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日政治关系经历了从坚持斗争、以民促官,到恢复正常国家关系,乃至克服障碍实现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曲折历史.2008年,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发展战略互重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牌,也将成为今后中日两大民族维系健康稳定的国家关系准则.回眸与思考新中国建立以来60年中日政治关系,有助于推动中日关系全面、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促进日韩邦交正常化的动力有很多,其中日韩两国在经济合作和安全保障方面对国家利益的追求,是日韩最终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根本动力。与日韩经济合作相关的韩国对日请求权问题和日韩渔业纷争问题,是影响日韩会谈的重要因素。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日方始终试图避开法律上、道义上的责任问题,以经济合作的方式解决两国间的纷争,实现邦交正常化。随着美国政策转变和日韩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合作最终成为日韩关系的基本政策立脚点,日方的预期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安成日 《日本研究》2006,28(4):42-48
1961年5月16日,以朴正熙为首的韩国少壮派军官发动军事政变夺取了国家政权。韩国“军事政权”上台以后,出于种种目的积极采取措施缓和日韩关系,致使60年代初日韩关系出现新的变化。本文对60年代初日韩关系出现新变化的各方面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中美关系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在一次次摩擦中 ,两国走向对立冲突的边缘。令世人欣慰的是 ,在经过了曲折的过程之后 ,两国关系终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1 997年 ,中美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 ,确定两国的关系为“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从此两国关系步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从 90年代初“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到 90年代末“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 ,中美关系走过了伟大的转折。这一转折是艰难的 ,它既体现了中美关系的复杂和美国的对华政策根本地将取决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也体现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整体实力的上升与战略地位的提高。与中美关系的发展转变相连 ,90年代以来的台湾问题也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台湾问题既成为两国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 ,也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反作用力。台湾问题的变化不但说明美国在台湾问题中的重要影响及作用 ,也说明美国的对台政策服从于其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及贸易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计算了柏拉萨指数,结果显示东盟与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稳步提高,说明两者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越来越高.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表明中国与日韩及东盟国家在贸易上同时存在互补性和竞争性;由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多数集中在资金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所以与日韩的互补性关系更强一些,在一些产品上与东盟国家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的竞争性关系使即将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能获得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互补关系则在推进自由贸易区进程方面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丁英顺 《日本学刊》2007,2(5):56-68
20世纪50年代初,日韩两国在美国的推动下开始了邦交正常化谈判。但在索赔权、领土与海域等问题上尖锐对立,致使谈判持续了14年之久。目前日韩关系依然没有摆脱邦交正常化谈判遗留问题的阴影。  相似文献   

7.
郑毅 《日本研究》2012,(3):44-47
40年来的中日关系既有20世纪70、80年代的战略合作期,也有90年代政冷经热的平和期,虽然两国关系的主流是积极的,但其间多有波折反复,偶因突发事件导致两国关系出现所谓"冰冻期",这表明两国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感是两国关系不能顺利发展的重要原因。如果在新世纪不能在两国间建立起厚重的信任感,无论是政治层面还是国民层面,偶发事件仍然会像自然界的冬天一样随时出现,如何增进两个亚洲最重要国家之间多层次的信任度,是中日两国面向新世纪建立长期友好稳定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一、日中关系面临的两个问题从整体来看,日中关系自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来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特别是1978年日中友好条约的签订,使日中两国关系的基础更为巩固了。然而,在其良好发展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时常给两国关系带来阴影:一个是“战争责任问题”,另一...  相似文献   

9.
1954年12月10日,日本民主党总裁鸠山一郎上台执政,组成鸠山内阁。鸠山内阁上台以后在对内外政策上同吉田内阁保持一定距离,提出了具有鲜明鸠山特色的“修改宪法”、“重整军备”、“推进与共产圈外交”三大政策。与之同时,鸠山内阁上台以后,也改变了吉田内阁在改善日韩关系方面的消极态度,在改善日韩关系问题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态度。但是,鸠山内阁为了尽快使日本回归国际社会,也为了尽快解决被苏联扣留在西伯利亚的日本人的回国问题,最终作出了优先实现日苏邦交正常化的决定。以自己的政治生命为赌注,决心实现日苏邦交正常化的鸠山一郎,为日苏邦交正常化造势,采取了与所有“共产圈国家”改善关系的对外政策。在这一大背景下,日中、日朝关系也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松动和缓和。然而,日朝关系的松动和缓和,触动了韩国的敏感神经,刚刚出现缓和迹象的日韩关系又一次进迅速降温,直至后来的岸信介内阁上台,日韩关系才真正被解冻。  相似文献   

10.
金祥波 《社科纵横》2008,23(4):137-138
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的核心地带.独特的地缘政治战略地位,使朝鲜半岛成为列强竞相争夺和渗透的场所,而朝鲜半岛上发生的每一次重大变化也影响着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变化.本文围绕日韩合并后朝鲜半岛的局势变化,探讨了半岛的局势变化对地区格局、各国和各国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并对朝鲜半岛所具有的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11.
小泉两次访问朝鲜,打破了日朝关系的僵局,为双方恢复邦交正常化谈判创造了条件.日朝首脑会谈的结果成为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良好开端.但至今日朝关系仍处于紧张状态.究其原因,两国对"一揽子"解决双方之间迄今存在的所有外交悬案的诚意不足,很难打破坚冰.日朝关系仍受到国际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美经贸关系的政治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作为最重要的两国关系,在曲折前进的过程中呈现出经贸关系的发展与政治关系的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特征.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在绝对获益与相对获益理论、相对依赖理论的基础上,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考察了中美政治经济关系的不平衡发展问题.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因为美国在经济方面倾向绝对收益,所以中美经贸合作开始出现,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双边贸易额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逐年攀升;相反,在政治领域美国侧重相对收益,所以合作难以达成因,而导致冲突不断;但是由于两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所以中美两国关系依然处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并逐渐加深在非传统领域的合作与对话.  相似文献   

13.
刘祥文 《唐都学刊》2012,28(3):107-110
中国媒体对肖洛霍夫形象的构建,与中苏(俄)两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关系密不可分。当两国关系处于和平友好阶段时,中国媒体对肖洛霍夫的态度就显得很亲善,甚至达到狂热崇拜的地步;一旦两国关系恶化,中国媒体对肖洛霍夫及其作品采取憎恶态度;只有两国关系正常化之后,媒介批评才归于理性与公正。  相似文献   

14.
日韩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慰安妇问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被遮蔽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初,"慰安妇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成为两国政府不得不正面处理和应对的棘手课题。日韩两国在处理"慰安妇问题"上龃龉不断,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朴槿惠上台执政后,通过美国的居间斡旋,两国迅速就"慰安妇问题"达成"最终且不可逆"协议。该协议充分体现了日美韩在政治层面和战略层面的不同考量,但缺乏深厚的民意基础。随着朴槿惠总统下台,协议在韩国成为众矢之的。日韩"慰安妇问题"并未因这一协议的签署而被彻底解决,今后仍可能成为影响日韩关系顺利发展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5.
印度与伊朗是亚洲两个大国 ,双方关系的发展不仅对亚洲 ,而且对世界都有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独立后印度与伊朗发展外交关系的曲折历程 ,详细地分析了冷战后影响两国关系的各种政治和经济因素 ,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与韩国的相互认识一直存在分歧。在韩国不断出现反日运动,在日本厌韩情感与反省心情复杂地交织在一起。1993年秋细川与金泳三两位首脑会见时,人们曾期待日韩关系能有所改善,但事后日本方面缺乏实际行动,两国民间的对立情绪依然严重。日韩民间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在胡锦涛主席成功地访问了日本后,今天我们来同顾30年前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委,重温条约的历史意义,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我认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中日关系与“历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中日关系与“历史问题”骆为龙中日两国复交已25年。在此期间,两国的政治关系、经贸来往、以及社会与文化交流均有极大的发展。目前,两国关系已超越了双边范畴,而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都有重大影响。在两国关系现存的问题中,“历史认识问题”是一个焦点。在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欧洲货币一体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是由国际、国内政治关系和市场力量共同决定的,是参与各方尤其是大国间的合作共识.德、法两大国形成这一共识的基础是对自身政治、经济综合利益的理性思考.在两国共同主导货币一体化进程中,两国关系模式经历了从法国主导的追随模式到平等合作再到德国主导的追随模式的转化.就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尤其是其中的大国关系进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对于深入考察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动因、条件与方式,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二战结束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深受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体系变迁的影响。冷战结束后,尽管国际体系的变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依然存在,但中日关系本身互动关系的复杂性已超越了国际体系因素对两国关系的作用,中日关系的演变正愈益成为改变亚太国际战略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中日两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中日国内政治和经济结构对两国关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我们需要走出两国关系的困境,着眼于重建中日关系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