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的统一。坚持“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一基本原则,有利于坚持党和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重要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同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关系,是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确保国家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管理内部事务,是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以党章为基础,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是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明确地规定了这一原则,江泽民“七·一”讲话中又将它作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着重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四个方面论述了共产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一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从战略高度,明确地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作为一项原则和制度写进党章。这在我们党的建党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和制度。一“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一原则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法制建设的实际,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党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是加强党的建设、正确发挥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作用所必须遵守的极为重要的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对于切实保证我们党经受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有着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6.
宪法关系和宪法性法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法关系主要包括公民与某些国家机关的关系以及各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立法机关是其中最活跃的主体。宪法性法律关系不是宪法关系,也不是一般的法律关系,而是“宪法性”的法律关系,调整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宪政是宪法关系的实现过程(转化为宪法性法律关系)以及宪法性法律关系的实现过程(在现实中实施这些法律关系)。我国宪政实践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宪法关系和宪法性法律关系在形成和实施中的一系列行为的不到位。  相似文献   

7.
法律品格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法治是"良法之治",而良法必须具备应有的品格,即一般性、将来性、明确性、关联性、平等性、适度性。为此,宪法要求立法者必须遵循个案法律之禁止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法律明确性原则、不当联结之禁止原则、平等保护原则、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8.
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活动,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我国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极大权威,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特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新党章关于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规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根据这项原则,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组织,从党的最高领导人到各级负责同志和党员,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它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第一次提出并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同国家法律的关系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这一原则,已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依照法律”的表述。通过宪法文本的解释方法,可以确定“依照法律”系指“依照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从中可以推断出我国宪法的内在逻辑,表明人民代表机关权威最高性和无限性。并由此可以推导出三个结论:人民代表机关无须法律制约;国家机关之间不存在充分的权力制约关系;宪法权利受法律的严格制约。  相似文献   

10.
宪法包含对国家权力进行分配和保护人民基本权利两方面的内容。在构成国家的地方机关享有部分立法权(尤其是在私法方面的立法权)和司法权的情况下,国内立法冲突和司法冲突本身即是由宪法分权体制造成的。从美国和德国的宪法实践看,宪法审查制度是宪法影响冲突法的桥梁。我国应当建立切实可行的宪法审查制度,完善宪法中协调法律冲突的有关条文,充分发挥宪法在协调、解决我国区际法律冲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党"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党"的提法,指"以党规党法治党",或指"以党规党法、宪法和法律治党",或指"以法律治党".这3种提法均不科学.原因在于其对党的领导的性质、内容和领导方式,法的含义,依法治国的本质,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将党的领导内容简约化,党的领导方式单一化,法的含义扩大化,法治绝对化,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片面化.  相似文献   

12.
政党政治时代到来以后,民主与法制已成为历史潮流,国家的治理手段日趋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表明了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发展规律、对国家治理方式认识上的深化。中国共产党耍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把依法治国纳入自己的全面领导,从政治、思想、组织上葆证党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领导权。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不仅不会削弱党的领导,相反会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从对邓小平党建理论与列宁党建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得知 ,邓小平所提出的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应该起核心作用、以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措施等内容 ,构成了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体系 ,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党建思想  相似文献   

14.
列宁晚年认真思考了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建议和设想,这些思想被后人称为列宁的"政治遗嘱".在"政治遗嘱"中,列宁把加强执政党的民主化建设、执政党领导层建设和执政党的监督体制建设作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方向,并提出了改组党的领导机构、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建立党的监督体系等具体措施."政治遗嘱"中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深刻论述和创新性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加强执政党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顺中国执政党与人大的关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否顺利的进行。要理顺执政党与人大的关系,就应该以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前提,以依法治国为保障,依法界定党与人大的职权范围,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消除党政不分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深入研究规律把握执政党建设的主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中国特定表现的认识 ,是执政党把握和实现领导主动权的前提和关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 ,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由领域高度合一到领域逐步分离的基本趋势 ,由此决定着社会关系必然从简单到复杂、发生利益分化与重组 ;社会秩序必然要经历稳定———动荡———走向稳定的过程 ;社会价值观念必由单一转变为多样与多元。这些变化要求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面向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转变 ,并且在此基础上深化认识政党执政规律 ,正确处理好执政党与法、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执政党与社会这三对基本关系 ,推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括论述了毛泽东在建国初期(1949年10月—1957年5月)所探索总结的关于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必须紧密围绕着生产建设;围绕着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围绕着坚持党的三大作风;围绕着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内教育等四个方面进行的执政党建设理论。论述中,既特别强调了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主题思想,还归纳了党中央在建国初期围绕着加强执政党建设所制定的若干措施。论述中着力突出了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学说的丰富与发展。此外还简要论述了建国初期在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指引下我党在经济建设、政治保障、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列宁最早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他认为,执政党要提高党员的质量,要有高度的统一和团结,要密切联系群众.同时,他还提出,执政党要不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这些思想是执政党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与执政党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忧患意识是一种基于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批判意识和探寻意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和"七·一讲话"的思想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它具体表现为政治忧患意识、文化忧患意识和民族忧患意识.表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清醒的政治理性和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