但就其实质来看则是规则不公.把平均主义排挤出分配领域,合理确定收入分配的差距,有效控制权力参与分配,要通过加快改革、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加以解决,核心问题是要构建一套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5.
平均主义是在中国传统社会获得广泛认同的观念和政治信仰。 平均主义不但是中国古代思想 家构想理想的社会生活的理论依据, 并且也为历代王朝所接受和认可, 成为秦汉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 经 济制度的理论基础, 在深层意义上约束和规范着历代王朝的治理过程。 中国古代社会的国家治理始终没有 脱离平均主义的轨道。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共同富裕成为当下中国社会共同关心的议题。 要实现新 时代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必须充分认识传统的平均主义观念的本质, 厘清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的本质 差别。  相似文献   

16.
<正> 以往大家对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褒多贬少,基本上是肯定的。但是董楚平在其近作《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历史研究》八○年第一期)、《论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与封建特权主义》(学术月刊八一年第一期)中对此提出质疑,并就如何评价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表述了自己的意见。董文发表后,史学界反响较大。徐祖根和周良霄、张德信住八一年第四期的《历史研究》上,发表题为《试论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平均主义》、《关于农民战争任务和作用的商榷》两篇文章,表示不同意董文中的某些论述。林衍经在《安徽大学学报》上(八一年第一期)发表的《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思想撮论》,也是针对董文中的某些观点而言的。最近董楚平在《史学月刊》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平均主义思想是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的一个严重障碍,平均主义的泛滥必然破坏社会生产力。”彻底破除平均主义,真正贯彻  相似文献   

18.
财产权不正义感危害极大,成因主要有历史上经常性甚至周期性动荡的破坏,观念上根深蒂固的平均主义的消解,现实中公民财产刚开始积累、公民财产权尚在发育的限制等.只有改革与发展才能为确立财产权正义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9.
诗歌领域里的想象大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史蒂文斯是继叶芝和艾略特之后最富于想象力的诗人。阐述了诗人想象力的根源。他是一个“幻觉”诗人 ,他的想象力又是基于对现实的深刻理解。他创作了许多表现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的诗。最终史蒂文斯成为与庞德、艾略特和威廉斯并驾齐驱的大诗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平均主义和社会公正的本质和由来,认为正确地认识平均主义和社会公正,有助于解决诸如腐败、两极分化、弱势群体等前进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