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国家遵循民族文化发展的原则和规律,坚持把民族文化保护纳入文化发展总体战略,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大力促进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使少数民族文化在发展中呈现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也是中华民族成员联系的精神纽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历史观、“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文化观和厚德载物的价值观,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同样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本课程、特色课及选修课和“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提升多数民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认知和体验,促进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双向认同,在此基础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潜质内核。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谐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处理好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而且有助于化解民族矛盾,真正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与共同繁荣。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和谐文化建设的现实基础,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民族差异的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途径。我国的和谐文化建设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族人民矢志不移的坚持和努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边疆地区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几乎每个少数民族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在历史长河中,互嵌式杂居的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又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形成并保持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两种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边疆的治理效果,影响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国家整体的发展速度。加强文化整合,把民族文化整合进中华文化之中,以中华文化指导和引领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出台惠民经济政策、强化对中华文化教育、提升对中华文化的“增量认同”、加强中华文化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吸纳能力、推介拥有民族文化精髓和特色的中华文化于世界等措施,以此强化并保持边疆少数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在一定程度上高于民族文化认同,提高边疆治理效率,节约治理成本,有利于民族国家政治稳定和统一以及国家的整体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有着极高的旅游价值,它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既能保护旅游资源,又能增强民族地区旅游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甘肃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佛教寺庙文化、民间文学艺术、民俗文化、文物古迹等构成了西部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加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发挥少数民族与偏远地区比较优势、发展地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实施资源开发型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库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民族文化资源库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民族文化的广泛交流与共享,对保护民族文化特色,实现民族文化的流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言具有交际、思维、教化、情感和凝聚等功能,对促进中华文化普及,强化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重要的载体、纽带和价值彰显作用。要准确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语族与民族、差异性与共同性、语言的工具性和内聚性的关系,切实发挥国家通用语言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语言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桥梁功能,强化中华文化站位和中华文化认同,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切实发挥语言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内聚性和向心力,使各民族在共创中华文化基础上,共享中华文化、共传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历史渊源、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都不同程度地积淀在民族文化当中。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民俗性、凝聚性、独特性、交互性、变迁性的特点。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地区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动力源泉,它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看待少数民族文化的地位与价值,关系到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必须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要素,利用民间规约、民间节会、宗教等民族文化的有效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同时,还应创新发展民族文化内容和传承形式,使之更好发挥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