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粮食使用价值的特殊性看粮食安全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人类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文明发展至今,凡士工商贾,仍然不能完全摆脱皆赖食于农的局面。而在所食之中,粮食为最。从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粮食之所以如此重要,关键在于粮食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一、粮食特殊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粮食的特殊使用价值,不仅在于其是生命必需,更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能量输入,物质交换转移得以实现的基地,又是资源的贮存库。而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万物存在的根源,“万物土中生”,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人是自然中最活跃因子,是自然的主人和主宰者,拥有任意处置大自然的大权。人类根据自己的意愿,变革开发了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中,人口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民族素质提高、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大计。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人生存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获得充是的营养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权利,解决食物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增产粮食,粮食生产直接关系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灾害是危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峻问题,在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和威胁势在必行,也是人们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在和灾害作斗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活资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粮价不断上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粮食需求总量却随着人口数量上升持续增长,如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就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本文简述了我国粮食生产状况,探讨了粮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分析了粮食安全存在的隐忧,论述了粮价波动、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三者的内在联系,最后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应有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今天,人类的环境正经历着历史上最迅速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导向何方?它的前景如何?人类怎样才能从人口,资源、环境、能源、粮食的困扰中解脱出来? 为了回答全世界人们普遍关心的这些伺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各种理论,著名的有以美国麦道斯《增长的极限》为理论基础的“零增长  相似文献   

5.
英汉“天气”情感隐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生体验,是人类独特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反映。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来表达的。为了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情感隐喻现象,本文以描述天气状况的词语为研究对象,通过论述“天气”情感隐喻产生的认知基础,解读英汉表示情感的“天气”隐喻。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再思考(上)□彭珂珊本文为作者承担中国科学院呈递国务院《中国粮食持续发展问题报告》和国家科技攻关课题96-004-05-12-04中的一部分内容。粮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之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必需品,...  相似文献   

7.
列宁指出:“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列宁这一光辉思想,他把粮食看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毛泽东关于粮食问题的一系列论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粮食是国民经济的真正基础 列宁说;“经济的真正基础是粮食储备。……我们把这种粮食储备看作是恢复工业的储备,看作是援助农民的储备。没有这种储备,国家政权便会化为乌有。没有这种储备,社会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对西方哲学史、思想史乃至整个人类文化史的影响是重要而深远的。推崇者称他为“人类的导师”,[1]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和人类思想的源泉,“他在许多方面是曾经存在过的最伟大的人物,……是我们文化中的一切最好的和最重要的东...  相似文献   

9.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条件与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持久抗战的基础。全面抗战爆发前,重庆粮食工业发展缓慢。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的粮食工业开始兴盛,碾米业、制粉业、切面业等蓬勃发展,官营与民营同步扩大,重庆的粮食工业因抗战而兴,呈现出明显的发展特点,为支持前线抗战和维护后方经济社会的稳定作出了贡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农产品,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农业大省。有一亿一千多万人口的四川来说,粮食供需平衡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且对全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对四川粮食供需现状及趋势预测分析、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耕地抛荒现象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民以食为天 ,食以地为本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线。日趋严重的农村耕地抛荒现象主要是体制、政策与文化心理三个层面的因素交互作用而成 ,从根本上扭转农业耕地抛荒现象必须对症下药方能有效  相似文献   

12.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一种有别于西方“普世价值”的建构性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和平与发展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要价值,是确保人类生存和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基本前提;公平与正义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是推动国际关系良性互动的根本保障;民主与自由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价值,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各国自主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将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才能真正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霸权政治祸心,推动人类社会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对耕地面积不足世界10%,而人口却占世界22%的我国来说,粮食更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以中央一号文件为纲,国家采取下调农业税率、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等措施,刺激粮食生产,使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增,效果明显。但其中一些措施,只能是阶段性、临时性的措施,效果还有待检验。要确保粮食安全,还需从制度上建立起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马德美 《新天地》2011,(12):275-275
“求异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创作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一个广泛无比而又丰富多彩的心理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求异思维”是人类创造思维活动中的最高形态,因而最活跃、最生动、最奇特、也最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出发,对其基本形式的5种演进形式进行了探讨,为理解实践唯物主义是现代形态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从主体的、活动的、关系的、功能的形式来理解,从而产生了现代形式的唯物主义,其“唯物”特征表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人类认识、人类社会以及整个人类世界的基础、根本和“永恒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康德作为有史以来人来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有自己的批判哲学体系,而他批判哲学体系的基础则是理性的批判(反思),这又是基于对人类幸福的追求,康德认为的人类幸福有三个层次,感性幸福、理性幸福、上帝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粮食生产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是困绕粮区的最普遍的问题。一般认为粮食是一种低效益的商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粮区应该放弃或缩减粮食生产,发展效益更高的其它产业。本文通过对粮区粮食与经济增长的四种具体冲突的分析,认为:1.资源配置冲突是粮区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粮食生产难以兼顾的根本原因。粮区资源配置冲突主要是资金和农户劳动机会冲突,它们协调的空间较小。而耕地和播种面积的冲突是可协调的冲突。2.市场经济中政府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协调好粮区资源配置冲突。资源冲突协调得好,粮区完全可以获得经济快速增长与粮食稳产、高产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粮食节约重要性凸显。节俭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粮食节约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大学生要做到:弘扬中华优良传统,培养尚勤尚俭美德;严格要求自我,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楷模;为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做贡献。同时学校应出台促进大学生粮食节约的各种宣传和具体操作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当代中国的粮食工作经历了“奠定粮食制度基础”的建国初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探索粮食发展道路”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掀开粮食崭新篇章”与“践行粮食安全承诺”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几个主要的历史阶段。粮食是生存保障与发展根本,要始终将其放到战略高度上来认识。总结党领导下当代中国粮食工作的经验,对于今天探索我国粮食发展规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过10亿年的进化,500万年的发展,人类的大脑获得了最神奇的功能——思维。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同时又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和社会文明的基础。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日益信息化,人类的思维方式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