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玉圣 《云梦学刊》2010,31(2):14-21
爱因斯坦尝言: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的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既有活着的人,也有已死去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来偿还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人生     
走着,人生是一条路;跑着,人生是一阵风;飞着,人生是一片云。站着,人生是一杆旗;坐着,人生是一尊佛;躺着,人生是一场梦。  相似文献   

3.
礼物     
关月 《家庭科技》2007,(11):1-1
当约翰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他的父母意外地得到了那台邦迪克斯洗涤器。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翰家的一个朋友应征入伍,朋友的妻子也准备跟他一起去。在他们离家期间,约翰一家为他们储存家具。令约翰一家意外惊喜的是,那个朋友提议让他们使用自己的邦迪克斯洗涤器。  相似文献   

4.
李可  邓昆鹏 《社会科学家》2023,(11):106-112
隐名习惯不为民法典明文规定,却潜入、弥散于民法典中。不同于显名习惯为制定法所彰显,隐名习惯“隐而不彰”之特征使其可以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演化与发展,成为真正的“活法”。它在填补制定法的漏洞、增强民法典的开放性、提高民法典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媒介法律之继承与移植之内在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隐名习惯内部的差异性、自身的不稳性等局限,造成其与显名习惯、制定法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因而明确隐名习惯单向法律化之路径,保持人身关系中对隐名习惯的开放与纳入格局,建立上述三者法源之间的调节机制,优化隐名习惯的进入与退出机制,通过习惯附录对本土习惯进行调试,对于改进隐名习惯之分布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在一家外企工作的时候,有一天陪女上司上街选购圣诞礼物。当我们拎着大包小包坐下喝咖啡时,女上司问我:“新年要到了,不买点礼物送给家人?”  相似文献   

6.
蒋铁初 《北方论丛》2007,(4):153-156
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中,民事习惯对于诉讼中的事实认定产生了很大影响,其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影响证据方式的选择,二是影响事实认定。民事习惯与国家法、传统伦理的关系及司法官员的个人因素是影响民事习惯证据功能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7.
出土文献“阅读习惯”是指人们以何种方法和原则释读、释写出土文献。古人在传抄、转写古代文献及异域文献时,多数情况下不会刻意保存文本中的历时、共时差异,但也有少数例外。今天楚地出土的战国简帛文献中,偶尔可见早期文字的孑遗,有的抄本还具有明显的齐鲁系或晋系文字特点。以上特点,基本反映了古人的“阅读习惯”。今人在释读出土文献时,在“阅读习惯”上往往存在“趋同”与“立异”两种倾向。所谓“趋同”就是把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意义不同之处说成是相同的,所谓“立异”则与“趋同”正相反。这两种倾向集中体现在对通假关系、通假尺度的理解和把握上。过去普遍认为在释读出土文献时国内学术界易于“趋同”,而国外汉学界易于“立异”,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不客观的。科学的古文字学分析以及对相关文义的准确理解,是正确选择通假关系的重要基础。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文本抄写时代的文字形体及用字习惯,才能处理好出土文献“阅读习惯”问题。  相似文献   

8.
查一路 《家庭科技》2014,(10):17-17
在古城一家玉石店,我一进门就看中了老板桌上的一方笔洗。没什么缘由,就觉得拿在手里,放不下来。老板胖胖的,光头,戴一副黑框眼镜,笑起来很单纯。我问这笔洗的价格。他愣了一会儿,然后摇摇头说,不卖。我有些纳闷,不卖?为什么不卖?接下来,他的一句话让我始料未及:"天天赚钱也很烦,这是个好东西,我留给自己玩的!"说不定,这就是传说中的一个"局"——不过想抬价而已。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是开发个人道德潜质和培养道德情怀的教育活动,它无法离开个人生活而独立存在,这就要求我国道德教育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经历道德体验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道德教育中道德体验和道德习惯的教学理念影响并改变了传统道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方法。以学生个人生活为平台的道德教育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焦翔  廖婴露 《天府新论》2005,(Z1):201-202
我国<合同法>中明确承认了交易习惯作为一种补充法源存在,对交易习惯概念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其法律适应.交易习惯的意义,大陆法系上有"习惯说"与"习惯法说"之争,我国<合同法>上的交易习惯兼指习惯与习惯法,适用于合同条款的解释、合同漏洞的弥补、规范合同行为.交易习惯在法律适用中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不会因为法律的日益明确而减小,因此,我国有必要在立法中进一步明确交易习惯的地位,以克服成文法的局限性,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石璐  杜杨 《天府新论》2005,(Z1):199-200
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了适用交易习惯的情形.法学意义上的习惯不单是指一种行动,也是一种行动模式、一种规范;而习惯法是已经具备了普遍的法律拘束力的习惯.前者是普通规则,后者是法律.参考各国的立法体例再联系我国合同法的立法现状、社会现实,我国合同法上的交易习惯应兼具习惯与习惯法两种属性.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我生意失利,几乎血本无归.面对妻儿,我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正当我想着怎么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妻子给我讲了个故事-- 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这天夜里,他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习惯是人成才的关键因素,21世纪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就是关于学习习惯的培养。针对目前学生在德育学习中出现的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这篇文章从学习习惯的涵义入手,分析了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指出培养德育学习习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习惯     
李蕊 《山东社会科学》2006,2(3):135-138
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行政习惯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行政法治状态,在我国行政法治建设中,行政习惯通常被看作是法治的对立面,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更鲜有人深入研究。本文试对行政习惯的概念、种类、特征以及对社会行政生活的作用进行系统的分析,以促使人们正确理解行政习惯,理顺行政习惯与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在培育起良好的行政习惯基础上,才能顺理成章筑起牢固的行政法治建设的大厦。  相似文献   

15.
《家庭科技》2010,(2):36-37
在嘈杂浮躁的都市,经常找一些时间。找一些方法,跟自己呆一会。这是一种需要,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坚持的基本理念,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活动上,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构建和谐的方式生活,本身就体现出人们的根本利益所在.本文从生活方式入手,探讨定义、要素与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构建和谐生活方式的必要和内涵.又从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内涵探讨,得出结论,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生活方式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7.
人生九件事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一、孝老。父母哺儿是春蚕抽丝,侍奉双亲理所应当。别的事可以不急,这个事要急。  相似文献   

18.
短句     
《快乐青春》2014,(12):9-9
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成绩优异,不是天资高,而是辛勤学。  相似文献   

19.
刘洋 《家庭科技》2008,(9):42-42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处寻找快乐。可是他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间的小路旁休息。一个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唱着歌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为何不快乐呢?”  相似文献   

20.
名言警句     
《快乐青春》2014,(8):77-77
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沃的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只有收获,才能验证耕耘的意义;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胜利不是战胜敌人,而是提高自己。只要我们每天进步百分之一,那就是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