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试论明代的茶禁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明代茶禁政策的渊源与背景 首先,明代茶禁政策是唐宋以来茶禁政策的历史延续和发展。重农抑商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之一,而禁榷制度则是它的一个重要支柱。此制可追溯于周,而正式形成于汉,后禁榷范围不断扩大,至唐代始将茶叶也纳入了禁榷的轨道,成为与盐、铁并重的专卖品。这是因为,从唐代开始茶叶生产出现了划时代的发展,“茶为食物,无异米盐”,成  相似文献   

2.
明代引茶制度初论——明代茶法研究之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资五谷以为食,所以下食者盐,而消食者茶也”。茶是我国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但是随着茶业的发展和饮茶风尚的普及,中唐以降,茶叶被纳入了封建国家禁榷专卖的轨道,茶法也就应运而生了。经过宋元的发展,至明代渐臻完备,“凡中茶有引由,出茶地方有税,贮放有茶仓,巡茶有御史,分理有茶马司、茶课司,验茶有批验所”。明茶法有三:曰官茶、商茶、贡茶。仅就商茶之法(商专卖体制下的茶叶流通政策)而言,则又包括引茶和开中两种制度,而以引法为基本特征。关于开中茶法,笔者已有专论,这里仅就引茶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3.
朱舸 《理论界》2012,(10):102-104
宋以前禁榷经营管理集中于中央,其程度与中央获得禁榷利润多寡成正比。宋代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人的介入,禁榷国营松弛、管理权逐渐下放,而利润却进一步向中央集中,以至禁榷之利作为货币收入超过农业税,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支柱。这一现象值得今世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唐代禁榷制度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中后期的禁榷制度包括榷盐、榷酒、榷茶和榷铁制度 ,均是官营国有的垄断性工商业经营 ,以国家财政作为出台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唐代禁榷制度突出反映了封建帝制政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干预和操控 ,既促成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结构的前后变化 ,也极大地摧残扼杀了民间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难以生长壮大。  相似文献   

5.
榷场虽然明确出现于宋辽金时期,但其历史可追溯到互市,二者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榷场是互市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形态。宋初与南唐之间设立的榷署(或榷务)则是它的直接源头。榷场名称虽然在唐代已经出现,但当时为征榷专卖机构,但这种禁榷制度为榷场所沿袭,为传统互市注入了新的内容。这也是榷场不同于一般互市之处。宋代史籍中的榷易使并非榷场使,从现有记载来看,宋、辽两代均无榷场使。金代虽然出现了榷场使,但从时间上看,金代的榷场使可能来源于西夏,而不是相反。西夏之榷场使很可能远承于唐代。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利",蔡京当政期间,在崇宁元年、崇宁四年、政和二年三次对北宋茶法加以改革.蔡京茶法的特点就是将通商法和征榷法结合起来,放松生产领域的管理,严密控制流通和分配领域,实现政府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蔡京茶法对南宋及后代的榷茶制度影响不小.  相似文献   

7.
神宗熙宁七年,北宋政府为了便于"买茶博马",开始禁榷川茶,在川陕地区设置茶事机构和茶事官,并逐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茶事官考核制度.无论是茶场司的提举官及其属官、诸买卖茶场的专职监当官及产茶州县的兼职之官,还是搬运茶货的押纲官,针对他们各自岗位特点,都制定了标准、内容各不相同的考核条令.这一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对川陕地区茶马贸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也促使一些茶事官贪功急利,为了邀功请赏,往往加重对广大茶园户的苛剥.  相似文献   

8.
论北宋入中茶法中的“加抬”“虚估”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北宋入中茶法中的“加抬”“虚估”及其后果孙洪升茶业是唐代农业、手工业领域的新兴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它的地位日趋重要。入宋以来,茶叶商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呈现出繁荣兴盛的局面。宋政府为适应当时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形势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获取茶利,频繁变...  相似文献   

9.
对北宋政和茶法改革性质的认识,凸显了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专卖研究的理论分歧,因而对其根究也是一次理论检讨。宋代社会语境选择禁榷与通商为政和茶法改革定性,但由于概念矛盾,使其对性质的认识游移于二者之间。现代的间接专卖理论局限于对政府借助商人实现专卖的强调,而面对政和茶法改革中经营性和寓税于价特征的消失,间接专卖理论已经没有超越自我的定性空间;商专卖固然突破了间接专卖局限,但它忽视了国家在中国古代专卖中的主体地位。从国家主体角度来看,政和茶法改革的实质是专卖税的征收,是国家把专卖权让渡给商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宋代四川的酒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汉武帝始行榷酤,酒课就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财源之一。故每当国家财用不足,酒的专卖则严,酒课益多;国用丰裕,酒的专卖则弛,酒课减少。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因而“史册所载,历代榷酤未有如宋之甚者”(《陔余丛考·宋元榷酤之重》)。四川是宋朝重要财源之地,酒课又是四川财政的支柱之一。要了解宋代四川财政经济状况,就必须对宋代四川酒的专卖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酒课是宋代重要的财政税源之一。对此,近期已有论者专文述及。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拓展。本文拟就宋代的酒课征收的问题作较为深入的考察。 专卖禁榷的课利是以最大限度剥削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获得的。下面看看宋代在榷酤专利政策下,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攫取酒利的。 1、立祖额。祖额是官府为收取数额相对稳定的酒课的一种计划指标。北宋初年,酒课因地而异“各有元定酒数”。没有统一的定额标准。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对酒课作出统一规定的  相似文献   

12.
略论明代科道官的“风闻言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风闻言事”,指监察官可以不必根据任何书面告发材料,根据一些传言之词,即可弹纠举事。①又称“风弹”。监察官可以风闻弹人,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独有的一项规定。据宋人洪迈考证,“盖自晋宋以下如此。”②此后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并不断加以完善,使之成为封建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的弹劾制度。明代“风闻言事”的情形如何呢?迄今尚无论者专文述及。基于此,笔者拟就明代科道官风弹的特征及其作用略加陈述。第一,科道官“风闻言事”时开时禁。明代是否允许科道官“风闻言事”呢?迄今尚无定论。或曰明代一直倡行此制;或言明…  相似文献   

13.
金亮新 《兰州学刊》2008,(3):102-104
宋代经济发达,经济与法律思想活跃,宋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调控与规制经济的法律法规,内容涉及市场管理、禁榷专卖、海外贸易、货币金融和财政税收等方面,从而形成了较完善的经济行政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元朝茶户酒醋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茶户酒醋户研究高树林元朝茶户、酒户、醋户与盐户一样,皆为诸包户计的一种,都是研究元朝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由于盐、茶、酒、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都是元朝的禁榷物品,讨论其有关问题,应该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研究。但因盐户的份量很重,内容也多,限于文...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产茶额”和“买茶额”中所记载的数字 ,是我们了解宋代茶叶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材料。然而 ,“买茶额”和“产茶额”究竟代表什么含义 ?如果我们从字面来理解 ,显然会产生很多的误会 ,而以此为根据对宋代的茶叶经济作出的推断也就不准确。本文从对宋代榷茶制度及其运作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对北宋时期的“买茶额”和南宋的“产茶额”的含义作出解释。认为 ,所谓“买茶额”是指国家的榷茶机构买纳产茶州县政府收购上来的部分好茶 ,以供大茶商长途贩运到北方地区进行销售的茶叶数额 ,而所谓“产茶额”是指产茶州县“批发”和“住卖”的茶叶数 ,也就是官府控制下茶叶在全国的销售总额。  相似文献   

16.
谭武群 《船山学刊》2006,(4):139-141
《水浒》中“八十万禁军教头”,其“八十万”之众是一个迫不得已的庞大数目,“八十万”的形成过程既是一个宋王朝集中军权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将宋王朝逐步推向“积贫积弱”局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条史料年代之辨正徐伯夫《清朝续文献通考》卷42《征榷》14《茶榷》说:“八年,谕,那彦成等奏,严禁奸商私贩茶叶,并设局稽查一拆。甘肃官引额销茶叶每年例应出关二十余万封,近来行销竟至四五十万封之多,显系以无引私茶从中影射。其行销各城,又复递加价值,每...  相似文献   

18.
榷场是历史发展到辽金时期的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是禁榷和互市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历史产物。辽朝建国之前就设立了羊城榷场。在此之后,由于契丹辽朝对外交换的不断增加,于是分别设置了对北宋、高丽、女真、西夏、鞑靼诸部以及西域诸国的榷场。随着辽与诸国或诸部关系的变化,榷场也时闭时开,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辽代设立榷场不仅会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榷场所在地的军事地位和交通情况,也是其重要的考量对象,因而一般都会选址于军事重镇或交通便利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西夏榷场文书中反映的西夏榷场住户资质申请制、货物无禁检验制、交易替头代理制和回货扭算报告制进行了探讨,指出西夏榷场中由银牌安排官颁发给商户的执照分为“头子”和“凭由”两种,都具有照验商户物品的职能。榷场中一般由巡检充当检验商户是否携带或出售违禁物品的职责;由“替头”作为中间商代理商户和金朝进行贸易;以进口商品总额作为收税依据,且在对进口商品进行登记时,都统一扭算成川绢作为价值尺度。同时文章还指出文书中出现的“准河北绢”不是榷场给“替头”的佣金,而是“收税川绢”的参照系数。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国古代实施禁榷制度的目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禁榷制度作为国家垄断经营制度 ,是国家凭借其行政特权将一些重要的商品的生产经营权利收归政府 ,从而获得其正常经营利润和垄断收益的经济行为。实施禁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最大化的商业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