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晋太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3):107-111
面对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需求的诸多不适,我们必须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高度出发,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理论和观念创新,推动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创新。深入改革应试教育制度、教育培养方式、教育评价模式,把高等教育带入一个新的发展境界。 相似文献
2.
3.
安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3):42-45
认知心理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它有三种研究取向,分别是符号加工取向、联结主义取向和生态学取向。认知心理学未来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的生态学研究相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西部乡镇企业自身先天性的弊端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它原本生力军的形象 ,西部大开发与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又使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挑战。解决西部乡镇企业的困境 ,必须实行内联与外联相结合、以外联为主的资产重组战略 ;实行内涵与外延相结合、以内涵为主的产业扩张战略 ;实行内哺与外引相结合、以内哺为主的人才开发战略 ;实行内注与外诱相结合、以外诱为主的政策支持战略。 相似文献
5.
科技发展战略制定要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要充分考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考虑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匹配;要考虑科技发展战略功能方面的协调与统筹;要考虑各类科研机构的协调与统筹;要考虑重点跨越和整体发展的关系;要将国家目标和企业目标适当分离,分类指导;要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实现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7.
现代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全球性的严重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核大战、克隆技术这三大问题更具有现实和决定性意义。对科技发展的态度可分为三类: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科技与人文协调平衡发展的折衷主义。三者的共同基础是它们都从科技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出发提出对科技的看法,其共同弱点是缺乏一种健全的开放性世界观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长远未来与知识发展战略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首先揭示了知识发展战略的内涵 ,认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知识发展战略” ,实现了发展战略的重大进步。接着 ,文章提出了“一个中国 ,四个世界”和“一个中国 ,四种社会”的分析框架 ,据此分析了中国的真实国情 ,指出中国长远未来的发展必须有效解决“一个中国 ,四个世界”和“一个中国 ,四种社会”的问题。文章进而指出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区差距背后是显著的知识水平的地区差距 ,知识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人类发展和政府转型的重要力量。因此 ,知识发展战略是中国在长远未来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的优先战略选择。文章最后提出了以基本知识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知识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
南京是长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 ,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 ,南京应从产业结构现状出发 ,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和国家产业政策 ,积极培育有技术和市场前景的主导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使南京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及其战略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在新的世纪里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应采取 :1.扩展贸易空间 ,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2 .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 ,获取规模经济 ;3 .发掘和创造新的比较优势 ,重视制度创新 ;4 .增强环保意识 ,盯住国际标准 ,努力占领绿色市场等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多重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特征、培养实施方案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阐述了"多重课堂"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教化观念与儒学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分析本世纪初以来中国人文化意识转变的现象,对儒学的现代命运做了深入反思和重新定位.指出历史上儒学的现实载体虽在制度,但作为教化的系统,其真正的根基是在民间.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学术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化,导致了儒学的断裂.近年中国人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民间儒学的兴起,说明儒学并未成为"游魂".儒学的核心是教化.儒学教化思想的根基是一个既超越又内在的本体.就个体而言,教化就是本体对实存的转化过程;教化的观念落实到社会生活上,则是通过经典传习、礼乐等方式达到一种本于人性的移风易俗的社会教化.通过"文脉"和"血脉"的融汇来重建儒学的当代形态,以"顺取而逆守"的方式参与和推动世界文化价值方向的调适和转向,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将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13.
使民生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意蕴,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意蕴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追求和内在动力,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基础,我们在实践中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价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提高项目档案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率,档案质量的优劣是一个关键性的基础,因此,档案质量的综合评价就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基于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影响档案质量的各种因素,并且综合了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能够为档案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理论指导,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5.
李延华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41-43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世界形势、准确把握时代潮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的新要求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时代的呼唤和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江泽民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政治经济和哲学历史的高度来观察和研究科学技术,提出了许多反映科学技术本质和规律的独到见解。其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二、充分估量和高度概括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三、密切关注和深入阐述科学技术的伦理价值;四、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子公司成长与发展的战略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公司在跨国公司网络内部成长与发展 ,主要完成资源的配置和重新分配的过程。子公司与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进行着资源的交互输出与输入 ,在交互成长的过程中进行着资源的共享与竞争。影响子公司成长的外部机制主要指东道国的环境因素 ,子公司的成长与发展要适应复杂动态的外部环境。子公司的成长与发展的特殊机制确定了子公司的角色并使子公司的角色在不断地发生演进 ;子公司的战略选择要与子公司的角色相协同 ,并可寻求跨国公司网络内部的资源和优势 相似文献
18.
19.
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政治、文化所组成的社会基本结构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基本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迁: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趋于松散化,各自追求本身目标。社会基本结构的变迁既促进了社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科学发展观是正确认识社会结构变迁的理论指导,为社会基本结构变迁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根本要求,同时也为社会基本结构的变迁规定了科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是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在新一轮以服务业和现代产业为主的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加快京津冀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促进和完善,也是加快发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京、津、冀三地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相差较大,但也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因此,应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以促进京津冀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