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基于民间自愿的捐赠,其价值与贡献不仅是它有助于缓解贫困、缩小贫富差距,而且它还可以培育共同的公共价值,促进社会的团结与融合,提升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从国际经验看,凡是民间捐赠做得好的国家,其捐赠主体通常都是多元的,不仅有企业以组织形式的捐赠,也有个人的捐赠;不仅有富人的捐赠,也有普通公众的捐赠;捐赠的方式不仅包括钱物,还包括时间和精力。那么,中国社会慈善救助又有着怎样的特色?有传统无事业的中国慈善慈善在欧美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慈善观念深入人心,而在中国,虽有慈善传统,慈善活动也源远流长,但慈善作为一项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慈善事业是一项救助弱者的事业。慈善人捐出的是钱或物,献出的是爱心。可以说,人类社会里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类历史中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是有弱者的,也都会有因各种原因暂时或长久地陷于困境的人。这些弱者,这些陷于困境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给以帮助的。与此对应,自然而然的,社会上也就会出现出钱出力的热心人(单位或个人),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解决困难,渡过难关。由于有着这些好善乐施的人,社会因而变得更温暖、更阳光。所以,我们说,慈善事业是一项无比灿烂的阳光事业。  相似文献   

3.
慈善之于中国,并非一件地道的舶来品,但现代慈善制度却是滥觞于西方.从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慈善体制和事业存在的不足看,透明化、多元化、法治化不可避免. 阳光慈善之路 透明公开是公益慈善事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建立一个全国慈善信息报送制度,缺少慈善行业公共信息平台;社会媒体与大众缺少对慈善行业行之有效的监管,没有一个专门的监督机构与沟通渠道等问题,还制约着阳光慈善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构建适应现代慈善事业发展需要的慈善文化,而慈善文化的培育与高校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具有培育与传播慈善文化的责任,面对我国高校慈善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困境,比如,重视慈善文化建设的高校数量较少、高校慈善教育缺乏协调机制、高校慈善文化教育体系缺失等,因此,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增强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完善慈善课程、增加慈善实践有利于来加强慈善文化建设,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近代中国战祸连绵,灾害频仍,百姓水深火热,各类社会慈善救济事业如雨后春笋,蔚然成风。"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大旱、饥荒、水患等各类灾害,往往会引发更为恐怖的疫情,使本已不堪灾荒之苦的百姓雪上加霜。大疫猛于虎,绝非虚言。因此,救疫便成为慈善救济事业义不容辞的职责所系。近代上海五方杂处,社会多元,移民精英荟萃,因而也是慈善团体聚集之地,如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后改称中国红十字会)、上  相似文献   

6.
崔凤 《社会学》2006,(1):24-27
慈善是一种美德、善行和爱心,是人类最需要也是最应当具备的基础性道德,既是古人的美德,也是今人的美德;既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外国人的美德,从而是人类共同且相同美德。改革后的中国社会现实尤其需要慈善事业这一道德事业。第一,中国的不幸群体的救助需要慈善事业施以援手。这些不幸群体主要包括残疾人,受自然灾害侵袭的灾民和数目巨大的贫困人口。政府往往难以承受这巨大的财政压力,这时就需要慈善组织帮助疏解。  相似文献   

7.
现代慈善事业发展蕴涵着传统慈善文化的底色,慈善事业发展程度折射出慈善文化持久的影响力。中华慈善文化以家为起点向外扩散,家由此成为了行善的逻辑起点,是爱与善最先生发的地方,也是亲亲而泛众的源头。中华慈善文化的逻辑谱系为“家在前、国在后,中间强调个人和社会”,体现的是一种家族关怀和家国情怀,背后蕴含着个人“修齐治平”“成王成圣”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其鲜明特色表现为:以儒家“仁爱”思想为主导;以宗法血缘关系为伦理基础;遵循亲疏远近与特殊信任原则;偏好直接捐赠的慈善模式;官办慈善与民间慈善长期并存;在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向善中有巨大价值。文化的多样性决定着慈善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中华慈善文化形塑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中国式慈善的现代化绝非是走向西方化,而是要以传统文化为支撑,理性建构符合国情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全民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作为我国受关注度最高的明星群体也纷纷投身于这项事业当中,形成了所谓的明星慈善。但明星慈善在我国发展因种种因素,面临着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中国慈善制度本身不健全且没有完全法制化、监督体系不完善、慈善文化氛围不足、社会公信力较低以及专业性不够等方面。经过深入调研,本文现存困境分析可通过下述措施的实行得以缓解:进一步完善明星慈善的监管体系;重视提高明星慈善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加强明星慈善的透明度;加大对慈善理念的宣传,营造全民慈善文化氛围。希望本文提出的解决措施可以为我国明星慈善的发展提供合理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9.
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和落实,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基本上完成了由生存向发展的过渡,其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也蓬勃开展起来.但是,目前我国宗教界的社会服务总体上仍停留在宗教界自身建设范畴,尚未被视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以及社会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当慈善和感恩的争议喧闹地出现在各大媒体和网络上时,慈善被异化为一种施恩与回报式的互动游戏,慈善事业真正的魅力就在消退,那种大爱无形、润物无声的特质蜕变为一道投入产出算术题,便消解了慈善能够给予人类的最美好、最伟大的力量。 慈善包含了一套复杂的文化、社会机制,它既被视为人们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人们的一种权利,即“给予的自由”。因此,慈善不等于施舍,更不在于捐钱的多少,而在于随时有一种为别人着想的心态。  相似文献   

11.
郭晓莉 《现代妇女》2013,(11):19-20
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在推动和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府的过度干预和指导也对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本文以荥阳创建“全面慈善”活动为个案,对政府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责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来就有慈善的概念,所谓“种福田”、“结善缘”、“布施”、“普济”一类的词汇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多,只不过老百姓并不称呼这类举动为慈善,而称其为“义”举。只是这样的善举在古代中国都没有走出民间性和私人性的窠臼,因而它的社会影响力自然受到很大的制约。究其实质,慈善也好,义举也罢,都是某种形式的社会公益行为,因此就有从公益立场阅读的必要。那么,什么才是公益呢?从某种意义上讲,公益事业的实质就是对社会财富实行的二次分配与转移支付。而略有不同的是,古今慈善事业是一种以个人志愿的方式实现的财富转移支付,而现代民主福利…  相似文献   

13.
黄伟 《科学发展》2023,(5):104-112
加强慈善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督促慈善组织按照章程开展慈善活动。严格执行慈善组织年报制度,落实“专项抽查”“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慈善活动的查处惩戒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内部治理”四位一体的慈善事业综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慈善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企业慈善的发展现状慈善行为自从人类阶级社会产生以来就出现了,并且在不同历史阶段下的不同社会形态中有着不同的特性与表征。从慈善活动和慈善捐赠的主体来看,现代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企业参与力度的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公司捐赠研究课题组于2000年,对上海市营业额前1000名排名中的503家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而对中国企业的慈善与捐赠行为特征有了大致了解.  相似文献   

15.
慈善,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是一个既亲切又陌生的概念,因为我们已经有40多年时间不怎么使用它了。其实,作为礼义之邦的中华民族、“慈幼恤贫恤孤”的社会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记载。最近这些年;一浪胜过一浪的赈灾捐赠、扶贫工程、助残计划、援孤行动等等,无一不体现着人们的爱心义举。在这一基础上,近两年先后诞生了中华慈善总会和一批地方慈善会,这标志自额时用的中国慈善事业已逐坛走上度自有序的轨适,必将获得巨大发展。为了让社会更好地理解慈善的内涵和实质,了解慈善组织的作用和恶善事业的现状与未来,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华薄善…  相似文献   

16.
慈善新流变     
慈善在中国,曾一度是“伪善”、“假慈悲”的代名词。慈善在中国,也一度因为个别善款和贪污、挪用等敏感问题联系在一起,让许多人的爱心望而却步。和任何事物的发展进程一样,中国的慈善事业也在矛盾和争议中曲折前进。自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慈善事业逐渐进入民众视野,NGO也如雨后春笋,渐渐成长为慈善事业的中流砥柱。在一个和谐社会,“慈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调节着转型期的贫富分化,调节着日趋滑坡的道德文明,调节着社会的融合与稳定。2005年,中国的慈善事业在这里树下了一块里程碑。中华慈善大会的召开发出了一个强烈…  相似文献   

17.
企业向慈善机构捐款,本是件"双赢"的事,但最近,为了一笔账目的真假,某基金会竟然和企业"掐"了起来.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慈善事业的强烈关注:为什么慈善捐赠会成为一笔糊涂账?在慈善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8.
11月1日,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做客深圳文化大讲堂阐述中国未来慈善事业发展的方向。他表示,中国的慈善事业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不愿做”,而是“不会做”,这需要在社会理念、机构建设等方面做多方面努力。他透露,《慈善法》已通过民政部送达国务院,法律的起草工作进入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9.
慈善事业唯有坚定且全面地推进现代化进程,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智能时代,数字技术得以充分利用既是慈善事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慈善事业现代化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能促进慈善资源分配更高效、更精准和更主动;促进慈善组织与社会成员的连接更便捷、更深入和更持久;促进慈善环境更文明、更包容和更开阔。但从实践来看,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慈善事业现代化出现了结构性偏离:数字应用层次低;慈善环境愈加封闭;个体慈善和公益营销增势明显,但组织化慈善的活跃度和慈善组织的存在感均下降。为了避免出现方向性偏离,亟需从底层致因入手对结构性偏离进行矫治。追根溯源,偏离的背后由表及里依次是各类组织的乏力、相关制度的缺漏和对慈善事业现代化进程全景及数字技术局限的认知不足。相应地,矫治的思路应是升级认知,处理好多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慈善事业与相关系统的关系,为慈善方式的成长提供空间和支撑;处理好技术与人文的关系,用“小数据”完善大数据,促进算法智能与慈善智慧相结合;处理好组织与技术的关系,增强慈善组织数字技术应用的自主权,提升互联网平台的“慈善”含量;处理好组织与制度的关系,明确各类组织在现代慈善事业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20.
陈鸿雁  魏艳 《职业时空》2012,(11):168-169,173
慈善意识是公民现代文明社会高尚道德的具体体现。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慈善事业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慈善意识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探讨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形成,可以从国家的政策导向、社会文化环境、学校教育、家庭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个体价值观、政治觉悟等客观和主观因素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