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行政的历史是一部探索公共性实现方式的历史。公共行政对公共性的追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理论所代表的形式公共性追求阶段,二是新公共行政理论、黑堡学派、新公共服务理论等民主行政理论的实质公共性追求阶段。无论是新公共管理理论,还是新公共行政等民主行政理论,由于它们赖以实现公共性的组织基础都是官僚制组织,所以公共行政的实质公共性追求难以成为现实。服务型政府理论认为,在高度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只有变官僚制组织为合作制组织,把服务价值作为社会治理的中心价值,促进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才能实现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达成实质公共性与形式公共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公共性是评价政府和公共机构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公共利益是公共性的核心。现代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使得教育的公共性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的教育公共性正处于一个曲折发展的阶段,因而必须以公共价值为导向,构建符合时代诉求的公共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公共性是人在实践活动申所表现出采的一种社会属性,是在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的整合中所形成的人类生存的共在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依性。新农合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共管理角度来看,新农合是一项准公共产品。因为它是部分由公共资源直接和间接投入而形成的.新农合的公共性要求政府应尽可能实现公平分配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它强调以农村居民的基本利益为出发点,其管理目的具有公益性。  相似文献   

4.
"公共悖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通过对国内地方政府在简政放权改革中的实践活动表现与公共行政理论和人民期待之间的反差进行分析,从公共行政自身、政府权力运行逻辑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对"公共悖论"的成因展开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倡导处在转型期的地方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理性与公共性的协调统一;尽快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积极承担公共责任;鼓励塑造健康的公民精神,迎接公共性价值理念的回归,从而帮助地方政府走出"公共悖论"的怪圈。  相似文献   

5.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以顾客为导向,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及办法,提供"市民顾客"所需"产品",满足"市民顾客"需要,为"市民顾客"提供最大价值。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是在公共交通领域突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限制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科学发展,影响了市民绿色出行的美好意愿。破解之道在于应用新公共管理范式中"顾客驱使"的理念,以"市民顾客"需求为导向,汇总出行需求,引入竞争机制、引入多种公共交通工具、打通城市交通"微循环"工程。  相似文献   

6.
正认清民生事业的经济属性,是"补民生短板"的重要前提。当前,社会上普遍认为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仅具有社会属性。实际上,公共服务同时具有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公共服务业中蕴含的经济新动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共服务投资属于先导投资,对其他投资和消费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会产生间接经济贡  相似文献   

7.
乡村社会公共性的流失已成为掣肘乡村治理的一大难题,如何重塑乡村公共性是推动乡村治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积分治理是当前一些地区乡村治理实践中出现的新治理措施,该措施通过对乡村公共规制的重建、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空间的重构和公共精神的培育为重塑乡村公共性提供了可能。积分治理之所以能够促进乡村公共性的重塑,其背后的逻辑在于该治理方式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利益、社会关系、道德三个层面的有效嵌入。发挥积分治理对公共性的塑造作用,应因地制宜地将建构性治理与内生性治理进行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马驰 《经营管理者》2011,(23):73+62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资源进行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性是其本质属性,彰显着民主、公平、参与及责任的公共精神。作为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它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实现。但是转型期制度设计不完善使得我国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公共性流失严重,产生了明显的社会负面影响,需要在政府利益、政策制定体系、公民参与、行政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索,防止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共性流失。  相似文献   

9.
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社会公平等问题出现促使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公共政策的公共性问题。特别是因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旨在从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偏离分析其对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为有效预防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举措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城市建设是以人为核心的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人是城市建设的主体,政府在城市建设的决策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城市建设在公共决策中要体现出公共性、公平性、科学性和法理挂,要建立一套严密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公共性价值内涵产生于对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税务部门作为公共部门之一,公共性是其行政管理活动的主导价值取向,它既能在宏观上指导和规定整个税务行政管理活动发展进程,又可以在微观上直接影响税务人员的管理行为。探究税务行政管理活动的价值内涵,进而推断出其价值产生的根源,对于公共管理的结构设计、功能定位、管理方式选择都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畅 《领导科学》2022,(10):109-112
公共性是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与根本指归。作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基层社会治理更需要实质公共性的回归与重构。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环境愈加复杂,公共空间碎片化、风险化趋势明显;治理主体互动不足,畅通融合的公共治理空间尚未形成;治理方式有待更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仍存在二元悖论。重构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性,需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广泛参与,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性价值,培养基层公职人员的公共性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是一种公共性教育,但是在近几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偏离其公共性的倾向,使得义务教育的个人私人化倾向比较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背于教育的实质。该文从教育目的、教育主体关系和德育内容三方面论述义务教育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4.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4,(11):64-64
正即使是央视"讲道德",也一定会被认为是"讲政治"。这种尴尬的处境,缘于央视的公共、商业、喉舌"三合一"混杂属性。中央电视台本质上仍然是一家集国家电视台、商业电视台、公共电视台于一体的电视机构。电视机构重组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宣传系统、公共服务、市场各部门之间紧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徐玲丽 《办公室业务》2013,(17):115-116
本文从公共档案馆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档案馆呼唤公共性的实质是由于先天不足及后天需求的推动,并据此从三个角度提出了档案馆实现公共性的途径,以期推动我国公共档案馆的公共性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6.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超越意识形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政府自身变革、回应民众等方面有卓越表现,但当以公共性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公共服务供给行为与追求私利的市场行为发生交集时,在缺乏权力约束的条件下,往往会产生可行性风险、不完全契约风险、环境风险、权力异化风险、公共性缺失风险等。因此,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识别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通过顶层设计、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培育多元供给主体、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来防控风险,促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霞  向良云 《管理科学》2006,19(3):89-96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科际学科,其学科定位以及与管理学的关系一直少有定论.事实上,管理学与公共管理学在共通中存在着差异,在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彼此借鉴,相互超越.这是一个从传统公共行政的效率主义到新公共行政对公平等社会价值的回归,到新公共管理的管理主义新形式对效率的追求,再到新公共服务对公共服务技术与方式的再造,更到对这些服务的价值取向的重新审视,它们构成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螺旋式递进的过程.在公共管理学逐步成为独立的学科范式的进程中,必须重新梳理公共管理学与管理学两者间的历史渊源关系,重新考量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价值取向,着重塑造自己鲜明的公共价值取向,突出其公共实践的理论先声这一科学致用功能,并在基于一般管理学但又高于一般管理层面的发展战略高度,构建普适于公共运作的管理理论体系和管理技术方法体系.公共管理学的未来发展将始终以管理学为其母学科定位基础,但不再是全盘地吸收.如何在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学科,创新公共管理学科自身的方法论体系和理论体系,使之能够不断应对公共管理实践需求的全新挑战,并在公共价值取向和公共治理变革中引导现实,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摆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定位高度上的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18.
多边公共平台战略蕴含的公共性、开放性、共治性、共享性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设理念高度契合。基于多边公共平台战略视角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创新合作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供策略指引。其具体的实现路径为:加快合作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标准对接,促使多边公共平台公共服务供给变得更“平”;设计明确、透明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以降低平台多元主体准入和互动合作的成本;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供给风险分担机制,以降低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成本;引导合作区持续发挥生态圈的网络效应,以合作区平台为支点撬动多元主体开展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区域治理,实现合作区的自我赋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丰富发展,越加注重公共管理体制的公共性能发挥,通过公共管理实现集体利益实现的最大化。我国政府直接对公共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不断完善创新我国公共体制改革。公共性是公共经济管理的核心发展内容,创造以人为本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观。本文就针对公共经济管理公共性的偏失与矫正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希望可以给读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政府和第三部门是公共管理的主体,二者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和补充的作用,也出现了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的缺陷;企业管理始终将经济绩效放在首位,过去很少提供盈利不多的公共服务,随着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消费者"道德消费"意识的增长以及企业公共责任感的培育,企业也成为社会上提供公共服务内容的重要组织之一。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公共服务供给的组织形态,探索改进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