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已逐步展开并日益兴盛,从而使"中国城镇化"成为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新的学科领域.但目前的研究与中国城镇化实践所需要的中国城镇化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发展尚有差距.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应当在城镇化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论依据及西方城市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前景问题等五个方面着力推进,以探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特色及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独特规律,并在借鉴和批判西方城市化理论中创新理论,发展来源于中国实践的中国城镇化理论,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指明实践路径的同时提供具体而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农村城镇化道路,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总结中国农村城镇化道路的经验教训,分析中国农村城镇化的现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既要求我们加快人口的城镇化和区域的城镇化,更要实现经济意义上的城镇化;传统的城市化道路可以说是一种失败,因此应该扬弃;至于国外比如美国、英国等国的城镇化道路可资借鉴但不可照搬.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化进程与发展道路、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论述了当前国家正实施的城镇化战略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简明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所走过的道路 ,并提炼分析了发达地区 3种典型的城镇化模式对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模式提出了设想 ,指出当前城镇化存在的若干问题 ,对今后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道路选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城镇化健康的城镇化道路,是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任务。分析了河北城镇化面临着城乡差距较大、城乡差距已经严重超出合理限度、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并从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河北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方面指出打造河北城镇化新局面的战略举措,健康城镇化道路是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华人时刊》2006,(2):13-13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已是中国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呢? 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工业化需要集聚状态,只有人类活动集中才会降低工业生产的成本,才会形成集聚效应。因此,城镇化是工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加快城镇化进程 ,实施城镇化战略 ,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还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及其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城镇化呈现出城镇化率较高但增长速度缓慢、以政府主导型为主的特征,“十二五”将是辽宁省城镇化突破瓶颈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城镇化道路内涵为基础,对辽宁省城镇化道路进行分析。辽宁省城镇化应选择与工业化同步适度发展模式,采用在城市反哺农村基础上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选择大中小城镇结合并举的城镇规模结构,选择集中与网络相结合的空间布局,运用市场推动、政府导向的实现机制,走多样化和集约化相结合的实现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模式、动力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顺应历史潮流,中国必须走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城镇化模式、动力及制度保障,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促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健康有序前进。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村城镇化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城镇化道路因为资源特点、区位条件和农村工业化基础的差异 ,在农村城镇化的具体实践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通过对温州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城镇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指出了农村城镇化模式的不同特点 ,说明了实现农村城镇化的不同途径及其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现代化重要标志之一的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自然过程。城镇化是一个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不断向新兴城镇转移并聚集的过程 ,包括城镇人口和新兴城镇数量的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入 2 1世纪 ,城镇化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文章分析了中国城镇化的严重滞后现状和城镇化的重要性 ,最后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温州城镇化道路的宝贵经验,在于深刻地揭示了:只有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才能加快城镇化进程;如果农村经济繁荣不起来,城镇化进程就寸步难行。温州城镇化道路的鲜明特征是:以市场化带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以专业化市场为基础的专业镇模式;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与主要依靠外源性经济的广东省不同,作为浙江省缩影的温州,其城镇化是建立在内源性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途径。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关系,如何开展城镇化农民和留守土地农民的安居乐业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城镇化道路问题,如何对待和处理由城镇化产生的中小企业的问题,均值得关注和思考。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对我国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在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当前,必须认真总结传统工业化条件下的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支撑工业化,通过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小城镇,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等措施,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大中小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空间生产是新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的理论轴心,以空间生产审视新中国70年来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有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中国城镇化先后经历了工业塑城和资本塑城两个风格迥异的发展时期,前一阶段的空间强调使用价值的生产限制了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后一阶段的空间生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校正空间生产回归社会主义本质是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吁求,也正是在过往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中国提出了以空间共享为核心价值旨归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推进新时代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道路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制度视角分析城镇化道路的市场取向及其基本点。以此为基础 ,阐明政府的制度供给是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重要环节 ,并营造城镇化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党中央多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城镇化建设思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和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在全球化浪潮与资本经济扩张的形势下,城镇化建设与人口发展、市场经济、社会建设、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难题。如何解决城镇化面临的各种难题,需要坚持与文明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在把握文明城镇化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逐步建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文明城镇化道路,并以其解构传统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城镇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并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文献。有关城镇化的研究集中于城镇化的内涵及特征、城镇化动力机制、城镇化模式、城镇化发展道路、城镇化政策等。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可以发现有关城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进一步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实践的逻辑归宿 ,也是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科学理念所赋予的方向性规定。中国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是从国情出发的内生型发展方式、城乡融合的有效载体和初级阶段的根本出路。可以说 ,加快城镇化进程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这一精神既是党的十六大为中国人民在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率领下开辟的一条不同于“西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也是 2 1世纪中国经济建设与改革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党十八大提出的新任务,大力发展城镇化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利在千秋的惠民之举。发展家庭农场,是中央加快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部署,是农村顺利走上城镇化道路的有力抓手。如何使城镇化实至名归,走出一条让农民满意、社会放心的特色道路,积极探索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可能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不仅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