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007年,民进党当局加快了“去中国化”的步伐,其动向不得不令人警惕。 一、民进党决议加速“去中国化”元月31日,民进党中常会通过决议,以“中国”为名的公营事业单位应速修法“正名”,包括“中央银行”的英文简写CBC翻成中文是“中国中央银行”;凡以“台湾省”为名的公营事业单位,直接以“台湾”为名,行政部门应尽速研议改善.  相似文献   

2.
教育领域的“台湾化”活动,是伴随“台独”势力鼓吹推动“台湾独立建国”,力图从文化教育领域“去中国化”而产生和发展的。2000年3月,陈水扁上台执政后全面推行“去中国化”政策,把教育作为“渐进式台独”的主要内容,叫嚣要改变“台湾教育政策为培养中国的国民而设”的情况,要让教育“真正走上台湾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自2000年5月陈水扁正式执掌台湾大权后,其在“三通”问题上大耍两面手法,一方面作出积极姿态,表示将大力推动两岸“三通”;另一方面则多方设障,竭力阻挠“三通”的正常发展。本文着重就陈水扁上台三年来在“三通”上的主要做法作一分析,以揭示民进党执政当局在“三通”上的真实嘴脸,让世人了解两岸“三通”迟迟无法实现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福磊 《南方论刊》2013,(12):24-25,10
文章以“同心”思想结合对台工作,从创新宣传途径,架起“同心”桥;拓宽交流平台,打造“同心”路;维护台胞权益,多办“同心”事;丰富联络方式,齐绘“同心”圆;携手同促发展,共圆“同心”梦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同心”思想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领土台湾,并建立起总督专制独裁、警察恐怖统治和“保甲”“连坐”制度三位一体的殖民统治体系。作为日本统治台湾最高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的台湾总督,凭借着日本政府所赋予的立法权和军事统年权,滥施其专制独裁的淫威,对台湾人民实行残暴的屠杀政策。“警察万能”是日本政府在台湾进行殖民统治的重要特点。台湾是当时日本统治的所有地区中,警察配置人数密度最大的地区。台湾的警察不仅管辖的领域极为广泛,而且掌握的权势也极大。此外,日本殖民统治者还把实行“保甲”“连坐”制度,作为其实施“以台治台”政策的重要手段,用以大力“强化”台湾的地方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6.
“文化台独”是“台独”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政治台独”共生并为其服务。“文化台独”倡导台湾文化的“主体性”,鼓吹“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同,其终极目的就是企图从文化体系上把台湾文化从中国文化中剥离出去,进而为台湾脱离中国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是从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而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成功。文章概述了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的形成;论证了这一伟大战略构想在解决香港回归,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等问题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指出了这一光辉范例为中国人民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2004年底的台湾“立委”选举中,民进党试图掌握“立法院”过半数席位的盘算落空,反而是普遍不被看好的泛蓝阵营取得了过半优势,以此为契机,台湾政局自2000年以来一直被“台独”势力挟持、主导发展方向的局面出现了转折。  相似文献   

9.
2000年台湾大选后,“渐进式台独”活动日益猖獗,这些活动已经渗透到了台湾社会的各个层面,对祖国的统一大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了“渐进式台独”的成因,并归纳了其在台湾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自2000年以来,台湾经济持续低迷,除客观因素外,“政经相克”是导致经济沦落的主要原因。“戒急用忍”已让台湾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失去了结构调整的好时机;今年开年的“积极管理”又为台湾经济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日益猖獗,他们一方面重新“诠释”了台湾区域文化,声称“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同,台湾拥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另一方面企图把中国文化与荷兰、日本等殖民文化,福建闽南、客家及台湾高山族等区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等同并列起来,削弱、贬低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把中国的区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及在与其他国家交流交往中相互间吸收的某些文化内涵,人为地拔高、扩大“台湾本土文化”等同为主体文化,以此来拼凑所谓的“台湾文化是在台湾产生的文化,是台湾人共享的文化”,“台湾本土文化是属于所有台湾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台湾文学”并不是新名词,在台湾光复前就有作家使用过。但这不等于说,“台湾文学”在任何时代或对任何人来说,意义都是相同的。“譬如日据时代的台湾文学,是殖民地台湾的心声,是精神与灵魂的表达;是挫折、希望、悲哀、喜乐的交融。但在同一时期,从日本统治者的观点来看,  相似文献   

13.
刘铭传(一八三六——一八九五年),字省三,安徽肥西县人。一八八四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台湾军务。一八八五年,台湾正式建省,刘铭传首任台湾省巡抚。在他抚台的七年期间,制定了“台湾近代产业开发计划”,陆续创办了军械机器局、火药局、伐木局、邮政总局、通商局、煤务局、蚕桑局、官药局、清道局、铁路总局等。  相似文献   

14.
台湾 2 0 0 4年版《国防报告书》刻意抬高台湾战略地位 ,鼓吹“反恐制变” ,再次提出所谓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 ,欺骗国际社会和台湾民众。本文重点就上述问题 ,揭露台湾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 ,“以武拒统”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一、台湾经济持续恶化的状况 1、台湾当局的财政陷破产各级政府欠债四万亿 根据台湾“监察院审计部”决算的报告,台湾当局未偿债余额已经累积到四兆多,是前所未有的高,各县市政府中有八个县市债务已经逼近法定上限,更有十个县市明年就面临破产压力。台“审计长”林庆隆在台“立法院”表示,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1日,台湾“立法院”于2004年6月11日通过的新版“劳工退休金条例”(以下称“劳退新制”)将开始实施,这是岛内劳工退休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新制与“旧制”(“劳动基准法”的退休金制度)之间孰优孰劣;对劳、资双方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企业经营与职场伦理将带来怎样的冲击,本文就此作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7.
“台湾问题”专题是“形势与政策”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其理想的教学目标应是情感目标与实践目标的有机结合。当前,由于大学生群体信息来源多样化以及涉台政策环境复杂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在对台湾问题保持高度情感投入的同时,对国家涉台政策的理解呈现简单化、肤浅化倾向。基于此,在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台湾问题”专题时,应充分把握情感目标与实践目标之间的关系,采用集体备课、专家示范课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相关教学技能和理论水平,采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群体的课程参与度,以此助力“形势与政策”课“台湾问题”教学实现以理服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曾军 《云梦学刊》2005,26(4):30-31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文化进入“千年未遇之变局”,这一变局至今尚未完成结束。中国的文学理论与中国其他学术领域一样,一方面面对几千年来积累沉淀的学术资源、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失效和断裂;另一方面则遭遇到西方现代文明及其学术思想的冲击。从“体用之争”到“科玄之争”,从“启蒙”的呼唤到“救亡”的变奏,从“苏联模式”到“西学新潮”,  相似文献   

19.
到目前为止,台湾当局共进行了5届“立委”选举。1989年底举行的“增额立委”选举一般被视为台湾为第一届“立委”选举。本次选举与县市长、省议员选举同时举行,是台湾“解严”后的首次重要选战。在应选101席“增额立委”中,国民党获72席,成立满三年的民进党获21席,无党籍共获8席。国民党在“立法院”的人数虽大幅领先于在野势力,但民进党当选名额已超过“法定”的提案人数,增强了其与国民党在“立法院”抗衡的能力。随着所有“资深中央民意代表”到1991年12月31日终止行使职权,此次“增额立委”选举后,台“立委”选举完全实现“正常化”。  相似文献   

20.
《福建社科情报》2005,(4):38-38,48
经济,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台湾的骄傲。但自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一年一年走下坡路,当年的风光不再,与其它三条亚洲“小龙”相比,已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