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恒的书法美学从字的象形角度论述了“睹物象以致思”的命题,涉及书法创作与自然的关系、书法创作体验的玄奥性以及书法创作的“伫思”等问题。离开自然,人类无以创造。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而且还给人类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造源泉和创造灵感。卫恒关于书法(文字)创造的认识实际上是对人的生命体验和审美体验的认识,其中贯注着天人合一的创造哲思。这是富有启发意义的美学思想,对魏晋南北朝及以后的书法、绘画美学乃至文学理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搞好书法创作,办好书法展览势在必行。如何认识和把握书法展览和当代书法创作的关系,决定了书法创作的走向,也和每一个书法家个体的书法创作息息相关。本文一方面肯定书法展览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巨大,另一方面提出书法展览不是书法创作的唯一检验标准的观念,从而就如何处理好书法展览与当代书法创作的关系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创作灵感的触发·捕捉与深化韩盼山创作中有灵感,创作也需要灵感,这个问题现在恐怕没有多少人对它表示怀疑了。但是,如何正确地理解灵感,进而以积极的态度,自觉地引发它,把握它,运用它,仍需要进一步探讨。一灵感的触发“灵感”这个词,在我国出现较晚,有人考证是...  相似文献   

4.
展览是书法产业中重要的一环。书法创作者将展览当作检验、展示自己书法创作和获得艺术与市场双赢的一种主要方式。为展览而创作、为市场而展览使得书法创作过份看重形式表现,而乏功力、缺内涵、少自然,这些都会对公众审美期待、艺术共鸣造成挤压。书法创作的终极目的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是人格魅力的自然展示、是人文精神的自然体现。因此说书法产业化的目的不是“去书法化”,书法创作的最终目的不应该在产业化中消解。  相似文献   

5.
周俊杰先生提出的“书法新古典主义”,是近年在书法理论界产生广泛影响及普遍关注的当代书法创作理论主张。这一主张突破了传统书法以晋唐为宗法的思维与创作模式。提出宗法秦汉魏晋的崭新书学思想。本文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书法新古典主义”的审美价值取向、对书法“经典”的重新审度等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了这一理论主张的开创性价值与指导意义。并对理论的完善及能动地指导当代书法创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任何创作都是从灵感开始的。灵感是一种优美的抒写冲动。灵感的产生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灵感需要时间的酝酿,需要思考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书法不仅表现为汉字书写的技巧,还表现出书写者的功力、修养、感情、气质等艺术的感染力。即“人品”与“书品”的统一。“字如其人”在择帖、书法创作及书法评论中的表现,说明书法创作与做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书法能陶冶情操、修养品德,从古到今,很多人把都它视为特殊的工具,运用它培养自制能力,锻炼自身意志。因此,我们在渴望练就书法的同时,必须做一个有道德修养、高尚正直的人。  相似文献   

8.
契合自然是书法创作的基本规律,唯变所适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充满激情是书法创作的自我状态,气韵生动是书法创作的生命主题,返璞归真是书法创作的人格真谛.只有从创作体验的角度来审视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审美原则,才能对中国书法艺术创作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清代学者杨沂孙的《在昔篇》是古文字书法学上的重要文献,是古文字书法学独立成科的重要标志。杨氏手书拓本对这篇流传极少的文章进行了录文,从而为书法学特别是古文字书法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为杨沂孙的古文字书法学理论探讨奠定了基础。他初步总结了古文字书法创作和研究的历史,明确提出古文字书法的创作要与古文字的研究相结合;古文字书法学的研究要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研究相结合;古文字书法的研究和创作要取用新材料,用不断发现的古文字材料来丰富古文字书法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一家很有影响力的教科书将写作过程分为四步,其中第一步开始就包括有产生创作的火花并构思、选题、形成写作提纲。所谓产生创作的火花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创作灵感的进发。所谓灵感,也就是人们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最敏感的邂逅,是人们的思维活动由量变到质变所产生出来的高度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书法功力的深厚、技法的高低对书法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本文力图从另一侧面去分析人的心境也对书法创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并提出了如何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等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士祯的“神韵说”是清初“四大诗歌理论”之一,涉及到诗歌的创作、评论诸多方面,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神韵说”中有关诗歌创作理论的脉络十分清晰,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面:“识自本心”、“伫兴而就”,强调作家的悟性和创作灵感;学力深,始能见性情,强调作家的学识;“舍筏登岸、无迹可求”,学养、悟性、灵感结合后达到最高创作境界。  相似文献   

13.
书法家把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美感,概括曲折地反映到书法创作中来,使其作品纵横有象,物象生动,从而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这就是书法创作中的取象。书法取象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寄托性。取象是产生书法意境的先决条件,它决定书法作品的格调。书法创作不仅要通过观察和领悟的途径,还必须运用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在书法创作中的主要表现是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14.
现代书法的创作思想、艺术表现手法受楚辞影响,在神韵上与楚辞相契合,其艺术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现代书法作者可通过研究楚辞,汲取其精髓,以丰富现代书法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彝族文字是本民族的自源文字,它有悠久而辉煌的发展史。彝文字由于其本身笔画、结构等构字特点艺术造型,使其在彝文书法艺术创作上更有可为。在古代彝族毕摩文献上的“变字”现象应是古彝文最早的书法创作,只是那时候的人们没有书法概念,后人继承的节奏也缓慢。随着小学到高校一类模式使用《彝文规范方案》以来,近年来的彝文书法发展和创新都很快。如今彝文书法爱好者不断涌现,彝文书法也越来越具有使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书法不同于绘画,不直接描写自然事物,但在创作过程中,书家们不得不时刻关照自然界,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创作的启发和灵感。狂草号称天下绝伦的唐代书法家张旭“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新唐书》卷二○二)另一位唐代僧人书法家怀素自述:“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遇壁折之路,一一自然。”(陆羽《唐僧怀素传》)相反,人们在欣赏书法活动中,怎样去说明书法的艺术性呢?或者说以什么样的语言修辞方式表达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书法史上,黄庭坚堪称独树一帜的第一流书家。探讨黄氏的书法理论及书法创作方面的创新精神,对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书法创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独具只眼的书法理论来人在文化方面不甘居于唐人之下,处处求变。政治上有庆历新政、荆公新法,学术上出现了疑经、改经之风,思想上形成了理学思潮,文学上出现了与唐诗比肩的词,绘画上出现了泼墨写意的文人画。在书法方面,黄庭坚与苏武一道,力破唐人法度,提倡自成一家。黄氏在《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诗中写道:“随人作计给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提倡“自成一家”是…  相似文献   

18.
继承与发展的统一,理论与创作的结合,乃是唐代书法辉煌的直接原因。唐代许多书法家,同时也是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及其《书谱》就是一个明证。研读其人其书,不仅于继承传统书法,就是建构今日之书法框架,都有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9.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是在法度恢弘、书法家辈出的辉煌时代中撰写出来的,它站在历史的高峰和时代的前沿去观照书法,打破唐代初期为了应付科举考试和官场行文注重法度而失去灵气的书法教育模式,率先提出以情感因素为核心的书法教育学说,系统地阐述了书法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审美的观念和意趣、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等方面的情感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20.
书法创作中的"笔性"和"悟性",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才情、修养、气质、思维和艺术感觉,指书法家在创作时的形象思维活动,是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书法创作中的具体反映.一个书法家,想象力丰富,在创作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自然会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