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洛姆是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学家,在《爱的艺术》一书中,他论述了爱不仅是情感,也是一种能力和一门艺术的思想.弗洛姆以独特的视角对爱进行了情感和原则的分析,认为爱是人存在的根本.他提出了爱的“五要素”:给予、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我们更好的认识人的存在和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爱(微部) 这种情感古已有之,但这种情感怎么说成乌代切的ài呢?我们注意到,这种情感的表现是爱与被爱者挨在一起、偎在一块儿。《广雅·释诂四》对爱的解释是“仁也”。《玉篇》的解释是“仁爱”。仁,从二人,正体现了挨在一起、两心相亲。《说文》: “仁,亲也。”《苍颉  相似文献   

3.
提起鲁迅先生,人们便不由想起他那严肃、冷峻的形象.因为几乎所有的塑像和画像都把他创作成“横眉冷对”的模式.但其实这只是鲁迅先生形象的一个方面.不错,鲁迅对敌人是疾恶如仇,不留情面;然而他对人民,对革命青年,对良师益友,对亲人却是可近可亲,充满了爱,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他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我们从他的日记、书信、《两地书》以及一些杂文里可以看到他对老母是如何尊敬,对爱人是如何体贴,对孩子  相似文献   

4.
我一直在权衡,在爱与理性之间,哪一个对教师更迫切一些,怎样的表达才能把我对教育“理性”的理解陈述清楚,表达到位。最后,我还是选择了让“理性”先行。因为,我们的教育从来都不缺少对爱的表达,像王晓春老师在《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中说的:最廉价的“灵丹妙药”就是“爱”呀,“表扬”呀,“找闪光点”呀,“赏识”呀、“你真棒”等等。“爱”在教育上的曝光率已经到了铺天盖地的地步,可谓是抢光了所有话题的风头。凡教育的事就提“爱”,或者歌颂爱创造奇迹,或者指责爱不够、爱不当、爱泛滥。如果教育的爱能够包治百病,那么,社会就不用再培训…  相似文献   

5.
王跃文的《爱历元年》表明其创作出现了有意识的转向,他的小说实现了从“政治”和“性爱”这两个基本维度进入文学、探索人性的创作构架;在此意义上,《爱历元年》既是“情爱之书”更是“人性之书”。《爱历元年》的写作动机缘于既是作者的也是小说中人物的“中年危机”,对“中年危机”的破解则是道德出轨和感情突围;故而,爱情更多是一种精神修行和安顿灵魂的方式,对爱情“迷失”之后“回归”的只能是婚姻。  相似文献   

6.
著名学者、诗人吴宓先生在自己的《日记》里记述了对《三国演义》的一系列看法:他认为该书是“真正的历史小说”,书中人物、情节都是“典型”;他提出,“正统”有二义,即“本义之正统”与“人为之正统”;他强调,“艺术真实”源于“普遍永恒之道德观”.我们在吴宓先生的《日记》里看到了最真实的“吴宓”.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同时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在那风雨如磐、鹰犬四伏的岁月,他非常热情地翻译并介绍被压迫人民和民族的文学,特别是俄罗斯文学及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文学,他曾译过果戈理的《死魂灵》,法捷耶夫的《毁灭》,《爱罗先珂童话集》,及普列汉诺夫的早期著作《艺术论》等大量作品;创办《译文》杂志,翻译并印行了两本《城外小说集》。他的译作达三百万字之多。鲁迅怀着普罗米修斯“偷火给人类”的目的,通过翻译来唤醒和激发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同时,鲁迅认为中国文学如果“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已来  相似文献   

8.
2005年10月,是“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回到祖国50周年,《人民日报》以《人民科学家的忠诚》载文纪念,读后深受感动。钱学森作为“中国航天之父”,功勋卓著,彪炳史册,光耀中华,然而他却深情地说:“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对国家、党、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却这样认识自己,更显其精神之伟岸,品行之崇高,充分表现了钱学森对国家、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学习钱学森的崇高精神,我们就应该像他那样爱国、爱党、爱人民。一、学习他伟大的爱国主…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他整个体系的导论,写于这书完稿之后的“序言”,可以说是导论的导论.这篇“序言”的题目就叫“论科学认识”.如何促使哲学接近于科学的形式,这正是黑格尔哲学的目的.在他看来,“哲学如果达到了这个目标,就能不再叫做对知识的爱,而就是真实的知识.”(《精神现象学》上卷,第3页;再引此书只标页码)  相似文献   

10.
<正> 沈从文作品中使用了许多湘西方言,对此各家的看法不一.司马长风在所著《中国新文学史》中曾批评他“方言土腔难解”.自称湘西人的贺玉波,在《中国现代作家论》一书中对“在他的作品中,他总是用着他自己故乡的方言,或者苗族的方言,以及许多人难懂的成语,这也是我们所不满的”.美国人金介甫认为,“他早期在方言运用上或许分恣情,但抛弃这份遗产,等于是丢弃他家乡最可贵的贡献”(见《沈从文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地域色彩》,载1987年1月台湾《联合文学》沈从文专号).不过,过多的土语言方会妨碍作品与读者的沟通.我作为湘西人,在阅读他的作品时也因有不少方言看不懂,而不得不写信去问家乡的亲友.这份《注释》,就是根据我的回忆和家乡亲友的解答编写的,也许对其他阅读沈从文作品的人会有所帮助.由于年代久远,语言又有变化,回忆倘有不准确处,还希望得到家乡人的指正.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在书画艺术界,一名油画画家备受瞩目——他创作的《红江山》《国土》《龙乡》《中国龙·大河》《中国龙·大江》《中国龙·大长城》等系列作品,均以“红土地”作为创作的根本,表达对祖国“红土地”深沉的爱.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红派画家”的杨永狮先生.他的作品及事迹被人民网、中国网、《中国商报》等媒体跟踪报道或转载,曾在短短数周内,就受到数百万人次关注.  相似文献   

12.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在《本纪》、《世家》、《列传》里几乎篇篇都是精采纷呈,究其因,各篇都有极其突出的细节描写,而其共同特点,就是“奇”。西汉大文学家扬雄说过,“仲尼多爱,爱文也,子长多爱,爱奇也。”司马迁爱的是奇人奇事奇文奇功,各类人物、事件,不论正反,在他的笔下,都有一种不同凡响的奇  相似文献   

13.
“吴涤清”这个名字对温州人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作为一位著名的歌手,曾经演唱过诸多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他的演唱会在当时创下过连演逾五百场的纪录,从第一张个人专辑《梅兰、梅兰我爱你》到2005年的精选《吴涤清20年精选集——无敌》,总共发行了12张专辑,一直深受大众喜爱;而作为一名商人,他曾经成功将香港休闲服装品牌“佐丹奴”及国际珠宝品牌“谢瑞麟”引入温州,掀起了强大的风尚潮流,并于2000年创立“爱是唯一”珠宝品牌,以优雅的品牌形象迅速发展成行业的主力军。他是一名流行歌曲艺术家,也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总能在这两种角色之间自如地游走。很快地,他将会带着全新演绎的《吴涤清发烧无敌》来震撼我们的耳朵,续写着他的传奇。  相似文献   

14.
<正> “凛冽扑面的天风哟,匕首也似的茫茫大雪哟,沉沉的寒夜,我寻找光,我寻找火,我是飞蛾。”这是《我是飞蛾》一诗首先给我们勾画的一个阴冷而险恶的画面。这是哪个时代的写照,又是什么社会的缩影呢?初看,我们还以为是野蛮的奴隶制时代,或者是腐朽的封建制时代,或者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或者是“四人邦”横行的那个时期。但作者在诗后清楚地注明,他是“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日晨奋笔于北京,一九八  相似文献   

15.
威廉·福克纳生活在美国南方向现代化迈进的转型期 ,面对北方工商势力及其价值观念的南侵 ,目睹清教主义思想和某些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摧残与压迫 ,他痛心地感到现代社会正在用各种方式“剥夺”人的个性 ,于是他提出了“个人主义”,甚至表示自己要做个人主义的“传道者”。在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 ,主人公爱米丽公开对整个社区的反抗虽然体现的是一种消极的个主义 ,但对今天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离开了我们。转眼17年过去,“王小波热”持续升温。 当他辞世后,妻子李银河将20年间与他的来往书信结集出版,于是就有了这本《爱你就像爱生命》。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文艺现象,表面看来,确有相当“矛盾”的地方.建国初年,李广田先生就指出:这个“矛盾”是他“一面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而同时又在喊着我们的主张是‘艺术为艺术’”.李广田先生的文章旨在全面论述闻一多的政治思想、文艺思想的发展及其生活和创作道路的演变,因而未能对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的“矛盾”作进一步的探讨.遗憾的是,五十年代出版的几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对于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的研究,并没有将李广田先生提出的问题深入下去.著作者只是以现象的外观代替本质的分析,简单化地以“矛盾”二字作为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的实质性概括.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张毕来编著的《新文学史纲》,著者认为:“闻一多的创作活动是充满了矛盾的”.“五四时期,他在政治感情上是一个热烈的爱国主义者,在艺术思想上是一个极端的唯美主义者”.丁易、刘绶松编撰的两种文学史,也持类似观点.认为:闻一多既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又是一个极端唯美主义者.这种观点,延续至今,几成定论.但我对这些观点却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中,美丽的花朵是丰富多采千姿百态的.故《爱莲说》开篇即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但是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花朵的喜爱又往往很不一致。“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周敦颐却与陶渊明、与世人所爱有异,他明确表白:“予独爱莲”。各爱之所爱,这是可以理解的,它反映了人们的不同审美要求与审美情趣。陶渊明爱菊,爱的是它有一种傲霜的气骨,有一种幽淡的韵致;世人爱牡  相似文献   

19.
或许你听过伍佰那首《挪威的森林》,或许你看过春上村树那部《挪威的森林》。当我们听到这首《Norwegian Wood》他缓缓唱出一段似有似无的爱情故事。“我曾经拥有一个姑娘,或者说她也拥有我……她带我来到她的房间……第二天一早,姑娘不见了……”爱和欲都在这优美的旋律中散去了,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迷惑——没有人知道爱的真相,没有人知道生命的真相。我们已经迷失在这片森林里。  相似文献   

20.
我们发现,我国英语学界对某些英语结构和词语的说明,虽然在英语著作中被普遍传播,在英语教学中被不断强调,在英语考试中被一再列为考核项目,然而却是与英语的实际情况相违背的。下面仅举几例,向同行们请教。 一、cannot…too,can never…too 《英语难题一千则》(北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p.310)中有这样一则:1.One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直译为“绝对不会太细心”,意译为“越认真越好”。2.We can not work too much for the people.直译为“为人民服务我们绝不可能做过分的工作。”意译为“为人民服务我们做工作越多越好”。3.He can never love her too much.直译为“他对她决不会有过多的爱”。意译为“他永远也爱她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